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攝影的困惑 |
送交者: 問題多 2008年02月02日14:34:3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去看一個攝影比賽或者攝影展,我最納悶的是為什麼看着不怎麼樣的作品能選上,看着挺好的卻不能。 比賽和影展的缺點是,你只知道什麼是評委認為好的,卻不知道為什麼其他的就不好。最膩歪人的是,媒體請獲獎的攝影家自己來講解,弄不好就碰上個自己為是哲學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故弄玄虛地說一通誰也聽不懂的所謂哲學大道理,有時本來挺好看的照片,讓他們一分析,就變得看不得了。當然這樣的還算是少數。有時候就是藝術家指着一堆狗屎說那是黃金。作為一個迷途的羔羊,這時候我就會感到,信仰的力量是多麼地重要啊! 另外就是藝術鑑賞類的書籍和節目。我往往更加不能勝任了。我有一個忘年交的老太太朋友(怎麼我的朋友都是老太太啊?),大概也就比我大上三十多歲吧。她很喜好藝術和哲學。退休那麼多年了,還三天兩頭地去聽哲學課。別說,她記性真好,這麼大歲數了,說話滿嘴冒人名。上次我見到她,她正在學習藝術鑑賞。其中一大塊就是攝影藝術鑑賞。我跟她聊天時無意中說起來,我不太喜歡藝術家過度分析自己的作品,或者鑑賞家過度分析,什麼結構、解構的,在我看來其實就是採購,而且還是我的採購。我的藝術標準就是我,一個傻了吧唧的觀眾,進了那間屋,看着牆上掛着的那張紙,覺得順眼,有感覺,心動,心跳加速甚至倒地,一邊抽筋兒,一遍忍不住地往外掏錢就行了。藝術家,你們搞你們的,我欣賞我的,能互相理解就算交流上了。藝術鑑賞家,最好別中間添亂。 說這些話的時候,我跟老太太提起來Photographer's Gallery正在展覽的那位故意把照片照得模糊不清的德國攝影家。名字我當然是沒想起來。攝影館在門口放了個電視,裡面有這位攝影家的一段長達十好幾分鐘的錄像。沒問題看到一半就不耐煩地走了。我想,既來之,則看完之吧。在片子裡,這位長着鱷魚眼的藝術家把自己分析得那個稀里糊塗地透徹啊。不知怎麼,雖然他穿着衣服,我卻覺得他好象是在搞脫衣舞,很快就把自己的作品弄得一絲不掛了。反正我是倒了胃口。真的進去看照片,其實很有那麼一種莫名其妙的勾魂勁兒,應該說是個很有創意的人。說實在的,如果沒看那段錄像,我肯定對他的照片會更加欣賞,甚至可能會記住他的名字。 老太太耳朵失聰是明擺着的事,但是我不知道她失聰得這麼厲害。在我說完了我的想法以後,她開始給我長篇大論地介紹她經過學習,現在能夠如何走進一家藝術館,把一副副名畫解構得支離破碎。還很興奮地告訴我,他們的老師本事更大了,一幅名畫《尖叫》,她解構了三個多小時才剛講了一半。等過了些天,我收到她的一封來信,說謝謝我給她推薦那個攝影展,她去看了,太喜歡了。特別是門口那個錄像,分析得實在是太好了。我跟老太太的交情大概也有十幾年了。作為兩個槓頭,我們的偉大友誼之所以能夠維繫這麼長時間,很大程度上是和她耳朵不好、我記性不好有關係。 電視上前幾天有一個叫Picture This的攝影比賽(網址在下面),節目形式就是電視選秀,不過參賽的選手很多都是科班出身的。關鍵是評委都是專業攝影師,而且選秀過程中態度非常嚴肅,對選擇或者不選擇一個人的作品都有很詳細的討論。在選秀期間還請來攝影名家給選手現場指導。這個節目讓我對攝影的認識確實大大提高。後來跟幾位業餘喜好攝影的同事聊起來,都覺得收穫很大。評委的意見也不一致,所以必須對為什麼不選某些作品做出評論。他們需要彼此說服。面對的是電視觀眾,要用平實的語言說清楚,而不是故弄玄虛。當然,我到現在還懷疑,鑑賞家故弄玄虛的時候彼此也不一定就能聽得懂。 終於聽懂了,所以我就記了筆記,寫出來跟攝影愛好者們分享一下。萬一碰上專家,或者看過節目的,看看體會得對不對,另外有沒有漏掉的。這裡的筆記只能算是拋磚引玉。注意:這是轉述,請阿里檸檬大菜籽兒別跟我玩命,嘿嘿。 1、 除了拍單張的照片,攝影家需要有意識地搞有主題的project。一個project裡面幾十張,十幾張照片儘量有一定的聯繫。不是說靜物本身有聯繫,是思想有聯繫,比如深入學習三個代表什麼的。每一張照片要能夠給主題增色,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群,等等,避免雷同。為了主題,寧可忍痛割愛。 2、 技術很重要,但絕對不是全部。特別是,照片不一定是越清楚越好。主題在很多情況下是決定性的因素。特別是如果你讓評委察覺出到你刻意追求技術,那他們很快會把你打入十八層地獄。這個刻意還不是指用photoshop編輯照片,而是指耀技的成分超過了主題。 3、 攝影的時候,有意識的構圖非常重要。即使隨意,也要隨意得有意。攝影的時候允許一位攝影師對景物進行干預以便達到預想的目的,但是干預過多,或者過於追求景物設計的巧妙,就會讓人覺得“假”。一次巧妙,人家覺得新鮮,巧妙得太多了,或者故意製造巧妙,反而容易成為cliché。也就是說,即使有意,理想的效果應該是貌似隨意的。 4、 Fashion photography很美,也很有創意,但是不一定是自稱藝術家的人所喜歡的。好像兩者之間有一條看不見的界線。評委大致能在一張照片是不是fashion photography方面達成一致,但是對其是否應該獲獎有爭議。這跟評委的背景有關。這次比賽裡面有一個評委是攝影師的經紀人,他看中的是照片能不能印出來讓更多的人掏腰包買了在家裡掛着,所以他比較喜歡fashion味兒十足的,但是在決賽時遭到其他幾位評委的反對。 5、 攝影家出去搞一個project,應該注意和被攝對象的交流。當然,這個交流不一定是聊天,主要還是花時間了解對方。正面交流的難度挺大,人家不砸了相機就不錯了。但是和景物多多地呆在一塊是很重要的。 6、 拿數碼相機的人的大忌:在照相的過程中沒完沒了地看後面的屏幕。寧可多照幾張,回去再搞定。本來你跟被攝的人有不錯的眼神交流,或者說服人家參與,結果你照完了連X都不放一個就忙着看相機背面的屏幕,你和被攝對象建立起來的所有交流和製造出的情緒很容易毀於一旦。一旦人家煩膩了,就沒什麼戲了。 7、 攝影裡面可以體現一定的哲學,或者微妙的關係。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喜歡這麼搞。但是,當你的所謂哲學必需用語言來解釋的時候,說明你的照片作為思想的載體是失敗的。 8、 攝影的類別很多,或早或晚地給自己一個定位還是很重要的。旅遊攝影也算一類,但是拍旅遊攝影的人很多,拍得再好也容易遭到評委的反感。問題是:照相的人不就是走到哪兒照到哪兒嗎?怎麼劃分旅遊攝影和其他攝影的界限?是不是指應該避免有名的地標?好像到一個地方給當地老百姓照相就算旅遊攝影,但是讓他們排一隊站着合影就不一定算了。不過到底怎麼判斷,我還處於極度的糊塗中。 看完那個節目,我發現我的特長其實是做飯。 嘿嘿。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7: | 文靜 | |
2007: | 老王其人 | |
2006: | 我的加拿大農民生活-8 | |
2006: | 印度神遊 27 老爺吉普車 | |
2005: | 在我心中丈夫是最強大的男人 | |
2005: | 雨半窗: 銳與圍棋 | |
2004: | 你悄悄地走了 | |
2004: | 飛鳥心情----旅加札記 | |
2003: | [ZT] 回憶鞭炮 — 一個人的現代中國鞭 | |
2003: | 痴人說夢,無覺不夢,夢境奇異色彩斑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