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不敢跟勤勞比,各色桃李滿天下。不過咱早年也嘗試過教書賺錢。
都是在大學期間。第一次是在大一,這次是免費的。因為咱當年是方圓幾百里的X科狀元,仰慕者眾。黃老的一個老哥們兒有個兒子,小我4,5歲,成績馬馬虎虎,願意送到我門下補習,不說狀元,起碼來個探花。
因為是通家之好,這個小兄弟和我從小就認識,每次見面話都很多。這有好處也有壞處,比如,因為是熟人,開講正課之前總要聊幾句吧。於是我們就開始聊當時最時髦的知識分子下海,怎麼樣倒賣薄板,如果進口汽車,聊着聊着,我們得出結論說“讀書有什麼用,比如你爹,我爹,現在都兩袖清風一貧如洗。我們務必不能象他們一樣,你說是不是?”
後來,那位小老弟的娘給我娘打電話說“你家唯一怎麼教我們的?怎麼回家光聽見他講做生意呢?”
當然,後來這位小老弟考上了大學,畢業後開始做生意,慢慢的好像做得不錯,現在在非洲開廠子呢。不知是不是我當年的啟蒙教育的結果。
第二次當家教是在大學最後一年裡,本來是我們宿舍的一個女孩的活兒,後來她家裡有急事,就讓給了我。這個女同學是個很仔細的人(現在在國內混得很好),交班之前給我交待得清清楚楚“這個學生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需要補什麼”等等。我都答應了。
這次的學生還是小男孩,初中,家裡可能比較有錢。當時時髦的各種電子遊戲,玩具他全有。聰明還是滿聰明的,就是好玩,還比較八卦。一來就跟我聊天,“姐姐”小孩嘴還特甜“你看,今天我爸又給我買了一個玩意兒。我拿到班上去了,XXX想玩,我讓她玩了一會兒,把YYY氣得要死。呃,你猜,XXX和YYY是什麼關係?”“什麼關係?”“據說他倆交朋友,不是我瞎說噢,是別人親眼看到的。他給她傳一張紙條兒。。。。”
“姐姐,你這個計算器挺不錯。”“我爸從德國帶來的。”“啊,你爸去德國了?德國好嗎?”“還行吧。”“姐姐,你以後打算出國麼?”“打算啊,我準備去ZZ國”。於是,話象車軲轤象在冰上越滾越遠,煞不住車。
人家父母還真沒少給錢(至少在當時的標準看),不過我很殘酷地說我聊天多教書少,比較誤人子弟。等我的女同學有了空,我自覺地讓出來了,告別的時候,小孩兒還戀戀不捨的,他覺得“那個姐姐太嚴肅了,你比較好”。
教書賺來的錢,我孝敬姥姥一條毛料褲子,其餘的就不知花到哪裡去了。
總結出來一條,我不適合當老師。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