甲辰龍年春節回國散記之三:中山公園裡的來今雨軒
“來今雨軒的冬菜包子還是可以吃的”。
就是因為魯迅先生的這句不咸不淡的話,今天花了48塊錢買了6個素包子,而且還需排隊,每人只限6個。
位於中山公園東南角的來今雨軒建於1915年,其匾為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所書。該店著名的冬菜肉包,有着幾十年的歷史。它用炒熟的瘦肉末和四川冬菜作餡,麵皮稍甜,不僅鮮美可口,而且價格低廉。百多年前,人們的消費能力有限,一般民眾到此遊玩,吃幾個肉包,喝一杯清茶,既可以消渴,也可以飽腹,
魯迅是南方人,冬菜包子偏甜口,可能是因此獲得先生青睞的原因吧。
來今雨軒的出處來自唐朝大詩聖杜甫。
杜甫久居長安未仕。以前的來往故舊漸疏。貧病交迫之時,適一魏姓故友前去探望,詩人感觸良多因而作詩一首。詩前小序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後人便以“舊雨”指“故友”,“今雨”指“新朋”。新朋故舊,歡聚一堂,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上世紀2、30年代,來今雨軒京城各界大佬雲集,革命志士,文人墨客,前朝遺老,無一不把此地作為聚會交流的場所。其地位一點兒也不遜於巴黎的花神,雙叟咖啡館。
比如,革命家李大釗曾在此高聲朗誦其戰鬥檄文“庶民的勝利”,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在此構思名作“啼笑姻緣”,而魯迅則在坐在木桌旁喝着香茶就冬菜包子,隨手就翻譯出了“小約翰”。
又比如,天演論的譯者嚴復在其日記中多次提及,在來今雨軒與閩籍人士在此聚會。如曾任偽滿洲國總理,交通銀行的題字者書法家鄭孝胥;翻譯過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的不懂外文的翻譯家林紓等等,他們在此把酒言歡,以慰思鄉之情。
遺憾的是,作為酒店茶樓來今雨軒已經不營業了。哪天重新開業,一定要再來坐坐。吃二個冬菜包子,就一壺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