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情慾的調控 |
送交者: 基甫 2002年07月19日19:03:06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1930年代的舊上海為情慾提供了最好的自由宣泄場所,它差不多可以說是國際欲望的"下水道"。正因為如此,它才既吸引了西洋流浪漢,也吸引了中國江淮一帶的青春女子,甚至還有一大批情慾壓抑而又野心勃勃的外省青年。一個外省青年來到這個地方,又能做些什麼呢?要麼在這個情慾的汪洋里自甘沉淪,要麼將壓抑的欲望升華為創造的動力或造反的激情。舊上海正是如此這般地培育了各式各樣的冒險家,如一夜暴富的外國盲流哈同。後來的影視作品中的那些傳奇色彩的人物,如許文強等也是其典範。這些人構成了舊上海神話。 革命,也是這些冒險遊戲中的一種,甚至是最富刺激性的一種。舊上海既是流氓無產者冒險的天堂,也是孳生革命家的溫床。那些被壓抑和被剝奪的無產者和外省年輕人,懷着對都市情慾的無限敵意,將那些被壓抑的欲望部分轉化為革命的熱情和對權力的渴望,進而產生了一夜奪取所有有錢人的權力交由自己以及所有窮人來支配的革命理想。 1949年以後,勝利的革命者開始了對這個欲望的城市的大規模改造。經過了幾十年,當年的上海灘已經蕩然無存。以致1980年代中期香港電視連續劇《上海灘》在滬上播放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個香港人製造的冒牌"上海灘",卻一下子喚醒了上海人對已經消失了的真實的上海灘的深切回憶和無限嚮往,刺激起他們潛伏已久的情慾。劇中的主人公一時間成了大陸青年的情慾偶像。 1990年代以來,上海進入了新一輪的發情期,國家政策和國際資本為這個長期委頓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催情劑。城市的欲望迅速膨脹起來。被通俗作家鼓吹起來的舊上海的風花雪月和金枝玉葉,有效地為這個城市新興的小布爾喬亞階層和急欲躋身於這一階層的小市民,提供了生活方式的樣板和情慾格調的指南。十年來,我們有幸目睹了諸多小市民"毛毛蟲"逐步長成並蛻變為小布爾喬亞"蝴蝶"的全部經過。他們發出的尖利叫聲響徹東海之濱,雖然音量不等,音質有別,但已有"順風耳"遠遠地聽到了其中所包含的共同的意圖--蠱惑人心的情慾,並被看作的"叫春的年代"來臨的信號。 與中國傳統的都市相比,上海的情慾地圖從來就不簡單。上海的傳統的性感帶當然是春情涌動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以及用粉色的"小布爾喬亞牌"文化塗料粉飾一新的衡山路,外灘則是它的快感中心。這一點,已經由朱大可在《上海:情慾在尖叫》一文中予以了充分的揭示。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將1990年代的上海僅僅看作是1930年代的再版,那恐怕就大錯特錯了。它充其量只是一種假想,是對1930年代的一次拙劣的模仿。每次當我走進"時光倒流"、"1931年"之類的酒吧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虛擬空間,進行着一次想象中的遊歷,或者是一場荒誕不經的幻夢:嶄新的舊月份牌,陳舊的新油畫,喝咖啡的洋人說中國話,中國歌手則唱洋文歌…… 如果說,舊上海依照欲望本身的邏輯而建立起其快感帶分布,那麼,新上海的快感邏輯卻不那麼自然而然。新上海的情慾並不是完全是發自本能的欲望的自然流露,其快感帶分布也不完全是欲望的"無意識"的結果。實際上,新上海的公眾欲望在一定程度上被精心地監控和調節着。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欲望的花蝴蝶衛慧的令人心旌搖盪情慾尖叫乍一響起,她的嘴巴很快就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捂住了。 然而,要了解這座城市的情慾的真相,還應該到它的中心廣場上去看一看。中國城市的中心廣場從來就是整個城市的頭腦和欲望控制中心,它外觀和格局乃是城市理念的集中體現。城市廣場就像是城市的臉,它的神采和表情標示着整座城市的身體狀況和內心欲求。 最具有隱喻性的是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的變化。它曾經是一處巨大的欲望發泄的跑馬場,毫無疑問,整個大上海曾經就是一個巨大的為洋人提供隨意"跑馬"的場所。圍繞着這個欲望中心向四周展開的是列強的貪婪的租界。1945年後,國民黨政府打算消除上海中心城區的殖民地記憶,制定了一個所謂"大上海計劃"。這個龐大的城市建設規劃以五角場為中心,一律中式建築,巨大的中式門樓和宮殿。它作為新上海的中心,顯然是要脫離圍繞着中心廣場所展開的租界文化的影響,幻想與列強的租界分庭抗禮。從這個因內戰而未能完成的上海復興計劃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的帝國的光榮與夢想。直到1950年後,上海的新主人才以直接而又強硬的手段,更有效地消除了上海的殖民地記憶。殖民地建築被改造為新政權的各種機構。在一排排高聳的外灘大洋樓里,權力取代了金錢,光洋讓位給公章。這也意味着這個金元社會正在被一個官僚社會所取代。 1950年代的中國城市集中進行廣場建設,這是新帝國城市建設的關鍵一步。廣場,構成帝國的城市理念的核心部分。差不多每一個外省的省會城市的中心都有一個中心廣場,它們格局和功能一律是對首都的中心廣場的直接模擬,因此,它們看上去都酷肖天安門廣場,當然是縮小了的。這些廣場在功能上與古代中國的校場相近,主要用來舉行重大的政治活動--大規模的官方政治集會、官方節日慶典,特別是閱兵。事實上,無論是集會的群眾還是受檢閱的士兵,他們在國家大機器中的功能都比較接近。向士兵學習,正是全體人民無可逃避的作業題。在這些廣場的北面正中,則一律是城市的首腦機關大廈或者檢閱台。鑑於城市中心廣場的這一特殊的格局和功能,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對廣場的占領會被視作最嚴重的政治行動,而且還往往與軍事行動相關。 由此看來,1990年代上海市對人民廣場的改造則顯得意味深長--它被改造為一個花園廣場。廣場的政治性功能正在逐漸消退,代之而起的是其明顯的休閒功能。休閒,是"後現代"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90年代以來政府大力提倡的新生活運動的重要內容。國家不僅通過其輿論機器公開倡導休閒文化,同時,也為實現這一意識形態的轉型提供充分的物質條件。人民廣場在結構和功能方面的這些變化,成為90年代國家意識形態軟化的重要標誌之一,至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 人民廣場的北面正中也毫不例外地是市政大廳,這座城市的最高權力機關的所在。一座坐北朝南,形狀扁平而且方方正正的四方體建築,就像一張毫無個性的"國字臉",而且看上去沉默、冷靜、嚴肅而且刻板--典型的官僚面孔。處於它一左一右對稱的另兩座建築分別是市政規劃廳和上海大劇院。三座建築物構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權力中心,它的左手抓着物質文明,右手抓着精神文明。人民在左邊目睹了上海市物質文明建設的偉大成就之後,可以去右邊享受精神文明的碩果。那裡正上演着領袖所愛看的俄羅斯"黃梅戲"。 帶着"雙豐收"的喜悅,人們來到廣場上,紅肥綠瘦的花花草草,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愜意的休閒環境。但休閒不忘國家,不忘國家的歷史和傳統。權力的大廈正對面有象徵着權力和傳統的寶鼎--上海博物館。它也像是一尊巨大的香爐,燃燒着傳統的香火。有一個看不見的帝王主持着一場永恆的祭祀儀式,祈禱列祖列宗保佑帝國權力千秋永固。 一般而言,從前的廣場記憶似乎已舊跡難尋,以致人們往往會認為這裡僅僅是一處花園廣場而已。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人民廣場北面正中的那幢建築物的存在。這座建築當初孤家寡人,顯得十分觸目,現在則毫不起眼。它確實藏匿得很巧妙。功能齊備的諸多其他建築物擠滿了不大的廣場,複雜的布局,眾多的功能和花草的清香,更是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但事實上,那張"國字臉"依然存在在那裡,遠遠看去,就好像一個千眼巨人,默默地注視着廣場上散漫的人群。人們會忽略它,對它視而不見,但一切都在它的視線之內,在它的(應該的更為充分、更為有效的)監視和控制之中。它真正表達了廣場意志的真實含義。 人民往往將90年代的上海的城市理念歸結為現代"商業精神",但問題顯然不那麼簡單。在廣場這樣一個關涉帝國意識形態的核心地段,"商業"卻並不直接拋頭露面。它依然是不那麼體面它屈居於更底的層次,尚且需要半遮半掩、羞羞答答地處於半地下狀態。從廣場地面的諸多開口向地下降落,人們就可以很方便地直通香港名店街。那裡是一個香港化的小世界。在這裡,我們才可以感受到上海潛在的欲望之強烈。 由這裡出發,通過一條隱秘的管道,將廣場的另一種意志悄悄引渡到浦東。陸家嘴才是廣場的新的欲望開口,上海的下半身。十年前,這個地方就像一條破破爛爛的花褲衩,飄揚在上海的臀部,使這個城市的窘迫處境一目了然。而現在,破褲衩徹底褪去,欲望的器官暴露無遺。遠遠地就能看到一條條雄壯的器官巍然矗立,觸目驚心。這個新開發的上海的快感帶,其強烈的刺激性即使是南京路和淮海路也難以與之比肩。 東方明珠,它的象徵意味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勃然而立,但不乏東方式的圓潤柔和。更為奇妙的是在它底下的國際會議中心,一左一右兩個巨大的球體--東半球和西半球。看來,它的設計者顯然深諳器官解剖學。這也正好體現了上海文化精神的遺傳特質--東西方雜交的文化。兩個巨大的球體分別貯存着來自東方和西方的混合液,為上海文化提供生命源泉。 然而對於大多數市民而言,東方明珠的功能不明。從表面上看,東方明珠似乎僅僅是一條用來炫耀的器官,除了具有象徵性的勃起功能之外,別無他用。當然,這一點可以用來滿足人們的"觀淫癖"。這些柱狀建築無疑很容易激發起觀者的蓬勃激情。當觀光客攀緣到它的頂端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往往也正達到高潮。此時,他們一個個氣喘吁吁,汗水淋漓,心跳加快,眼中分泌出表示情緒亢奮的液體。容易衝動的人還會發出極樂的尖叫--"太棒了!"這是人們為新浦東和新上海的挺起和騰飛而發出的最熱烈的喝彩。 但是,東方明珠還有一種更為隱秘也更為重要的功能,容易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發布和傳輸國家輿論信息的功能。東方明珠的全稱是"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這也就是說,每時每刻都有許多看不見的輿論的信息流,從這個柱狀物的尖端噴射而出。這些無形的流體淌過上海灰濛濛的天空,灌注進每一個市民的感官的開口,對市民的進行精神"授精"。與此同時,它也時常發布來自城市欲望控制中心的種種調控信號,這也是那些情慾的寵兒務必時時密切傾聽的消息。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