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當是一次懷舊吧
先說說一塊銀元吧,它是一個劇本。文革期間,由一個解放軍在階級教育訴苦會上,通過他隨身攜帶的一塊銀元,敘述了自己的悲慘家史,控訴了祖孫三代的血海深仇。故事講述了他一家在舊社會的苦難,因為鬧大旱,全家老少六口在飢餓的死亡線上掙扎。爺爺奶奶先後都餓死了,父親忍痛賣掉了家裡僅有的兩畝地和破草房,把老人埋掉。還了債,全家就剩下來一塊銀元。日子過不下去,只好跟着父母和姐姐離鄉背井出去逃荒。在逃荒的路上,碰到國民黨抓壯丁,父親為了不當壯丁於匪兵反抗被匪兵開槍打死。那一年,姐姐七歲,他才五歲。為了活命,母親萬不得以,只好忍痛將自己的女兒以一塊銀的價格,賣給地主作丫環。後來,地主婆死了,就讓姐姐和另一男童做陪葬。地主先讓這一對童男童女雙腿盤坐在用紙糊的蓮花燈里,然後讓他們服下了水銀,這樣死後還是生前的樣子。老地主出殯的那天,他和媽媽也湊了過去看熱鬧,當他看到自己的姐姐坐在馬車上的蓮花燈里,就大聲喊着姐姐。可是,姐姐的眼睛瞪的大大的,目不轉睛,並沒有理會弟弟的呼喚。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回頭再看身邊的媽媽,卻已經哭昏了過去。。。。。。
經歷文革的人,都接受過憶苦思甜的教育,吃過憶苦飯。那憶苦飯吃起來容易,吃完難受。很多人消化不了,要在廁所里蹲幾個鐘點,更有甚者要到醫院拿潤腸劑,幫助排出垢物。
我們的父輩工作單位,為了配合憶苦思甜的教育,工宣隊組織了宣傳隊,排練<一塊銀元>。父輩工作單位人才濟濟,排個節目太容易了,很快劇組組建起來。一塊銀元中的那個男孩子就由古娃擔當。古娃有着小時候演節目的基礎,不負大家的期望,演的很到位。那時我常常到大禮堂去看排節目,常常被劇情搞的眼淚汪汪的。其實也不光是因為劇情讓我流淚,主要是我的老媽也曾在裡面擔當過姐姐的角色,看媽媽演的那麼入戲,真以為是發生在我自己家的事情呢,也跟着入了戲。
<一塊銀元>的戲轟動了當時附近的很多單位,劇組常常配合其它單位進行階級教育巡迴演出。不知是什麼人向工宣隊提出,古娃不適合演弟弟,因為長得太白,不像窮苦人。結果換了一個我們班上長得黑的孩子,就是和古娃一起照像的那個紅小兵,他小時候就叫黑蛋。古娃只好忍痛離開了劇組,回到班上認真學習了。
不過無論如何他還當了幾天俺的小“舅舅” ,這點一直讓俺憤憤不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