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女兒把她的小豬錢罐里的硬幣都倒出來,一個人坐在那裡翻來復去地數了兩遍,然後跑來小聲問我:"媽媽,我有十一塊二十五分,要買一個九塊九十九分的東西,還要加稅吧,你說我的錢夠不?" 我抿嘴一樂,她也知道要把購物稅預算進去呢。我跟她說:"差不多夠了。你要買什麼呀?"
"我要給哥哥買生日禮物呀!那天我已經看好了,你周末帶我去買回來,好嗎?” 她又小聲地加了一句,“不要告訴哥哥哦!”
“嗯,” 我問她,“你肯定你要把你的錢都花掉嗎?”
“是啊。我留着幹什麼?” 她頓了頓又說,“我還可以再存嘛!”
這兩,三年來,兩個孩子分別用自己的小錢罐儲錢。除了一年一度的壓歲錢,他們偶爾會得到爸爸媽媽嫌累贅的一些硬幣。孩子很少自己花錢,我也暫時沒有給他們零用錢的打算。平時幫我幹活,比如擦樓梯扶手,掃院子裡的樹葉什麼的,我有時也會給他們一點錢,有時故意不給。給了也沒見他們特別高興, 不給也無所謂。
小錢罐滿了,他們就倒出來,交給我,我給他們計帳。兒子存的錢比較多一點。一是因為他存的時間長些,還有就是女兒小的時候,經常被糊弄。他爸爸換洗衣服時,常把一元,兩元的硬幣給哥哥,把小面值的給妹妹,嘴裡還說,“這個好新, 好漂亮的給小妹!” 現在當然早就不能這麼做了。
兒子天生對理財有些感覺。平時我帶他出去買東西,他比較注意價錢,有時還會提醒我同樣的東西哪一家商店便宜些。去年他生日時,來參加party的一個同學送了他一張某書店的禮物卡,面值二十元。後來有天我帶他在書店逛了一陣,他對我說:“在網上訂書有折扣呢,更花得來。再說,今天沒有特別想買的書。” 過了一會兒他又跟我說:“下個星期有同學的生日會,我可以把這張卡送給他。不過送書比送卡好。我已經選好一本書了,要十五塊錢。” 結果他用那張卡給同學買了書當禮物,還給他妹妹買了本她喜歡的某個系列的一本新書。
前一陣子,他開始拿他爸爸的財經雜誌看,我還看到他的屏幕上常有股票的走勢圖。有天晚飯時,他問他爸爸還會買某隻股票麼。得到肯定回答後,他問他能不能也買十股。討論的結果就是他可以買,風險自已負責,不用交手續費,也隨時可以按市價賣給他爸爸。後來這隻股票漲了,他每股賺了兩塊多錢時,賣給了他爸爸,見好就收地小賺了一筆。這次交易後,他沒再投資過,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沒時間跟蹤行情,太多東西還看不懂,不能亂冒險。
比起來,女兒對錢大意多了,不僅是因為年紀小些,也有些天性使然。她知道她存在我這裡有一百多塊錢,有時我們說起什麼東西貴,她就說:“我有錢啊,你們拿我的錢去買吧。” 如果照她說的辦,當然她早就沒錢了。我們費了不少勁,終於讓她明白她的錢不能這麼重複使用。
平時他們學校里,也會有些為慈善機構捐款的活動。兒子會上網去查那家慈善機構的善款運用情況,然後決定捐多捐少,女兒則全聽她哥哥的,我每次再出跟他們相同的數目,湊成整數,讓他們拿去學校。那次南亞大海嘯,兩個孩子看了電視新聞,都很傷心。他們看着我給紅十字會捐了款。後來學校又為此募捐,兒子讓我從帳上給他三十元,女兒倒空了她的小錢罐,我給他們每人加了一些,讓他們拿去學校。
我發現我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想法和理論。孩子每天點點滴滴的經歷,都影響着他們的思想。我只是親近他們,儘量了解他們,隨時引導他們。對錢的態度也是如此,沒想過可以培養他們鄙視金錢或者看重金錢。總之,我的態度很靈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