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福州的回憶
送交者: 萍爐 2002年08月23日16:14:4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說是對城市的回憶也不盡然,不過城市總是因為人而有活力和生命的,人的活動和思想感情自然成為對城市回憶的主要內容。 我也知道人不能總回憶過去,我老爸就希望我多寫寫現在,比如在美國的生活。
不過老早就想寫寫福州。若從城市風貌角度來說,我到現在還是不大喜歡她, 可奇怪的是,在外面的日子越久,就越發現與她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密聯繫,
這種感覺強烈時,忍不住要提筆寫寫她,我記憶里的她。
記憶是散亂的,到現在,我也不知是在寫這座城市,還是我在這座城市的生活,
就象我前頭說的,也許二者本身就是一體的。

(一)

這段時間突然想家想的厲害。想的是父母, 姐姐和那個在福州的家, 還有福州這座城,住了近二十年的地方。從小到大,變遷不是太多。 住的第二久的城市就是廈門。雖然心底里喜歡廈門多一些,可每每在夢裡和記憶的閃回里出現的,卻是福州。有一次夢見了上小學
走的那條街,那條街在我的夢裡回復到拓寬前的窄窄的只比巷子略大一點的街。我和姐姐放學後一起走,我還是邊走邊看小人書,童話書,雜誌……,我小學畢業就快300度的近視眼就是這麼看呀看看出來的。

老福州在我的記憶里已經漸漸模糊了,六歲時來的福州,記憶里,
除了五四路和五一路,其他的馬路都是窄窄的,自行車和汽車,行人share一條馬路。記得小學放學要排路隊回家,還有路隊長管着,一個挨一個,不許亂走。
有好幾次,走的剩下兩個人--我和路隊長,我很想和她並排走,聊天。
可那個小路隊長特正經。還一板一眼地在前頭走着,看不見她的
表情,只看見她右胳膊上的中隊長的兩桿牌子隨着胳膊的擺動上下抖動。

當時東街口有個街心花園。就在現在聚春園大酒店,KFC那個位置。
街心花園的大榕樹下有個老頭在那兒擺攤租小人書,
那裡是我和姐姐放學後最愛去的地方。租一本小人書三分還是五分,
為了省錢,我倆常常是兩人合看一本。兩個小腦袋緊挨着,一人抓着小人書的
一邊,姐姐看書比我慢得多,有時看着看着就拌嘴生氣起來,
於是互不理睬,一前一後地走路回家。不過小人書的誘惑還是讓我們倆言歸於好,第二天放學後又肩並肩坐在大榕樹下。看過的小人書大多記不得了,
現在依稀記得的是一本長篇的連環畫,武俠的,叫《螳螂拳》,
和由《武則天》—馮寶寶主演的,當時很流行的一個連續劇製作成的小
人書。在《射鵰英雄傳》和翁美玲出現前,馮寶寶是我倆喜歡的明星之一。

還有些事,印象深刻,可以說是糗事,現在想起來,還都挺有趣的。
從小學四年級有應用題開始,我就開始不喜歡數學。可語文是突出的好,
於是在語文老師面前受寵,卻在數學老師那兒備受打擊。
我的數學老師是個女的,姓梁,奇怪到現在我還記得她的樣子,她一
臉的麻子在她發怒時更增加了她的威儀。當時我是不大喜歡她,
可以說是害怕多過於討厭。她批評我時喜歡用福州話“瘸腿”來形容我的偏科。
而且一有機會就提起。班會,家長會。於是我越來越怕她,
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在一條叫左營司巷的小巷,我又是邊走路
邊看書,不記得是不是小人書,總之絕對不是數學書。走着走着,
迎面走來了梁老師,不知道是那根神經讓我突然抬頭發現了她,
也更不知是哪根神經讓我在愣住一秒鐘之後,拔腿就往小巷邊的岔路跑。
後來知道她就住在這條巷子裡,打那以後,我就不大抄這條近路回家了。
後來想想她也不是真的不喜歡我,這也許是她的方式,
她希望我的數學能學的和語文一樣好。我的算術還不錯,有一回連着幾次測驗,
我都考的很好,於是她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我了,說,你們也要象xxx同學那樣認真......云云,當時被表揚後的幸福感覺來的有點忐忑不安。
沒有奢望的她的表揚卻讓我感覺到了壓力。果然下一次,我就沒有考好,
那種辜負了期盼的負疚感着實折磨了我好一陣。
再說寵愛我的語文老師,想想更是內疚。
小學畢業時,想送點什麼東西給她,想來想去,
把爸爸出差時買的一個漂亮的時鐘帶上了,在那個炎熱的夏天,
姐姐陪我在幾乎到了倉山區的一個宿舍樓找到了語文老師家。想想
老師真辛苦,上班要騎過小半個城市,而且,天知道福州的夏天有多熱。
老師不在家,她兒子接過了禮物。後來,很後來才知道鍾是種很不妥的禮物。
我還把它送了愛我的語文老師。而且她是福州人,會比較講究這些。
每每想及此處,不由有幾分懊惱。

小學畢業時的我,依舊愛看書,只是漸漸不看小人書了,
瓊瑤阿姨的書大部分是在那時侯看完的,還有金庸的一部分書。
看了武俠後,我就對愛情小說開始提不起興趣了。為了看武俠書,
我和總擔心我“玩物喪志”的爸爸玩着“貓捉老鼠”的遊戲。
我的個子在小學期間長得最多。從第二排坐到倒數第二排。
並且,不可避免的,帶上了眼鏡。我自身變化的同時,我周圍的世界也在起着變化。而那種變化,就不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學生能夠理解的了。

我小學畢業那年,恰是一九八九年。

那場從春天開始的運動也波及到福州,我和一個好朋友看到了省政府前的一場絕食請願,天橋底下的靜坐。東大路上的遊行。到現在我還記着一張條幅上寫着
“作家唐敏支援北京學生”之類的語句。唐敏是本省作家,在一些雜誌上
見過她的名字。舉着條幅的中年人臉上帶着種無限榮光的神色。
我的同伴,和我一樣不理解整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但似乎被這氣氛感染了,掏出身上所有的一塊多一點的零錢。
頗為鄭重地交給路邊守着捐款箱的兩個疲倦的大學生。
然後行了個隊禮。那兩個大學生握着錢說,我代表北京的學生感謝你等等。
我雖然覺得這場面正式的有點不大自然。可當下還是懊惱居然一分錢也沒帶。
六四這場大風波在我不懂事的時候發生了,在我懂事時,卻很少有人提起了。
那時一波一波的熱潮,房地產熱,股票熱,早把人們的頭腦沖昏了。
理想,信仰,對自由的渴望和也許是盲目的追求成了過去那個時代一塊帶着血痕的碑石,無人憑弔。
我有時候想,這是不是我們現在時常鬧精神危機的原因呢?
那一代人以各種形式繼承或埋葬他們的理想。
我們這一代人呢?是我們忘記了理想,還是理想忘記了我們?

(二)
初中到高中的生活總體平淡無味。打架是男生的事,早戀也與我無關。
生活的重心是沒完沒了的考試和分數。分出去的那點心拿去看武俠小說,名著,雜誌。有個老鄉在七二二八工廠——軍隊印刷廠工作。那個廠當時蠻興旺的,
什麼書都印,從大眾電影,金庸全集到毛澤東文選。
老鄉一來做客就順便帶幾本書或雜誌 。我們家裡金庸的書幾乎都是他送的。
記得《倚天屠龍記》是繁體豎排的。雖然對繁體字不大了解。
可出於對金大俠小說的熱愛,連懵帶猜的也看懂了。
那時候每年暑假要重溫的兩樣東西,一是《西遊記》,二是金庸小說。
名著亂七八糟的也看了不少。多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第一次與名著的親密接觸是很小的時候,夏天在陽台上乘涼。
媽媽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爸爸講《基督山伯爵》,那時候對這個故事真是着迷呀,當說到基督山伯爵從獄中逃生那一幕,心急地不停地問:“後來怎樣?”
長大後讀到《基督山伯爵》的原著,卻沒有那種感覺了。
基督山伯爵巨大的財富讓他變得無所不能,任何事用金錢輕而易舉的就達到目的。我也因此也就失去了細細品讀的興趣。
看的名著其實也不算多,狄更司,大仲馬的小說基本當消遣來看了。
比較喜歡的是哈代,他小說里有股子淡淡的憂愁。

武俠小說成了我初中生活的一大樂趣。班上有個志同道合的男生。
有時我們會交換武打書看。記得當時我家裡有本陳青雲的《劍盪群魔》,
不大好看,裡面還有些露骨的情愛描寫。有一次隨口跟這個男生提起了,
他要我借給他看。當時我除了有點書呆子氣,還有點小封建。覺得有點不好,
但還是把書借了給他。不過就自做主張地把其中兩頁我覺得有點“那個”的給撕了去。過兩天,那男生碰見我說:“怎麼少了幾頁,好象被誰撕掉了?”一副鬱悶的表情。我只好很誠實的回答說是我撕掉的。那傢伙先是一楞,醒悟過來後哈哈大笑。我心下有點懊惱,卻也覺得做的是有點傻氣了。這事從此成了他取笑我的一個話柄。這同學初中沒畢業就去了美國。後來回來過一次,已經變成小酷哥一個了。

這段時間裡,整個國家的經濟以一個驚人的速度在發展。
十分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家裡和周圍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在飛快地提高。
在我印象里,初中後就再沒有拿糧票買米和過年前排隊買魚買肉了。
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個春節前,在東門的一個食品供應站,
我們一家人輪流排隊買限量供應的帶魚。冬天的早晨,隊伍老長。從供應站門口
直排到了大街上。有個可能是港澳同胞的人恰巧經過,拍了拍這個場面。正在排隊的百無聊賴的大人立刻找到事做,幾個積極分子上前攔住他,周圍的人們紛紛訓斥那個拍照人的不是。雙方糾扯一番,最後還引來了派出所民警。那膠片的結局怎樣,我不得而知。說國人沒有民主觀念也罷,死要面子也罷,至少那個年代人們大都窮,卻還小心翼翼地維護面子和自尊。現在大家都富有了,自尊卻不那麼值錢了。

福州城在這幾年裡變化着,在我看來,卻並沒有什麼可喜的變化。
馬路拓寬了幾條,可綠化卻沒跟上。夏天在新修的光禿禿的柏油路上行走,
頭頂的陽光恨不得要把你身上最後一點水分蒸發出來。新建的十字路口四角一律有四大金剛把守。五四路拔地而起許多賓館酒店,早期俗氣的馬賽克被大塊玻璃牆取代。其實也好不到哪兒去,除了大太陽底下晃眼的厲害,並沒有給這個城市增添很多美感。門口或大堂鑲嵌以四星或五星,有衣着光鮮的紅男綠女進進出出,
他們或者屬於這個城市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或者是去那兒尋找某種發財動機的人。

這個城市在慢慢蛻變着,我擔心她就要變成和許多其他“經濟開放城市”一樣,
長着千篇一律的面孔。就象影樓的婚紗攝影一樣,所有的新娘子被化上最流行的妝,在朦朧的燈光下,不論嘴巴大小,眼皮單雙,看起來都差不多。

不知道一個城市要怎樣高明的化妝師,才能在變化中保持她的原汁原味。

福州的原汁原味在於老福州城。畢竟福州是個有千年歷史的古城。老福州城是古中帶甘的一壺茶,要慢慢品嘗才能品出醇香滋味。

福州古稱閩縣,舊城就是現在三坊七巷所在地。三坊是光祿坊,衣錦坊,文儒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
楊橋巷在我上中學時就已不知所蹤。三坊六巷分列南后街兩側。
巷坊內臥虎藏龍,閩地許多名士大儒的故居隱藏於此。年代久遠的沒有考證,
不大清楚。近代的有林則徐,沈保楨,林覺民,謝冰心,除了林則徐和林覺民,
謝冰心故居,政府重視,修繕一新,建成紀念堂。沈保楨故居變成了塔巷幼兒園,探訪過一次,覺得改造的很厲害。其餘一些文人墨客,商賈大戶的故居,
許多戶人家雜居在一起,房屋多是年久失修。早已不復當年的氣派繁華。
中學班上有個同學家住郎官巷,和同學一起去她家玩了幾次。她家是典型的南后街古宅。進門是一堵牆,即照壁,現在用來擱自行車。大門和照壁的紅漆已剝落的不成樣子。裡面大概有三進。住着不知四戶還是五戶人家。廳堂被分割成好幾塊,
擺放各自人家的桌椅雜物。整個屋子光線灰暗。散發着舊木頭的氣味。
只有從房屋門楣和窗櫺上褪色但依舊精緻的雕繪依稀可見往日這戶人家的富庶。
廳堂和天井都鋪着大塊的石板。天井處的石雕像殘缺不全,背陰的一面長着濕濕滑滑的青苔。在天井那兒洗手,抬頭看見四角院落上一塊青灰色的天空。空氣是死寂的。只有自高牆的灰瓦中生出的野草在風中搖曳。

有時放學去尋古探幽。夕陽里,那一條條巷子顯得深而長。朱漆的大門,
青銅製的門環,飛起的檐角,破敗滄桑中依舊有股大氣。巷裡有下班騎車回家的大人,車籃子裡擱着剛從菜市買回的菜,有蹦蹦跳跳走路回家的孩子。還有老人們,閒散地坐着,走着,臉上是一派安詳的神態。想想如果就在此地終老,與世無爭。 頗象武俠小說里的“大隱隱於市”。

初中走了三年的南后街,看着商業氣息一點點侵蝕這條老街,曾經是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南后街上有些傳統手工作坊——做喪葬用的花圈,冥屋,鉑紙還有元宵的花燈有很可愛的小羊燈籠和漂亮的蓮花燈。這些多是家庭式作坊。也頗合這條老街的味道。後來陸陸續續開了許多時裝店,多是新潮花俏的那種。從起先的三五間發展到了幾乎是一間連着一間。心裡抗拒着這些小店。覺得它們破壞了老街的古意和滄桑美。南后街在我中學六年間經風沐雨。街的一部分房屋曾遭遇火災。
轟轟烈烈一時李嘉誠長江實業集團投資的三坊七巷改造計劃最後無疾而終,
而一部分巷子卻已經拆掉,無法挽回了。三坊七巷一直是我的最愛。
可我覺得我最愛的它的氣息卻在一點點地喪失。經過那麼多世紀的風風雨雨留存下來,我總希望它能走的“雖有悲意也從容。”

離三坊七巷不遠的有些巷陌,也有一些名人故居散落此間,
一次放學途中我就在花巷發現了薩鎮冰——近代中國海軍名將的故居。
遺憾的是一直沒去馬尾的忠烈祠。馬江海戰中的福建將士的英魂多安息於此。
馬江海戰在中國近代海戰史上寫下悲壯的一頁。在馬尾的福州船政學堂更是福州人的驕傲,那是一個英才濟濟,壯士扼腕的年代。從清末到民初,偏安一隅的福建省人才輩出,除了馬江海戰中犧牲的將士,近代有林覺民,方聲洞等人。黃花崗72烈士,福州籍的革命黨人就有23人。林覺民的《與妻書》是何等盪氣迴腸叫人潸然淚下的千古絕唱: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書竟,而欲擱筆。
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

那是福州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頁。現在人們想起福州, 多半會與福州臨近郊縣那些臭名昭著的偷渡客聯想在一起。同樣是勇於就死。卻有輕於鴻毛和重於泰山之分。

越寫就越覺得福州有許多可愛之處,雖然她的缺點一樣突出,令人不悅。
比如福州人一些封閉,狹隘,自以為是的心態。還有些人素質低,缺乏公德心。
廈門在這點做的比福州好,比較開放並且善於學習,在許多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如公車上的人們的行為舉止就體現了一種文明禮讓,溫馨和諧的文化氛圍。

不知道是不是福州人的一些劣根性讓福州人積習難改。 福州始終缺乏一種形成自己文化的土壤。舊時代遺留的財富不知如何使用,這世界又變的太快,偏安一隅這時顯出了劣勢。流行的東西追到手了往往慢了一拍,於是多少有點走樣。不知所措中又想起了遺產。於是乎,我聽說有了一個叫做“福州建城兩千兩百年”的紀念活動。兩千兩百年,夠長的一段歷史。這樣的活動政府有政府的目的,普通老百姓呢, 除了感受身為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城居民的驕傲外,如果能想想怎麼更好地愛護這座城市,從外表到精神上讓她更美麗。就是在做一項構建城市文化的工作了。就象我前頭說的,城市總是因為人而有活力和生命的,人的活動和思想感情自然成為對城市回憶的主要內 容。我希望我回憶里的福州美麗的一頁多些,再多些。

那個紀念活動在一個夜裡達到高潮。我不在福州,聽媽媽說:從我們家門口可以看見對面公園的煙火表演,煙火在夜空裡十分絢爛美麗。想想福州在我大學快畢業那兩年可喜的變化,我相信我離開的這兩年,福州定是更美了。

祝福你,福州,我生長的城市,我想念的家園。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