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幾度中秋見月來
送交者: 頌月 2002年09月21日16:35:5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中國的文人,單純的可愛,見花落淚,見景抒情。單單一個月亮,千百年來,就留下多少吟詠傳誦的詩句。遠在異鄉的遊子,想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會掬一把思鄉的淚水;分隔兩地的朋友和相愛的情侶,念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會將思戀的悠悠深情拋灑;憂國憂民的雅士君子,“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晴天”,就會將一腔抱負,寄予青天之上。
                 
  中秋節,就該是月兒的節日了,月兒圓圓,人也團圓,“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
                 
  不知古代是何人竟會選了這樣一個天際空明,天氣朗朗的月明之夜來賞月,此時,夏日的溽熱褪去,深秋的風塵尚未颳起,空氣也是格外的清新和潔淨,人間也是收穫的季節,怡人的心情,來賞圓圓的月,是最好不過了。就象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清澈的月、清澈的天,清澈的情感,在天上人間合而為一。就該是賞月的最佳境界了。
                 
  “中秋”一詞大約在《周禮》中就已經出現了,但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古人何時開始祭月,現在已無從考察,但據說到了魏晉時期,就開始有了賞月之舉,吃月餅、放天燈、吃團圓飯,都是傳統的中秋習俗。大約辛勞一年的人們,總在不圓滿的生活奔波和情感流浪中,渴盼着一份圓滿的生活和情感,才會將這個團圓的節日做的如此隆重。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中秋節永遠是和外出的人聯繫在一起。我被父母送去老祖母那裡的時候,祖居的屋裡,只剩下了我的老祖母和我的大堂哥,但老祖母守着老屋,哪裡也不肯去。卻會把每一個節日都做的虔誠無比。祖母不是文人雅士,斗大的字也識不了幾個,不會背李白的詩,也不懂蘇東坡的詞,但老祖母會講月兒和嫦娥的故事,在老祖母的故事裡,嫦娥姑娘長的就象鄰家的燕兒姐姐那般美麗和善良,一個人住在月亮宮裡,看着一棵桂花樹,帶着一隻小玉兔,祖母故事裡的嫦娥姑娘不是在清冷的月宮裡寂寞的舒着廣袖,而總是含着很多的希望在等待月兒的節日,就象等待在故鄉的老祖母一樣。
                 
  在中秋節的晚上,老祖母會在院子裡擺上桌子,放上準備好的葡萄、蘋果、核桃等圓圓的食物,父母寄回來的月餅被分成幾份,遠在異鄉的父母的一份,是永遠也不會少的。月餅裡面的餡不過是簡單的青紅絲,但聽着老祖母的故事,想着在遠方的父母,那時的月餅竟是甜的一輩子也忘不了。老祖母說,月亮是跟着人走的,人在哪兒,月亮就跟到哪兒,所以遠在異鄉的父母身後跟的永遠是家鄉的月亮。

  我就在月亮地里跑來跑去,大聲跟老祖母說,看呀,看呀,我的月亮一直跟着我呢。

  老祖母慈祥的笑着,月亮會一輩子跟着你的。

  我會好奇的問,老祖母的月亮在哪裡呢?

  在心裡,祖母的月亮是在心裡。每次老祖母都會這樣告訴我。

  想着圓圓的月亮竟然會跑到祖母的心裡去,我就會奇怪,為什麼老祖母不把月亮也帶在身後。

  但老祖母說,離開家鄉的人是把月亮帶在身後的,月兒會照着回家的路;在家裡的人的月亮,是藏在心裡的,和嫦娥一樣等待着月兒的節日。
                 
  後來又過了多少個中秋節了,我卻一直忘不了老祖母的話,在背着那些千古傳誦的詩句時,我就想老祖母的話如果能象那些文人雅士一樣做成詩,也會是流芳百世的絕句。但老祖母守着祖屋過了一輩子,也不知道關於月亮會有那麼多的詩篇。老祖母藏着她心中圓圓的月兒離開我們已經很多年了,很多年裡,我一直是把月兒帶在身後,父母又成了象祖母一樣把月兒藏在心中的人。中秋月圓的時候,我們依然會一年年把這個節日做的隆重無比,無論在家的人,無論在外的人,身後和心中的月亮都是圓圓的一個希望。
                 
  幾度中秋見月來,今年的月兒依然圓圓。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