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讀霍金的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送交者: 高天闊海 2024年03月22日14:33:5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果殼中的宇宙》)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科普書籍。

《時間簡史》我三年前讀了一遍(書評見此),當時說過,想要繼續讀《果殼中的宇宙》。沒想到三年之後才完成這一計劃。

木心在其《文學回憶錄》中說: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作為一位畫家、詩人,他也是不怎麼讀科學類書籍的。他自述到了美國後,決心了解現代科學,於是去讀了點科學類書籍,為的就是了解世界、宇宙,確立基本的世界觀。

最近重讀木心,讓我記起了手頭這本《時間簡史》與《果殼中的宇宙》的合集。

從讀某個作者的一本書,到讀另一個作者的另一本書,這如今是我閱讀的路徑之一。從木心的《文學回憶錄》到史蒂芬·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這個跳躍也許大了點。

對於文科生來說,科學即便不討厭,卻一定不舒服。不舒服的感覺哪裡來?中國的文理分科教育。

文理分科在歐美也有麼?有。以加拿大為例,高中是有所謂藝術類高中、體育類高中、普通公立高中、普通天主教高中,等等。在普通類高中,實質上沒有明顯的分科,只是在學生要考慮大學文科或理科專業時會考慮選課問題。 至於去讀藝術類或體育類高中的則屬於更早的分科,但都不同於中國的所謂文理分科。

我這樣一個在中國選擇了文科的人,從高中起就不太接觸數理化了。書讀得多,然而和科學有關的閱讀卻極少。雖然認識一堆理科生,卻發現他們基本不讀非專業書籍。我認識的那些理科生華移中,或許有人聽說過《時間簡史》,但是大概率沒人讀過此書。

其實,科普讀物應該是具備基本科學知識的人能夠讀懂的。文科生要從事理科研究當然要脫胎換骨,然而要讀懂科普書籍應該不難。

有人說:有語言障礙。然而《時間簡史》與《果殼中的宇宙》都有中譯本(大陸和台灣的譯者不同,譯名略有不同)。

《時間簡史》首版於1988年,《果殼中的宇宙》首版於2001年。兩書都是關於其時理論物理學的書籍。後者被認為是前者的續篇,延續了前者關於宇宙的歷史探究的主題,更新了科學界前沿關於宇宙的各種假說、觀測、研究,等等。

我手中的這本是插圖本,銅版紙印刷。那些美輪美奐的插圖、圖表對於霍金深入淺出的敘述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於理解霍金筆下那些抽象的定理、假說、猜想、理論,等等,有很大幫助。

霍金作為愛因斯坦之後理論物理學界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站在科學的前沿,努力探索宇宙的規律,而《果殼中的宇宙》就是他思考過程的科普化表述,是人類對宇宙探索的通俗化敘事。正如霍金指出的,他及同儕的努力方向是試圖統一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從而發現一個關於一切事物的規律。

宇宙是否是無限的?宇宙有幾個維度?我們能否通過時間機器回到過去?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如果我們與外星人接觸,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以上這些在科幻小說、影視作品中屢屢出現的問題也出現在霍金筆下,當然霍金不是科幻作家,他是從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出發來思考以上問題,並且給出了自己的回答、預測與評論。

閱讀《果殼中的宇宙》,讓我觸摸到霍金的思考過程,初步了解理論物理學界的努力,初步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與思考。霍金的文字平易近人,流暢而節奏輕快。

對於天天閱讀文史哲類書籍的我,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就像是給大腦放假,調節大腦一樣,理論物理學是挺抽象的,然而我讀來並不覺得難以理解。關鍵還是霍金簡潔流暢的文字與那些精緻的插圖。

讀完了《時間簡史》與《果殼中的宇宙》,我現在對於科普作品有了更大的興趣,發現《果殼中的宇宙》獲得了2002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Royal Society Prizes for Science Books)。在維基百科上看到該獎從1988年以來的獲獎書單,於是,又多了一堆科普類書籍可讀。真可謂:書海無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如果國民黨是真反台獨而不是假反台獨,
2023: 習豬頭訪俄結果,豬頭只剩遮羞布
2022: 聯合國秘書長講話,觀點與偶相合:俄蒙
2022: 對眼這是在瞎扯
2021: 請教大佬們高見 :楊潔篪算職業外交官
2021: 美國過去一年至少五起針對亞裔仇恨事件
2020: 叫“習病毒”比較好
2020: 中共普通黨員也沒那麼壞
2019: 真是好玩,說句實話。這裡除了我沒人懂
2019: 今年多交了不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