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曾說過,我們國家的導演目前有90%在拍藝術片,只有10%的導演在拍商業片……馮導的話讓我憂心忡忡,我一向喜好藝術,可這麼多藝術片為何我大都無緣一睹?我進而懷疑自己對藝術的虔誠,另外,我一直為搞不懂商業片和藝術片的劃分標準而暗自羞愧着:藝術片大師伯格曼的《秋日奏鳴曲》難道為拒絕票房而拍?商業片大腕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難道沒有絲毫的藝術水準?誰能回答我?!
不久前我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一次機會:小範圍內觀摩一部藝術故事片。看片前沒把我樂瘋了(終有機會親近藝術),看片後沒把我氣瘋了(為浪費我寶貴的時間)。片名叫《瘋人院與岳母》,影片敘述一個舞蹈家為追求藝術的一些生活片段,畫面的灰暗粗糙,人物關係的混亂不清,場景切換的不知所云,對話與台詞的愚不可及,敘事中的常理都違背生活常識……我立馬犯暈,難道又碰上一個“我的作品是拍給下個世紀觀眾看”的主兒?果然,看片結束後導演教導已被驚着了的我說:“不要看攝影、不要看燈光、不要看表演、不要看舞蹈、不要看音樂……要看故事的藝術”。是呵,攝影胡拍亂攝、燈光幾乎沒有、表演拙劣不堪、舞蹈幼稚簡單、音樂完全Copy國外的New Aeg……就是他強調的所謂故事也沒敘述清楚,更別提什麼完整、準確性了。面對着這樣一部以蹂躪藝術女神為己任的“藝術片”,製片人、編劇、導演同為一人,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該說什麼、又能說什麼?!當導演問我感受,盯着牆上禁止吸煙的牌子半晌,我答非所問:“天很熱,我想抽根煙”。
發瘋的人中不排除有藝術家,但藝術家肯定不都來自瘋人院。影片的男主演是國內的青年舞蹈家,肢體語言豐富極具表現力,不知為何非把他投入瘋人院裝瘋賣傻?女主演更慘,靚麗的五官加生動的表演本已在電視劇中走紅,可在此片中卻和自己的妹妹爭着去愛一個神經病,這樣弱智的搭配收到了毀你沒商量的奇效。兩位主演攤上這位揚短避長的導演真是遇人不淑,就是上“藝術的賊船”也得上個“泰坦尼克號”什麼的,幹嗎逮這麼條四處漏水的小破船就上,給自己的演藝生涯徒添敗筆,實在不值。
當然影片並非一無是處,至少驗證了“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廢物導演”的正確性。影視圈把導演拍垃圾片作品戲稱“殺大戶”(投資者看了樣片就癱),也看過些“殺大戶”的片子,還真沒見過這樣兒連演員也不放過的導演——以藝術的名義毀人不倦片甲不留。梁山好漢還得靠“劫富濟貧”的信念給自己壯行,而我們的導演只要樹起藝術的大旗,資金、演員即可招至麾下……藝術是空筐,什麼都能裝。
當有人拿“藝術”和您說事兒,千萬要當心,尤其是演員,電影雖說是“遺憾的藝術”,可這樣的“遺憾”少粘,太低級。(青年時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