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愛國者”的回信 |
送交者: 老幺 2002年01月06日18:02:2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21世紀的孫中山,中國的華盛頓 作者:老幺 … 怎樣才能使中國的“青年愛國者”成長為中國真正需要的,成熟的愛國者?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坦率地說,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相信,一定會有人知道,而他將是21世紀的孫中山,中國的華盛頓,也許就是你。 簡單地說,要“從我做起”。雖然我也寫什麼“戰略”“策略”,但那對“強國”而言沒有直接影響,用老毛的話說,不過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哪怕你說得再對,再有道理,也入不了決策者的法眼。以足球未例,球迷總是要評球的,但對球賽勝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球員和教練,評球本身不會給球場勝負帶來直接影響,但客觀理智的評球肯定有利於球市的成熟,從長遠來看,也有助於足球水平的提高。同樣,人總是要思考的,雖然思考本身不會對中國帶來直接影響,從長遠來看,一種科學思考的體系畢竟有利於中國的發展, 所以說,“從我做起”的第一點是自己要養成理性思維的習慣,而不是空喊美麗動人的口號、付諸極端違法的行動。 若要“強國”,必先“自強”。佛經稱“自度度他”,你若想“度”他人,必先“度”你自己。如果你經濟上無法自立,行為上無法自控,思想上無法自主,你又如何能使你的祖國強大呢?如果你“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自己不衝鋒陷陣,又如何讓你的戰士為你死命?如果你對自身信心不足,又如何讓他人信心百倍? 所以說,“從我做起”的第二點是自己必須強大。如果你想讓你的國家贏得美國/日本的尊敬,你作為個人也應如此。 “萬事開頭難”,堅持更難!世界上每天產生很多美妙的想法,每天發生很多美好的變化,問題是要“可持續”。就個人而言,這需要很好的習慣;就群體而言,這需要有效的秩序;就國家而言,這需要可執行的法律。人們總是感嘆,“如果當年…”問題是為什麼“當年”“如果”沒有發生。 所以說,“從我做起”的最後一點是要學會堅持。 如果哪一天你自己從“青年愛國者”成長為“成熟愛國者”,而你希望周圍有更多的同仁,那你還需要耐心。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更別說“富強、文明、民主”(PRC憲法語)。 laoyao@onebox.com @@@@@@@@@@@@@@@@@@@@@@@@@@@@@@@@@@@@@@@ 附一:“青年愛國者”的來信(有刪節) … 的確,今天的中國,有許多“青年愛國者”,尤以網絡上為甚。我們中的許多人,也許都可以被“青年愛國者”這個詞所定義。我反對“愚民”這個詞,因為也許我們並不成熟,也許我們年輕,無知,衝動,但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有一定文化根基的,我們中的許多人也可以稱得上是“有思想”的,無論我們的思想,看法,見解和認識是如何的不一致和不統一。我想,雖說“空談誤國”,“空想誤國”,但是不想,不去思考是更危險的。另外,我們中的大多數在有一點上是一致的:熱愛中國,希望中國強大。我想,中國有這些“說多於做”,“想多於行”的“青年愛國者”總比沒有他們好吧。 前不久,韓國漢城高麗大學在十幾個國家的幾十所大學做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中有兩個問題比較令人矚目:1。如果有來生的話,你選擇做哪一個國家的人?2。如果在你的國家爆發了戰爭,你是選擇為國獻身(不一定指上戰場去為國家犧牲,而泛指投入國家的戰爭努力而出力)還是出國避難?在中國接受問卷調查的是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至於調查SAMPLE是怎樣斟選的,有多少人,不得而知。但就調查結果而言,是較為令中國人激動的。 對於第一個問題,據高麗大學報告說明,有大約70%多的中國學生選擇了“做中國人”,這一比例在參加問卷調查的各國各校中算是最高之一的,其它選擇“仍然做本國人”的較高比例國家為:法國,加拿大和俄羅斯。而日本只有大約30%多左右的學生選擇“做日本人”。對於第二個問題,則更加激動人心,參加問卷調查的中國 …光有激情是不夠的,中國光有“青年愛國者”是不夠的。我的問題是,怎樣才能使中國的“青年愛國者”成長成為中國真正需要的,成熟的愛國者?…
附二:網上的“青年愛國者” 作者:老幺 (一) 近日有報道,中國經濟總值已躍居世界第六, 進入四強也是“指年可待”的。 聽到這個消息很振奮,就象2000年看到中國奧運金牌一度排名第二,最後鎖定三甲的喜訊。實際上,中國自1992年以來一直名列金牌總數四強。中國已從昔日的“東亞病夫”成長為“一流體育強國”,當之無愧的亞洲龍頭老大。 (二) 中國在我們祖輩的手中贏得了獨立,建立了初具規模、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在我們父輩的手中掌握了核武,建設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儘管他們過去有這樣那樣的不是、現在又這樣那樣的保守,往事已已,我們面對現實。 昨天讀到886的《中國有可能永遠是二流強國》,感觸很深,因為他說了很多事實,而不是好大喜功的“一片大好”或者別有用心的“漆黑一團”。 雖然對外我總是宣稱中國的偉大成就,秀些國內高樓的照片;對內我們無法否認中國問題多多,落後依然。且不說許多海外人士切身感受到的科研氣氛的扭曲,政治空氣的瀰漫,單就那數億說不上是“文盲”也決談不上是“有識之士”的民眾,就“令無數英雄竟折腰”,扼腕嘆息。 當然也有希望。年輕網民,猶如每一代的年輕人,總有着與哈姆雷特王子一般、希望憑籍滿腔熱血、除盡丹麥百年不平之事的衝動。然而他們現在還很年輕。他們動輒漫罵,貌似“窮凶極惡”實則“束手無策”,常被許多老謀深算的“反華一族”氣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有着“樸素的革命思想”,卻尚待磨鍊。 這一族群人數眾多,有人貶之為“義合團”。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原來歷史書上令洋人喪膽、直接引來“八國聯軍”的“義合團”在海外論壇上竟成了“愚民”的代名詞。 (三) 拋開“義合團”不提,“愚民”確實是中國的根本問題之一。當然“愚民”這個title不大好,有罵人的嫌疑,而我是不願罵人的。姑且稱之為“青年愛國者”吧。 “青年愛國者”是怎樣一個群體呢? 他們熱愛中國,希望中國強大,對中國的未來有着滿腔的熱情; 由此可見,“青年愛國者”有其“愛國”的一面,這一點使他們有別於“唯恐中國不亂”、 “唯恐中國不分”的的“反華人士”;另一方面,長久以來“好壞分明”、“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令他們在面對“反華人士”時顯得幼稚和無助,在簡單的口號面前顯得偏聽和盲從,在混雜的社會當中表現出無奈和世故,輕易地改變或者放棄自己的理想,或者乾脆沒有理想。 (四) 所以說,中國成為“一流強國”的那一天,正是“青年愛國者”成長為“愛國者”的那一日。換句話說,只有當一個民族的大多數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這個民族所代表的國家才是“富強、文明、民主的國家”(PRC憲法語)。 laoyao@onebox.com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