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世界劇變即將到來
送交者: 周漢卿 2024年05月12日16:43:34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Screenshot_20240512_094555.jpg

a1ce11b.jpg_b.jpg

賴清德政權的滅亡,是記載在某本古書上的,連滅亡的具體時間(某年某月)都標明了。由此可見,賴清德政權得缺德到什麼程度!


中華民國的台灣化,使得中華民國越來越虛弱,五十年前還是世界強權的兩蔣政權,台灣化三十年之後,變得比越南菲律賓還要弱小。體育領域更是如此,1960年代還能亞運會奪冠的中華民國足球隊,台灣化之後連亞洲區三十強都打不進,都比不了香港新加坡。


中華人民共和國幾年之後,出生人口就將降到500萬以下,到時就能看到中國社會的潰敗速度有多快。一個每年負增長一千萬人口的社會,是不可能維持的。


最可笑的是,正在快速“老弱病殘”的中國農村,本來就已經沒有多少年青人了(去大城市打工了),中共竟然還在農村搞什麼計劃生育。


日本面積37萬平方公里,四川面積48.6萬平方公里,日本人一億四千萬,四川人8400萬,四川為什麼要計劃生育?


德國面積35.8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8.3萬平方公里,德國八千多萬人口,黑龍江只有三千萬,黑龍江為什麼要計劃生育?


中國/印度/穆斯林世界/歐美,文明體量相當。歐洲+北美+南美+澳新多少億人?8億+5億+4億+3千萬,17億3千萬人。


噢,對了,美國有4億人,新加坡只有幾百萬,我們美國人太多了,外國人太少了,所以我們美國要計劃生育,要少生孩子多種樹。


陸港澳台,四個弱智傻逼!


如果中國人口減少到4億人,土司部落2個億,華人2個億。這2億老弱病殘還能不能維持龐大的製造業?還能不能維持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還能不能維持幾百萬的軍隊?還能不能守住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還能不能維持漫長的陸地邊界?……?你計劃生育減少人口,你的鄰國可是積極生育人口膨脹。


與之相比,英美澳加新"聰明絕頂",把資本主義自由主義共產主義女權主義玩得遊刃有餘,如火純青,維持世界霸權數百年。從內政到美元,從媒體到意識形態,再到國際體系,英美澳加新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世界劇變即將到來,而首都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選對了就是四百年輝煌,選錯了就是短命王朝。


秦國遷都咸陽(山陽水陽),以陽剛之氣,吞併天下,統一中華。又因為太過陽剛,二世而亡。劉邦於渭水以南建立都城,為長安(長治久安)。長安一陰一陽,保漢朝四百年江山。


隋唐於長安東南建立新城,雖繼承長安風水,但陽更弱,陰更盛。故有武則天,太平公主,韋皇后。隋唐長安也數次被攻破,與漢長安形成鮮明對比。


如果未來中國定都西安,應把中央政府建於山陽水陽之地或一陽一陰之地,絕不可放在今天的西安主城區。


南京為兩陰之地,太過柔弱。雖說虎踞龍盤,但主峰既不雄偉也不高大,實乃有帝王之形,無帝王之實。再加上秦始皇毀金陵龍脈,南京已不可能成為首都。南京歷代統治者已經用他們的悲慘經歷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江南政權非要定都,可以定都上海,杭州,蘇州,揚州。


重慶為四川盆地中的水陽之地,依託於西南山脈,韌勁十足。遷都於重慶的中華民國,不僅沒有滅亡,甚至拖垮了日本,戰後成為世界五強之一。今天的重慶主城區,風水俱佳,可以建都,但只能是地方政權的首都。


北京,北面是廣闊的蒙古與俄羅斯,東南是渤海。北京這個地方就像是咽喉,很容易被一劍封喉,像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戰爭那樣。甲午戰爭如果不是投降得早,肯定又是被日本海陸軍一劍封喉。中蘇交惡時,如果不是美國介入,北京恐怕擋不住蘇聯的百萬大軍。


武漢風水極好,但主次錯亂。今天的武昌,是以前的鄂州,今天的鄂州,是以前的武昌。今天的漢口,是以前的漢陽。今天的漢陽,卻是水陰之地。所以,陳友諒的武昌政權很快失敗,武漢會戰也沒有打贏。


如果定都武漢,應把中央政府放在漢口,漢口是古代的漢陽府,山陽水陽之地,漢水與長江的連結點,百龍匯集,風水極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俄寇烏,瓦格納前線潰逃。
2023: 泰晤士河泛舟
2022: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2022: 對戰中,烏蒙軍以絕對先進的軍備,絕對
2021: 自戀,矯情和賣慘(上)
2021: 隱密蘇諜張學良(中)—殺害楊常
2020: 考一考你們。孔子的論語是屬於哲學
2020: 武漢瘟疫害全人類,老爽困家中重溫垃圾
2019: 三十年前,六四前後發生的一些事情
2019: 我準備在64前把東西都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