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和中國的媒體
朱蓬蓬
據張五常先生自稱,“三年來他和夫人到內地講話五十多次,講得用心,掌聲是賺回來的,但那是我倆和同學們之間的事,不應該傳到媒體那邊去。”
那麼,中國的媒體為什麼對張五常先生如此感興趣呢?又為什麼要演變成什麼“張五常熱”呢?
一種說法是張五常的一些議論有點新鮮感,說得有道理,另一種說法是張五常的那些議論不過是指手畫腳而已,很難在實踐中實施。
應該說,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因為它與中國經濟理論界的實情有關。
作為國內京派、海派以及各色流派的經濟學家而言,除了少數人能夠結合中國實際,獨立思考,提出一些有用的主張外,大部分人都是闡述派,他們只會把政府已經決定的政策規定作解釋性的闡述,甚至把政策規定梳理一番,形成所謂的社會主義特色經濟理論。
張五常先生強調學生的問比答重要,有想象力有創造精神比按部就班墨守成規要好。其實這個觀點在國內教育界也是早就主張了的,不過在實踐中還有些差距罷了。
至於張五常先生喜好天馬行空,標新立異,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如張五常先生自己所言,他在洛衫磯加大聽過J.Hirshleifer和A.A.Alchian,在芝加哥聽過M.friedman、G.J.Stigler和Aharberger總共五位高人的“思路課程”,很明顯,他本人也是效仿這五位高人的風格的。不過,正如張自己所體會到的,以思路來表達的講學也有毛病,有時精彩,有時平凡,水平不穩定。
問題在於,精彩也好,平凡也罷,那不過是一種思路而已,而從精彩的思路到付諸實施,則還有一個考量和計劃設定的過程,還有一個承擔風險和後果的預先安排,諸如此類,對於負責實施的人員來說,要承擔責任,與那些在思路上縱橫馳騁的說客,完全是兩碼事。
其實,中國的媒體和西方世界一個樣,他們天然地具有一種傳播和監督的功能,到底是“中國威脅論”呢?還是“中國崩潰論”?在沸沸揚揚浩如煙海的思路中,媒體可以幫助人民汲取精華,摒棄糟粕,從而最大限度地使想象力的突發產生一點啟迪的作用。
地址:重慶美專校街53-9號201室 郵編:4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