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母)》讀後 |
送交者: 高天闊海 2024年07月26日14:57:14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偶然邂逅台灣立緒文化2004年出版的散文集《我的父親母親(母)》。看到封面上的作家名錄的第一排:“胡適、郭沫若、豐子愷、老舍、梁實秋”,除了姓郭的,都還是文筆不錯的作家。於是有了一點好感。再看下面,還有蕭紅、劉再復、三毛、史鐵生等數位熟悉的作家。便採購回家慢慢讀來。 人皆有父母。孫悟空那樣的人物只在小說里、科幻影視里,或者在未來的世界裡。 人類的繁衍迄今為止主要是依靠家庭、家族的努力。懷孕、生產不過九個月,而出生之後卻有近二十年的養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之親密,絕不是血緣關係那麼簡單,而是多年相處培養出來的親愛之情。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世間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卻實在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簡單的好或不好,幸福或不幸的判斷都是要失之偏頗的。 在中國受過教育的人大都接受過八股文式的“作文訓練”,對於“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老師”之類的命題作文大約不陌生。很想知道:有幾人還記得當年自己的作文里寫了些啥? 我能記得的是自己寫過類似的題目,卻不記得自己都寫了些啥。從小學到高中那麼多年,我的語文成績一向很好,然而心裡最討厭的是寫作文,最怕的也是寫作文。 神奇的是到了大學階段,我開始寫散文、創作詩歌,並且絲毫不覺得困難或害怕。 現在看來應該是中國學校教育中的作文訓練,那種八股文式教育惹的禍。 我會買這本文集,還含有一個作者的好奇心。寫作的人都知道:越是熟悉的人物、事件寫起來越是困難。人人都有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父母恰恰因為熟悉而更難以下筆。 讀者朋友們:你們寫過自己的父母嗎(學生時代的作文不算)?覺得容易嗎?我一直想寫,一直沒有寫成。於是想看看:其它作家、作者都怎麼寫的。 書買來之後斷斷續續地讀着,近日才讀完。 《我的父親母親(母)》共計八十五篇文字。其中文章發表時間的跨度從1922年到2003年,計八十一年。作者出生年份的跨度從1891年到1967年,計七十六年。 讀後第一個總體印象:寫自己的母親真難。不論大作家,還是小作家,他們寫起來也一樣難。 第二個印象:厚積薄發來寫是可能的。因為幾十年的相處,任何人對自己的父母都有海量的記憶、細節與故事可寫,所以不是沒有故事,而是如何找到一個角度,如何把一些故事串起來成為一篇文章。 有人會問:作為讀者,我對寫作不感興趣,《我的父親母親(母)》一書值得看嗎? 絕對值得。 正如該書序言說提到的,作家作者關於自己父母故事的書寫同時也是個人的、家庭的“小歷史”,見證了二十世紀那個百年中國人、台灣人的生活變遷。 比如,作為中國移民,我們對於部分中國人的生活是熟悉的,然而,我們多數人對於1949年之前中國人的生活、1949年之前與之後台灣人的生活知道的就不多了。《我的父親母親(母)》有一篇台灣原住民寫的母親的故事,讓我得以管窺他們的生活。 再比如,我們對於普通人的生活大致了解,可是你知道皇宮裡的生活嗎?該書選入的溥儀寫的母親就讓我們拓寬了視野。 還有,我們知道的一些作家,讀過他們的書,似乎了解一點作家本人。然而你知道作家如何為人子女或父母的?《我的父親母親(母)》有許多作家寫自己的母親,讓我們看到那些作家們如何為人子為人女。也有作家的子女寫為人母的作家的,讓我們看到作家扮演的另一個社會角色。 作為寫作者,我最先寫散文,後來才寫詩歌。沒想到,後來寫詩歌更多,寫散文反倒較少。近年來,詩歌寫得少了,散文寫得多了。 寫詩的時候我不在乎與人交流。詩歌是語言的遊戲、思想的靈動。寫散文一開始就是為了交流與表達,一直就有一個讀者在心裡。 這一點在《我的父親母親(母)》中也很突出。有的時候,這種把讀者放在心裡成了作者寫作的障礙,有的時候卻是寫作的助力。觀察作家們的寫作本身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兒。 讀完此書,我急切想把另一本《我的父親母親(父)》找來一讀。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為什麼秦剛還是國務委員。因為王毅也是 | |
2023: | 7,27,1953韓戰停戰協定簽署70周年。 | |
2022: | 破鑼西不去台灣就是孫子,解放軍不擊落 | |
2022: | 連柳葉刀都證明苗族人免疫功能遭受損害 | |
2021: | 毛澤東永駐人間 | |
2021: | 對於中共滅亡中國,毛主席雖被忽悠,仍 | |
2020: | 北京街頭已張貼防空演習提示,防斬首 | |
2020: | 當下川普在內政經濟外交軍事上最好的出 | |
2019: | 支持中國元朗百姓,狠狠打擊港毒外敵勢 | |
2019: | 港毒渣渣肆無忌憚的日子,要結束了!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