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馬悲鳴:楊蔭榆、郁達夫、盧冬生和張澤石
送交者: 馬悲鳴 2024年07月31日18:01:16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馬悲鳴:楊蔭榆、郁達夫、盧冬生和張澤石

楊蔭榆、郁達夫、盧冬生和張澤石

馬悲鳴

一、楊蔭榆

《維基百科》稱:“楊蔭榆(1884年—1938年1月1日),在無錫出生,中國教育學研究者、教師。日本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現在御茶水女子大學)得業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期間,因強硬處理學運而遭受非議。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因楊蔭榆公開抗議其暴行而將她殺害

楊蔭榆因不滿包辦婚姻而逃回娘家。婆婆非常厲害,先是派轎子來接,不成,更是親自上門來。楊蔭榆躲在母親的床後面不願見人,被婆婆揪出來,要強行帶走。

楊蔭榆不再示弱,撕破了臉表示再也不會去婆家,從此斷絕了關係。因為這件事,父母對楊蔭榆也很厭惡。幸好在哥哥的幫助下,她又一次回到了學校,開始接受新思想的教育,並從此終生未嫁。

1923年12月26日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文藝會上演講《娜拉走後怎樣》,說了一句至理名言:“所以為娜拉計,錢,——高雅的說罷,就是經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飢餓。

因為沒有錢,娜拉可能又回來了;要是真想一走了之,一定要有經濟基礎的保障才行。1925年魯迅發表小說《傷逝——涓生的手記》,算是對《娜拉走後怎樣》的註腳。五四青年涓生和子君雖然自由戀愛結婚,沒有包辦問題,但終因“錢,——高雅的說罷,就是經濟”而勞燕分飛。

就在1923年的《娜拉走後怎樣》和1925年的《傷逝》之間的1924年,學成歸國的楊蔭榆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當了魯迅的頂頭上司。

楊蔭榆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她不同於文藝創作出來娜拉和子君兩個虛構人物,而是在現實中真的出走。

《娜拉走後怎樣》?看看楊蔭榆:走回校門,學一門專業,自謀生路!楊蔭榆1918年考上教育部官費留美,學成歸國教書並當了校長。

楊蔭榆在擔任校長期間要求學生專注學業,不要過問校外政治;視曠課參加社會活動為不正之風,嚴加阻攔;引起學生和老師們的反感。

1925年1月,女師大學生自治會向楊蔭榆遞交了要她去職的宣言。4月,教育總長章士釗強調“整頓學風”,公開支持楊蔭榆。5月9日,楊蔭榆宣布開除曠課參與校外活動的劉和珍、許廣平等6名學生自治會成員。11日,女師大學生召開緊急大會,決定驅逐楊蔭榆,並出版《驅楊運動特刊》。

楊蔭榆只幹了一年半,就被迫於1925年8月辭職。

1926年,獲得蘇聯大批軍援的馮玉祥在和奉系軍閥打內戰時,為防獲得日方艦船支援的奉軍經海路在天津登陸,而在大沽口外大量布置俄式水雷,嚴重影響海運貿易航道的安全,因此受到當年八國聯軍諸國的通牒抗議,因為根據《辛丑條約》規定,該段地區不得設防。

當時尚未聯兵北伐[1]的國共兩黨就以此為名,攜帶用棍棒等兇器做旗杆的小旗去鐵獅子胡同執政府門前抗議,伺機施暴。八國抗議馮玉祥布雷,去段祺瑞執政府抗議底事?!

“罵不還口”沒問題,但如果“打不還手”的話,暴徒真把衛兵打死怎麼辦?

“罵不還口,打必還手”美國就是這樣。警察執法時如果遇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有權開槍自衛。

執政府門前私藏兇器的抗議最終釀成“三一八慘案”,衛兵被迫開槍,射殺了47名學生,其中包括女師大的劉和珍君。此時距離楊蔭榆去職只有八個月。設若楊校長仍在,焉知不能控制住學生不被國共兩黨煽動而去執政府門前鬧事?而89年私占公共場地的學生要是能起楊校長於地下,阻止他們的非法割據,又安知不能防止六四的武裝驅逐?

去職後的楊蔭榆輾轉到長三角地區教書。

1937年8月9日國民政府設伏在虹口機場狙殺了日本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司機齋藤要藏,引發了淞滬會戰。

image.png

調查虹橋機場事件的日軍

隨着日軍增援部隊登陸,國軍敗退。日軍緊追不捨,直下首都南京。

南京城破後於1937年12月13日-1938年2月間發生了著名的“南京大屠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嚴重的屠殺持續了7周,其中前3周特別嚴重。

從1937年12月13日開始後的三周,就到了1938年1月3日了;而楊蔭榆就死在1938年1月1日,南京大屠殺特別嚴重的前三周之內;但地點不在南京,而在蘇州。

蘇州並沒有發生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開始時,攻克南京的日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正在蘇州養病,聞訊派了17名憲兵去南京維持秩序。12月17日,松井石根率華中方面軍到南京舉行聲勢浩大的“入城式”。此時南京大屠殺剛進行到第四天。

image.png

12月22日,松井石根離開南京前往上海,此時南京大屠殺進行到第二周(12月21-27日)。1938年2月7日,松井返回南京,進行為期兩天的視察工作。他召集了包括朝香宮和柳川在內的下級指揮官,對未能防止“過去50天內發生的一系列惡性事件”表示不滿。估計南京大屠殺亦到此時結束。而楊蔭榆已經死去28天,還沒“斷七”(49天)。

因魯迅的《寡婦主義》等文章支持女師大風潮,而使楊蔭榆校長名譽掃地。她的侄女楊絳臨終前寫下了三姑母最後的死訊;而時代又正好進行到“那個叫魯迅的終於從教科書裡滾蛋了!”楊蔭榆一變成為罵敵而死的民族英雄。

實際情況,究竟怎樣?“在1938年的元旦,兩名日軍將楊蔭榆騙出家門,等楊蔭榆走到橋上的時候,從背後開槍射殺了楊蔭榆;在楊蔭榆中彈摔進河中後,還又補了幾槍才揚長而去。”(見《楊蔭榆:被夫家唾棄,被魯迅批判,被日軍射殺,一生彆扭又笨拙》)

既然楊蔭榆是被兩個日本兵騙出去殺害的,又何來“罵敵而死”?

實際情況是,由於戰事緊急,日軍在進攻南京的路上加強沿途兵力和指揮後勤單位的部署。由於一時補給不足,便從中國老百姓家裡“搬”了不少家具。姑蘇古城,盡有古式家具藏於民間。正如京杭大運河北端的通州,因商貿船隻到達港口的就地銷售;歷代下來,通州民間藏了不少好家具。

楊蔭榆的家具也被“搬”走。老百姓的家具被“搬”,敢怒而不敢言;當然,主要還是語言不通。但楊蔭榆不一樣,她是大學教授,還留過日,自己去日軍司令部要求歸還家具;一張嘴,竟是地道的東京腔。就如講英語的倫敦音似的;一下就把日本軍官驚呆了;當即歸還了她的家具。

楊蔭榆成功要回自己的家具後,鄰居一看,也要求代為說項。楊先生也願意幫忙,說了一回,便也歸還了“搬”走的鄰居家具。

須知,這徵集家具是軍官下令,士兵干的。一旦軍官答應了楊先生索還的要求,豈不證明了士兵的錯誤,違犯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嗎?

於是發生了兩名日軍士兵把楊蔭榆騙出家中,走到橋頭射殺的事件。

說到底,是楊蔭榆的日語太好了。日本軍紀又嚴;士兵怕楊先生在軍官面前用東京腔告自己的狀。這是日本常見的“下克上”。九一八就是下級參謀石原莞爾不報東京批準的自行其是。日本派遣軍直下南京也沒事先獲得東京批准。更何況當時南京大屠殺正在進行時,蘇州多殺了一名中國女的,不會引起太大風波。楊蔭榆是被騙出來殺的,現場沒有“抗議”和“罵敵”。

日本軍官能夠聽從楊先生說項,歸還“搬”走的家具,說明日軍還能遵守“八項注意”[2]里的第三條:“借東西要還”。

二、郁達夫

還是《維基百科》:「郁達夫,本名郁文,出生於浙江省富陽縣滿州弄(今達夫弄)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三歲喪父,七歲入私塾。九歲便能賦詩。曾先後就讀於富陽縣立高等小學、之江大學預科(因為參加學潮被校方開除)、杭府中學(與徐志摩、厲麟似是同班摯友)。1913年隨兄長郁華赴日本留學,初入舊制第八高等學校(名古屋大學前身之一),1919年11月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至1922年畢業回國。

他雖然修讀的是經濟,但文學活動不絕,在留學期間閱讀了不少外國小說,以俄國、德國小說居多。1921年,與同為留日學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鄭伯奇組織文學團體“創造社”。同年開始寫作小說。該年10月15日,首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內容暢述留學日本時迷戀日本女人的故事,故事也刻畫了主角因孤獨、性壓抑及對中國的矛盾情結所產生的複雜心理結構,轟動中國文壇。

中日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6月初郁達夫流亡至蘇門答臘西部市鎮巴爺公務,化名趙廉,居於當地華僑蔡承達的房屋,並在當地人協助之下開設酒廠維生。

附近地區的日本憲兵隊得悉趙廉是當地唯一懂日語的華僑,希望他當翻譯。郁達夫不收日軍薪金而自願充當日軍翻譯,期間利用職務之便保護和營救了不少印度尼西亞人和華僑,但卻引起當地人的許多誤解和不滿

1945年,日軍已發現他的真正身分。日本投降後不久的某個晚上,郁達夫突然神秘失蹤,其失蹤原因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懷疑他被日本憲兵殺人滅口(享年五十歲)或被當地抗日民眾作為漢奸秘密懲辦的說法都有。雖然日本學者鈴木正夫經過研究得出了郁達夫是被日本憲兵下令殺害的結論(寫成專書《蘇門答臘的郁達夫》),但由於鈴木拒絕公布據說私下承認參與此事之日本憲兵的具體個人資料,所以學術界還並不能把這種說法當成定論。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證書。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郁達夫為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之一。

說到底,郁達夫遇害和楊蔭榆一樣,就是因為日語太好了;讓和他交涉的日本占領當局聽之驚訝;若非東京腔,恐不至於非要殺掉他不可。

日本“終戰”於1945年8月15日。兩周后的8月29日晚,郁達夫被騙出門,就此失蹤;和兩名日本兵騙楊蔭榆出門一樣。9月17日,郁達夫被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估計連屍骨也未能找到。

三、盧冬生

還是先查《維基百科》:「盧冬生出生於湖南湘潭一個佃農家庭。少年時,曾在陳賡家當放牛娃。1925年,他加入湘軍第41師,1926年參加北伐,隨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來到武漢。1927年,汪精衛發動七一五事變後,盧冬生在陳賡的影響下,於7月下旬離開武漢到南昌,投奔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1927年8月,他參加南昌暴動,隨陳賡負責政治保衛工作。後來,他在起義部隊第二十軍3師6團1營任陳賡的副官。會昌戰鬥中,陳賡左腳受重傷,他冒着彈雨救護。部隊在潮汕失敗後,他隨陳賡經香港到上海,聯繫上了中共中央機關。1927年12月,經陳賡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盧冬生後來成為紅二方面軍賀龍的愛將,率部長征與一、四方面軍會師。

image.png

紅二方面軍領導人合影,前排右起賀龍、朱瑞、李井泉、王震、關向應、賀炳炎、甘泗淇。後排左起張子意、劉亞球、廖漢生、朱明、陳伯鈞、盧冬生

赴蘇學習

抗日戰爭初期,他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旅長(未到任),不久便調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冬因健康狀況,經中共中央安排赴蘇聯療養。1939年3月,他被派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特別班學習。1941年9月,納粹德國向莫斯科進軍,林彪率盧冬生等在蘇學習人員坐火車經外蒙古回國,10月到達外蒙古庫倫,由於中蒙邊界道路受到破壞,受阻於庫倫(烏蘭巴托舊稱)一個月。由於林彪是以一一五師師長赴蘇聯治病的身份公開出境的,可以坐飛機通過公開渠道回國,其餘在蘇聯學習軍事的人員則屬於非法入境,無法乘飛機回國,只好滯留外蒙古。盧冬生和劉亞樓因俄語較好,進入駐蒙蘇軍擔任參謀。1943年,盧冬生、劉亞樓和楊至成至蘇聯遠東軍區伯力,至(到)步兵88旅工作。

回國及遇難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他隨蘇聯紅軍回到中國。11月16日,中共中央北滿分局書記陳雲到達哈爾濱,當晚在大直街召開會議。會議決定盧冬生為松江軍區司令員。半夜11時左右會議結束,盧冬生帶着陳雲的一名警衛員為陳雲拿行李。返回途中,遇兩名違紀蘇軍士兵攔路搶劫,盧冬生被槍殺。

蘇聯紅軍在東北的軍紀不好;強姦、搶劫不斷。蘇軍在西線反攻德國時強姦沿途各國婦女。南斯拉夫的德熱拉斯向蘇聯抗議,遭到斯大林斥責。在中國東北,他們也強姦婦女,主要目標是戰敗國的日本女人。日女怕遭強姦,就化妝成男的,乘火車撤回日本。半路上來蘇軍,見不到女的,就摸弱小乘客的胸脯;一旦摸到乳房便行強姦。

戰敗一方的百姓遭受戰勝國士兵的強姦搶劫,在所難免。想想南京百姓遭受的強姦搶劫,還有屠殺。

其實在白人眼裡,分不太清日本人、朝鮮人還是中國人;也聽不懂語言。那些沒化妝成男性的中國婦女便成為更容易識別的強姦對象。

情況反映到蘇軍占領當局。高層軍紀嚴厲,便下令,一旦發現強姦,立刻槍斃。而證明強姦的證據就是拿來強姦者的軍帽。軍帽上印着該士兵的姓名,部隊番號和血型等重要個人信息,以備受傷搶救輸血和陣亡辨認屍體之用。從此,一旦中國婦女遭遇強姦就搶軍帽。而蘇軍士兵一旦軍帽被搶,立刻下跪求饒,中止強姦。

盧冬生路遇蘇軍士兵犯紀律時,當即用俄語制止。他和劉亞樓一樣,當時都是蘇軍少校;雖然俄語流利,但長相卻是中國人。兩名蘇軍便騙盧冬生跟他們去司令部走一趟,半路將其殺害。因為如果見到上級軍官,盧冬生用俄語講出他們的劣跡,以蘇聯軍法之嚴厲,免不了槍斃。

說到底,盧冬生的遇害和楊蔭榆、郁達夫一樣,因為俄語太好了,才被騙走殺掉。

盧冬生不死,上將保底。

四、張澤石

張澤石(1929年7月—2021年3月18日)四川廣安人,生於上海。1946年,考取清華大學物理系。他最初的志願是為中國造出原子彈,但眼見國民政府當局過於腐敗,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第二次國共內戰。

《維基百科》:「1951年,張澤石於人民解放軍第六十軍第一八〇師538團擔任見習宣教幹事,負責編寫《戰鬥快報》,3月21日,隨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5月21日,第一八〇師遭美軍擊敗,張澤石被俘,轉送第86戰俘營。張澤石在戰俘營中擔任戰俘總代表與翻譯,協助戰友與美軍溝通。(中略)

1954年,張澤石與其他俘虜被遣送回中國大陸,之後被撤消黨籍與軍籍。經歷反右鬥爭與文革的迫害,1981年平反,成為一名中學教師;於2021年3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下面的文字也是從網上抄的:「走在戰俘隊列中那天,從小就感情充沛容易流淚的張澤石一開始哭得很厲害。“我們是正義之師,怎麼會被打敗?我怎麼成了俘虜?為什麼不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怎麼向組織上交待?”自小隻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部隊裡又以“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為紀律榜樣,恥感和無望壓得他別無選擇,只想奪槍拼命。

正當這時,突然前面有美國兵叫嚷起來,緊接着聽到槍聲。原來是一位難友捂着肚子忽然往山腳跑去,美國兵喝令站住的話他根本聽不懂。美國兵見朝天鳴槍示警無效,眼看就要壓平槍口。張澤石急得出列大喊:“不要開槍,他那是得了痢疾要去大便。”

押隊的美軍少尉驚訝於他的英語:“哦,清華大學,我知道它,那是一所著名的學校。張,你不用害怕,據我所知停戰談判就要開始了。戰爭結束後,雙方將交換戰俘,你還可以回去繼續上學呢。”

回家的希望,是暗夜的微光。自己的語言能力,讓他意識到保護同袍難友是他的責任。從對一己前途關注的混沌中略微清醒過來,張澤石想起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來:“當初在清華參加革命,不就是從‘反美抗暴’開始的嗎?那就接着‘反美抗暴’吧。無非是從正面戰場又轉到敵後戰場,我幹過敵後鬥爭,我應當不要害怕。”

“在我採訪過的400多志願軍戰俘中,張澤石是第一個,在被俘當天就能從想自殺、逃跑、不知前途何在這些狀態中擺脫出來,明確要在戰俘營里跟敵人斗到底這麼一個人生方向的人。很難想象他還不到22歲,在那麼大的災難面前能那麼清醒。”說這話的是部隊作家吳金鋒,他採訪志願軍戰俘的30多本採訪筆錄,現存於中央軍委檔案館。

被俘次日,在被押往水原的夜行卡車上,張澤石抱住了想要跳車自殺的538團作戰股長韓洛夫:“你看前邊後面那麼多車燈,我們有多少難友現在陷入這種災難裡面,我們死很容易,但誰來照顧他們、領着他們去跟敵人斗呢?”

其實,在上這輛卡車之前,張澤石就已經有過一個可以獨自脫身的機會。“前方臨時戰俘收容所”的布魯克斯上尉欣賞張澤石的英語和為難友的服務精神,對他說:“我現在就可以幫助你,如果你同意到我們第八軍司令部去做翻譯工作,我們可以解除你的戰俘身份,作為我們雇用的文職人員,戰爭一結束,就送你去美國上大學。

張澤石拒絕了。“我的人格、自尊心不允許我去當‘漢奸’,那是我當時的認識水平決定的。再一個是看到陷入巨大痛苦中的難友,我心中那種不忍和同情。我是可以自己離開,去享受比較自由安逸的生活,在那樣殘酷的戰火中間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保護。但是我做不到,我想要跟我的難友在一起。”

由於戰俘營翻譯工作的需要,1953年9月6日,最後一批一百多名被交換回板門店這邊的戰俘中,張澤石最後一個被扶下車

幾天后,在開城志願軍醫院,他流着淚代表六千名回國戰俘向賀龍元帥帶領的入朝慰問團致辭:“我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珍視‘祖國’這兩個字,為了重新獲得這一切,我們願意忍受苦難,拼死鬥爭。”9月13日,《人民日報》報道了這次報告會,提到了張澤石的名字。

結果呢?

美國兵沒有因張澤石英語好而把他騙出去殺了,而是成全了他的愛國之心。反倒是他拼命熱愛的祖國把他當成“讓祖國蒙羞”的“叛徒”勞改歧視了大半輩子。

什麼也別說了!

英語學得多好都沒事。日語、俄語要是學得太好了,沒準會有日本人、蘇俄人怕你泄密而把你殺了。



[1]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蔣中正擔任總司令,起兵廣東。

 

[2]《八項注意》:1、說話和氣;2、買賣公平;3、借東西要還4、損壞東西要賠;5、不打人罵人;6、不損壞莊稼;7、不調戲婦女;8、不虐待俘虜。


0%(0)
0%(0)
    據說習近平主席指示秦城槍斃薄熙來給你騰鋪位了。  /無內容 - 嬲嬲嬲 07/31/24 (1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果子狸: 關於人擇原理可以查維基百科。
2023: 國內開始流行我說了很久的陰謀論了。
2022: 厲害國大學和美國大學
2022: 行啦行啦, 新野在國內要是正處的話我
2021: 習豬頭愚蠢,內外交困,進退失措。
2021: 昏官到處都是,不應見怪,我原先的單位
2020: 李登輝
2020: 向毛澤東的軍人致敬
2019: 冒着飛舞的警棍,他們又上街了
2019: 川普是自作自受,是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