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去廣場 |
送交者: 歷程歷程 2024年05月27日21:22:4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六四,去廣場
每年,到了六四這幾天,我都會自然地回憶起1989年的那個時候,雖然每年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都一直不斷地在改變。當然,自己也改變了,畢竟歲月如梭。 但是,有一樣東西沒有改變,這個東西就是永存於內心的記憶。在這個記憶裡面,廣場上的青年學生們的形象永遠定格在他們的青年時代。在記憶里,他們是青春永駐的一代。 他們,曾經是我的同齡人。而如今,他們當時的年齡與我現在的孩子們相仿。所以對我來說,在我記憶中廣場上的他們,以前像是兄弟姐妹,現在像是自己的孩子們。為此,我更加懷念他們,為他們而感動。 除了懷念,還有無奈。因為,在新的一代中,似乎已經沒有了這樣一群人的痕跡。 5年前的六四30周年那天,我在三弟陪同下去了廣場,為的僅僅是 “懷舊” 而已。 去廣場最方便的方法是,乘地鐵一號線在天安門東站或者天安門西站下車。那天,西站因故關閉,人們都擁擠到了東站下車。遊人滿心期待,魚貫出站,覺得很快就會在廣場上漫步和拍照了。 並非如此。 遊人們從地鐵出站到達地面後,馬上被工作人員分流到用柵欄圍成的甬道里,俗稱“走羊圈”。看上去,排隊走羊圈的遊人並不多嘛(這個疑問後面有解)。所以,我們並不介意需要排隊等待。雖然時已近午,氣溫較高,等待一會兒也是值得的。 等了一會兒之後,就看出名堂了。 所有排隊想要進入廣場的人,都需要通過一個臨時搭建的安檢棚。檢查內容包括隨身攜帶的背包。由於沒有用檢測儀,所以背包裡面的東西都要倒出來一一過目。還要檢查身份證或者護照。每個護照持有者,還被要求填寫表格。舉目望去,排隊的花花綠綠的人群中大約有一半是外國遊客。這就使得安檢的進展異常緩慢。 更有甚者,安檢工作每隔大約10分鐘,就會無緣無故地停下來約20分鐘,每次似乎都是在得到某種來源不明的指令之後才能恢復繼續進行。 在烈日當空的6月天,如此漫長渺茫的等待非常消耗人的耐心和體能。許多遊人在等待了長短不一的一段時間後,會決定放棄入場的計劃。這就是為什麼,開始看着沒覺得排隊的人非常多,因為許多人,往往是一些外國遊客,選擇中途放棄了,這可能是由於他們本來計劃在北京停留的時間就不充足之故。 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排了大約2個小時的隊後,也不得不決定放棄,因為天氣炎熱,隨身帶的水已經喝完了,而隊伍的進展仍然慢得令人心焦和煎熬。 我相信,“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是那天大部分遊人的體驗。 顯然,這個安檢其實就是一個限制人流的手段。對滿懷期待到來的遊人來說,是一種簡單的惡作劇式的折騰。 安檢人員很容易被辨認,因為他們都穿着自己的職業制服。他們都帶着日常例行公事的麻木表情。除了安檢人員,還有一些活躍在安檢人員和排隊遊客中間的便衣人員。可以看出,這些便衣人員在控制着安檢人員的工作節奏和其它繁瑣的安檢細節。另外,還可以看出,安檢人員只關注自己面前正在處理的工作,而這些便衣人員也會經常不經意地把目光投向遊人們,特別是當有遊人發泄抱怨和不耐煩的情緒時。發牢騷的遊人,往往是國內的民眾。而老外們,或者是在耐心安靜地等待,或者在用他們自己國家的語言在低聲交談,表面上看不出他們的焦慮和抱怨,好像他們對今天遇到的這種情況已經習慣和適應了。或者,他們至少不覺得今天這種情況很意外和不應該發生。 【畫外音】很多人欣賞“入鄉隨俗”和“客隨主便”這兩句富含智慧的俗語,雖然有時聯想到它們也是出於一種無奈和自我安慰的情緒。 這些“便衣人”其實不能被嚴格地看作是着便裝的,看一眼就知道他們並不是普通工作人員。他們都是幾乎同齡的年輕男子,都留着相同的“寸頭”(短髮),都不帶眼鏡,都穿白襯衣黑褲子黑鞋子,都聽命於一位看上去漫不經心地站在不遠處,與這些便衣人有同樣着裝和髮式的中年男子。這位男子,顯然是這些年輕便衣人的領導。他的不同之處是,他有着凸起肚子和明顯的煙酒氣色。他的神態帶着陰鬱和毫不掩飾的居高臨下感。 記得排隊的人群中有一位年長者可能看出這個中年便衣是個“官兒”,就用略微帶着湖北口音的話對着他大聲說:這樣安檢太慢了。可不可以快點兒啊?天這麼熱? 中年便衣人沒有回答,只是看了這位年長者一眼,目光帶着冷漠和威懾。這雖然只是看一眼,但是給人在時間上的感覺卻挺長,因為這一眼讓我們都看清楚了和記住了他的模樣:臉色青灰、嘴唇暗紫、表情不容爭辯。 年長者感受到了這些。因為在這以後,他沒有再說抱怨的話。 這些便衣人有着不俗的身份:他們應該就是人們所知道的和偶爾被談論的“國安”或者“國保”人員。
【畫外音】國家安全部(國安)和公安部國內安全保衛局(國保)的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是穿便衣,而不是穿制服,這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所需要的隱蔽性。國安人員主要從事情報收集、反間諜、反恐等工作。國保人員負責國內政治安全,防範和打擊政治異議、顛覆、分裂等活動。儘管在某些正式場合或特定任務中,國安和國保人員也可能會穿制服。
這些便衣人的衣着和風紀的統一性告訴了人們他們是什麼人。 雖然放棄了排隊進入廣場的願望,我們又求其次地決定租賃自行車沿長安街騎行而過。這樣,我們至少可以在這天留下幾張可以回味的照片。 於是,我們在南池子大街南口處租到了兩輛自行車後,就沿天安門前面的長安街由東向西騎行。 當進入了廣場中的路段時,我們體驗了什麼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的警戒環境。 這些崗位都是由武警和國安國保人員混合值守的。站立着的值崗人員都目光平視、面無表情。可是,我們一旦慢下車速想要環顧一下周圍的情況,他們就會發出提醒:“請保持車速,儘快通過廣場”;如果我們試圖停下來拍照,他們就會發出指令:“此處禁止停留”。 在長安街路段的騎行就是一路上被驅趕的體驗:一路上雖然沒有“犯法”,但很容易就“犯規”了。 這種體驗,令人鬱悶和掃興。 這天,遊人在廣場和長安街上的自由活動空間和時間都被擠壓到了極限狀態。雖然,在這裡,空氣的使用還沒有被限制。 從東長安街、到西長安街、再到南長街、景山前街、然後折回到南池子大街南口還車子,這樣,我們完成了環繞天安門(包括故宮)的自行車自駕游。儘管轉這麼一圈兒不是我們原來計劃的,但是還是完成了一種“還願”的情感:我們畢竟用這種方式紀念了30年前的那個不平常的日子。 這一天,除了我們內心翻湧的波瀾,這座城市仍然像每天一樣繁忙、從容、有序地運行着:黎明、白天、夜晚、再黎明,周而復始。 顯然,那個充滿着希望和社會大眾參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顯然,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某種與“人”有關的東西的缺失。 雖然,與這種與人有關的缺失感形成對比的是,在這期間,中國人口數量和在校大學生數量都大幅度地增加了。
【畫外音】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中國的總人口在1989年約為11.32億,2019年約為14.0億,2023年約為14.1億。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數據,中國的高等教育在校學生人數在1989年約為284萬,2019年約為4002萬,2023年約為4430萬。 所以,缺失的不是“人”,而是人的精神,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精神。 今天,人們幾乎不知道年輕一代的精神和理想訴求是什麼。他們自己知道嗎? 也許,社會沒有給他們提供能夠讓他們發聲和表達的講壇和窗口。 但是,他們曾經爭取過嗎? 也許,他們在靈魂深處根本就沒有種下精神和理想的種子,更不用談什麼訴求了。 為此,許多人已經感到了擔憂。畢竟,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一位哲人說:缺失感是存在感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 其實,年輕的一代在當今社會活動中的“物理”存在感是不容置疑的。例如,他們構成體量日益龐大的“維穩”行業的主力,包括前面故事中的便衣人群體。 應該反思的是,如此看來,他們正在參與擠壓社會大眾的活動和生存空間,而不是努力擴大這個空間。這個“社會大眾”,當然也包括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後代。 這,還要繼續進行下去嗎? 這,與30多年前的一代的精神訴求是背道而馳的。 也許,另外一種體現他們存在的表達方式還沒有展現出來。 因為,他們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畫外音】公允地說,新一代中的一些人,也曾經展現給社會的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就是形單影孤、默無聲息地高舉着一張白紙。他們可能想告訴公眾,自己想說的東西是不言而喻的。這種做法被看作是新一代的一種勇敢的表達藝術和智慧,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公眾展示了他們的訴求和社會存在。是嗎? 【畫外音】在很多人的記憶里,天安門廣場原來是完全對社會開放的。外地人首次到北京旅遊或者出差,都會去廣場走走,拍照留念,永久珍藏。北京人節假日,也會想到去廣場上溜溜,散散心或者懷懷舊。有時,家裡老人也會想到去廣場上看看,子女們可以攙扶着老人或者推個輪椅去,都是不難實現的。所有這些,現在都成了留在記憶里的曾經的生活環境。今天,社會大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空間還在不斷地被擠壓着。
【畫外音】一個開放和自信的國家,應該為民眾提供一個愈加寬鬆和自由的生活和生態環境。天安門廣場的管控措施,成為考驗這種開放和自信程度的指標和示範。
為了懷念,六四,去廣場。 為了懷念,或者,哪怕從遠處望着。 因為,人生的故事,是由能夠珍藏在懷念中的東西組成的。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俄侵烏,失道寡助;烏抗戰,得道多助。 | |
2023: | 不雅的名字:Flying Blue | |
2022: | 馬斯克認為擁槍主要是為了防止政府暴政 | |
2022: | 中共重申,如果美國敢把戰火燒到朝鮮半 | |
2021: | 打土豪,分田地,殺貪官 | |
2021: | 除了中共和哈馬斯,六四學領也拿群眾當 | |
2020: | 習近平信佛的. | |
2020: | 孟晚舟嘗到了尊重先例的英美法律體系的 | |
2019: | 同學評論:川普這樣的美國總統是中國應 | |
2019: | 中央放風共艱時刻喜迎工資不漲物價上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