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代”:大話革命與小資復興 |
送交者: 清風 2002年01月07日17:56:1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0年代”:大話革命與小資復興 朱大可 大話革命 2001年5月2號青年節前夕,一個新聞事件隱喻了中國的話語劇變。主演電影《大話西遊》的演員周星 馳,在北京大學禮堂受到青年學生英雄式的歡迎。這不僅表明脂粉英雄已經取代了詩歌英雄,而且意味着一 場新的"大話"革命降臨到我們頭上。以香港無厘頭電影為契機,以數碼網絡為載體,一場嶄新的"大話"運動 正在風起雲湧。 接着,一部以同名電影為題材的《大話西遊寶典》成了最熱銷的圖書。此後,六部一套的"21世紀大話文 庫"也在策劃出版之中,成為網絡大話走向平面媒體的最具代表性的文本。朝氣蓬勃的"大話烏托邦"湧現 了,網絡和書市上迴旋着各種"大話"聲音,話語的狂歡氣息在四處瀰漫。 80年代中國文化的最大遺產是第三代詩歌、王朔的小說和崔健的歌唱。在反叛的戰旗下,精神分裂的"流 氓"(即那些以"一無所有"自我界定的人)展開了話語顛覆運動。這場運動的"清道夫效應",就是晚近中國 文化精英的出現。相形之下,90年代是毫無個性的十年,在文化精英缺席和流氓改邪歸正之後,創造和反叛 都走向沉寂,但它的平庸正好為0年代(零世紀的零年代)的崛起作了鋪墊:"小資"們對文學經典和政治經典 展開了全面的戲擬和顛覆,其規模之浩大,連迷人的80年代都黯然失色。 大話美學 令人驚訝的是,這場軟性的大陸話語革命,居然起源於以迎合香港市井趣味著稱的"無厘頭電影"。從臭 氣熏天的庸俗粵語喜劇片的糞便里,誕生了一種奇怪的反叛聲音。 這部1995拍攝的影片,對經典小說西遊記進行戲仿,把莊重的佛學神曲改造成了搞笑的愛情話本,其中 所有的人物都遭到了遊戲式的篡改,唐僧變成了婆婆媽媽羅里羅嗦嘰嘰歪歪的傻瓜(在學生看來,這顯然是 令人討厭的家長、老師和行政官僚的一個隱喻),而孫悟空則成了偉大的超時空愛情的化身(情聖),甚至 連白骨精都改變了其陰險狠毒的道德本性,搖身變作情意纏綿的女優。 而在中國大陸,《大話西遊》一開始並未贏得掌聲,恰恰相反,它首映時面對的冷遇與它日後所獲得的 殊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藉助電視台和盜版VCD和DVD市場,這部影片保持了其在民間的觀看率,正是這 項技術使它得以被反覆讀解和品味,直至大陸觀眾逐漸發現其"隱含價值",在1997年開始走紅,並在2000年 引發出熱烈的反響。 這個混合着黑色(灰色)幽默、後現代主義、言情與武俠文學、好萊塢電影以及下層市民趣味的大雜 燴,以百科辭典的方式全面呈現了"大話美學"的各種要素:幻想、反諷、荒謬、誇張、頑童化、時空錯位和 經典戲擬,其中包含了文化顛覆、低俗的市井趣味和感傷主義等各種混亂矛盾的要素。所有這些都塑造着大 話時代的囂張面貌。 大話修辭學 以《大話西遊》為範本的大話寫作的核心,就是大話修辭學的建構。在我看來,它至少包含了下列基本 技巧: 1 戲仿(複製):如對小說人物(如韋小寶、郭靖、岳不群等)和公文樣式的借用"現代化"戲擬,如"岳 家軍精忠報國之BBS版"、"全國網戀等級考試(ELT)大綱樣卷"等; 2 篡改(刷新):在原有價值圖譜上進行有限改造,如"潘金蓮之花樣年華"; 3 顛倒(替換):對經典符碼的語義的徹底改寫,將其轉換成面目全非的(例如"孫悟空"→"情聖";"唐 僧"→令人生厭的"羅嗦鬼"),是一種比"篡改"更加極端的手法。這方面的另一例子是"新版白毛女"; 4 反諷:利用經典文本進行現代政治反諷,如"慈禧同志先進事跡"、"寶黛相會之樣板戲版"、"韋小寶的 判決書"等; 5 粉碎(拆分):把三國、水滸等都分解成若干碎片,然後再對各個碎片進行仿寫。由此在整個網絡上 出現了無組織的龐大的集體拼圖遊戲活動; 6 拼貼(剪切和粘貼):文本(人物)的雞尾酒寫作(勾兌),如把潘金蓮和福爾摩斯、織女和豬八戒 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加以拼接; 7 移置(超級鏈接):包括空間移置(如美國的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和大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和 時間移置(如孔乙己考研和祥林嫂炒股); 8 鑲嵌(插入):網絡專用符碼(BBS和聊天室符碼)對傳統話語的插入(如"^.^"和"~~~~"等 等)。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包含了數碼詞根和顛覆性語法的新話語,儘管許多人正在指責它的"惡俗",但它仍 然不可阻遏地生長起來,成為中國語文進行自我更新的民間源泉。 小資復興 "小資"("小資產階級"的縮略語)最初是毛時代對於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批判性稱謂,它曾經是介於無 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第三等級",而現在則成了准中產階級或預備役中產階級的臨時代碼,它還包含新 濫情主義、自戀狀態下的感傷主義、小布爾喬亞美學(發嗲或撒嬌的方程式)、都市懷舊主義、青春期的憤 世嫉俗("憤青")等各種當下流行的精神傾向,它們在網絡原創敘事中捲土重來,猶如一場規模盛大的流行 感冒。 在我看來,零年代的小資至少分為三類:反叛的小資、無厘頭小資和感傷的小資。它代表了小資的截然 不同的三條意識形態路線,其中,反叛的小資沿用了周星馳的"大話"語法,顯示了顛覆和話語原創的生氣; 無厘頭小資是城市小市民低俗趣味的代表,他們把網絡大話當作了一件尋開心的玩具;而感傷的小資則堅持 了與時尚、潮流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偷情1。 感傷的小資 《第一次親密接觸》2無疑就是感傷的小資的美學藍本。這部"小資"代表作其實就是傳統故事的一種改 寫:一個身患絕症的女孩從網戀里尋求安慰,而不斷逼近的死亡使她的異端行為獲得了正當性。"反叛者"正 是這樣尋求與舊倫理的協調的。感傷的小資籍(該字中文wood里沒有,應為草頭)此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妥協 的道德,它試圖在新精神和舊傳統間找到折衷的道路。主流文化起初對它深感狐疑,隨後就予以了笑納。這 個變化驗證了感傷的小資的本來面目。 感傷的小資是所有小資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他們在瓊瑤、三毛、亦舒、金庸、古龍、張愛玲、王安憶、 陳丹燕、羅大佑和王家衛(有時也包括被誤讀了的王小波和海子)的故事裡復興,渾身上下散發着流行文化 的氣味,企圖扮演世紀情感代言人的角色。唯美的感傷氣息最初來自一些歷史記憶,而後就滲透到每一場敘 事的縫隙里,成為當下情感經驗的基調。 上海寶貝、北京寶貝和安妮寶貝,這些在情慾超市裡湧現的各款"話語寶貝"和"美女作家",正在成為小 資們的帶路天使。她們是一些被"棉布裙、香水、光腳等詞語掩藏的女人"3,藉助對奢華的都市奢華消費品的 敏感,從事着散布肉慾的香艷敘事。儘管此類"現代性經驗"不過是"無法道出靈魂真相的泡沫",卻仍然為小 資群體提供了必需的中產階級幻象。 繼《女友》之後,《讀書》的姐妹雜誌《萬象》,正在發展為感傷的小資消費當下文化時尚的高級陣 地,在它的港灣里停滿了各種幸福的小船。由於中國文化的弒父特徵和斷裂,歷史總是呈現出可笑的迴旋景 象:繼八十年代啟蒙思潮之後,中國的小資正在被重新啟蒙,他們重蹈覆轍地追蹤八十年代的西方文化英雄 的足跡,這份黑名單裡包括博爾赫斯、塞林格、卡爾維諾、瑪格麗特杜拉和村上春樹等等。在這場精神哺乳 運動中,《萬象》扮演了一個價值曖昧的角色:一方面試圖維繫知識精英的破碎形象,而另一方面卻要緊緊 追蹤流行趣味,成為新小資敘事的優雅的代言人。在某種意義上,《萬象》就是那些正在向中產階級陣營沖 刺的小資們的識字課本。 零痛苦和零信仰模式 作為一種新的策略,陰沉的80年代的人文痛苦(扭曲的、變形的、自嘲的、反諷的)和憤怒像霧氣一樣 消失了。小資和大話文學都喪失了傳統文學的悲劇感,猶如狗喪失了對骨頭的嗅覺。新享樂主義正在取代王 朔式的痛苦的精神分裂,成為最時髦的生活方式。在大話名義下,人們興奮地從事着語言群交,並在網絡 BBS和聊天室的集體狂歡中獲得快感。愛情大麻和的氣息在到處瀰漫,像是一場針對痛苦的大規模叛亂。 小資的甜蜜的憂傷主義,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魅力的情調。我們可以看到,憂傷的面容大量浮現在網絡 文學的水面,猶如受難的睡蓮。它表面上不過是一種被削弱的痛苦,而實際上卻是痛苦的最柔軟而危險的敵 人,在痛苦的名義下展開對生活現狀的大肆讚美。在本質上,每一場憂傷都是一次情感與現實的調和。七十 年代後出生的人們,現在註定要扮演天使的角色,以便在唯美而甜蜜的情調里飛進飛出。 在所謂零時代(200-2019)期間,"0"就是它的基本精神表徵,象徵着"無暴力顛覆"(話語暴力)所能達 到的非凡程度。在痛苦喪失的同時,小資和大話話語都放棄了普羅米修斯式的精英主義理想,終極關懷和國 家關懷成為歷史陳跡。威權主義崩潰了,意識形態集權遭到了空前的肢解。與此同時,救贖主義和團體信仰 也遭到了"大話"的放肆的嘲笑,它要麼被小資愛情所軟化(觀世音和孫悟空的曖昧關係就是一個例證),要 麼被一種轉瞬即逝的都市時尚所取代(參見衛慧的小說),要麼被新痞子的愛情遊戲所消解(參見痞子蔡的 《第一次親密接觸》)。此外,歷史計時模式也逐漸失效,80年代的預言性和隱喻性已經蕩然無存(參見 《2000年詩歌年鑑》)。作為社會反叛要素的"反諷",退化為一種純粹的修辭手法,變得更加軟弱無力,像 風中飄浮的氣球,被遊戲氣息吹上了歡樂的天空。 西藏寺廟一瞥:昔日的終極關懷早已成了歷史陳跡 泛江湖主義 網絡而非電影,才是大話生長的最愜意的搖籃。網絡群眾積極參與到集體的網絡話語造句遊戲之中。游 戲的首席特點就是它的虛擬性,當新聞都可以使用虛擬播音員時,人生的虛擬化潮流似乎已勢不可擋。從麻 將桌的狹小格局中解放出來的小資群眾,正在數碼技術的聲援下,發起一場史無前例的遊戲運動,它要從庸 常的生活里解脫出來,在幻想性遊戲和話語裡找到安慰。這是電子烏托邦時代的一個心靈奇蹟。 大話者普遍運用金庸武俠小說的"文化詞根",營造虛擬的江湖場景,題寫虛擬的流氓英雄和流氓寓言 (主要是《射鵰英雄傳》和《鹿鼎記》等),機智而犀利地打擊着威權主義的話語堡壘,顯示了八十年代以 來中國流氓主義的更新版本。 流氓主義唯一真實的表達,是BBS(論壇)上的匿名攻擊。這种放肆的匿名罵街和粗鄙化的話語暴力, 是80年代流氓英雄主義退化為網絡無賴的重大標誌。匿名的攻擊帖子大量湧現,網絡論壇成為"知識分子焦慮 "的宣泄器。寫作道德的瓦解已經勢不可擋。 現行的匿名註冊制度保護了思想和言論自由,庇護了必要的正義批評和真相陳述,阻止了小資的無聊主 義的泛濫,但同時也為網絡流氓的發育提供搖籃。在這方面,知識分子(即所謂"大知",小資們的盟友或死 敵)率先暴露出伊阿努斯式5的雙重性格:他們既是學院、理性和真理的代言人,又是蒙面的殺手,在各個學 術論壇里出沒隱現,像一些飢餓的老鼠,仗着犀利的話語門齒,肆無忌憚地襲擊着過路的旅人。那些"受襲者 "中既有"無恥的文人"(如何新),也有"無辜的或有缺陷的好人"(如李慎之、朱學勤、王朔和趙無眠等) 5。 "大知"的這種道德兩重性,原先隱匿在面具的背後,而後在網絡論壇里浮現出來,從而令學術"帖子"呈 現出異常複雜的面目。而在另一條戰線,反叛的小資("憤青")也展開了針對"大知"以及文化威權主義的激 烈攻擊。這種來自"大知"和"小資"的話語殺伐,顯示了文化對話的正在走向江湖化。它的激烈程度甚至可以 與那種臭名昭著的聊天室暴力媲美。在某種意義上,BBS就是講堂和廁所的混合體,向人們同時展示着思想 與糞便。這是網絡自由主義帶給這個時代的最怪誕的禮物。 大話效應 大話時代的一個戲劇性後果,是它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了從"話語的知識分子專權"到非知識分子化的漫 長進程。話語權力發生急劇泛化和分散,說話者從國家主義(經典主義)走向了市民主義(俚俗主義或民間 主義),顯示出非專業化、非知識分子化、平民化和幼齒化的各種表徵。70年代後出生的青年知識分子以及 更大範圍內的青年學生,這些過去沒有話語權的群體,現在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他們竭力要擺脫80年代人 文精英的影響,以確立自己獨立的言說權力。 網絡言說的策略就是這樣產生的。"大話"所顛覆對象從文學經典,擴大至教育、新聞、體育等話語制度 最堅硬與腐敗的區域、以及所有的流行文本(如電影泰坦尼克號、金庸武俠小說)。對話語制度的顛覆甚至 還從毛語波及到新聞語體、行政公文語體和試卷語體。儘管大話修辭和大話語法缺乏原創機制,但它仍然為 某些新語彙的誕生開闢了道路。 基於這種群眾性的顛覆運動,網絡成了殺死舊文學的"千年蟲"。文學神殿無聲地崩塌了。在"大話"的逼 迫下,傳統文學正在大步退行為"小話文學"(也即一種小圈子文學)。文學的第一等級(官方知識分子、中 國作協、中國文聯之類)和第二等級(學院-專業知識分子)遭到了適度的輕蔑,論壇上到處飛揚着嘲笑和叫 罵的聲音。 以小資為代表的第三等級正在崛起,就像一支數量龐大的第五縱隊。70年代後期"文青"靠《萌芽》雜誌 提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唯美的小資和粗俗的無厘頭文化甚囂塵上,青澀的學生語體正在成為網絡的主宰 ("榕樹下"網站是這方面的代表)。 耐人尋味的是,大部分知識分子至今還在鄙視網絡的心情中繼續自我禁閉,只有早已衰敗的詩歌在竭力 利用網絡實現其復興夢想,詩歌網站和詩人個人主頁雨後春筍般生長。但這似乎並不能改變正統文學遭到屠 殺的現狀。 這種數字化的話語模式有被嚴重濫用的傾向。粗製濫造的、譁眾取寵的、低俗的、三流的、廁所化和課 桌化的,網絡口蹄疫在四處蔓延;文化分崩離析,歷史像斷線的風箏那樣突然失去了控制。這引發了來自主 流意識形態的激烈批評。 這方面的範例,當推所謂"雞過馬路"命題。我至今未能找到這個命題的起源和始作俑者,它對"意義"和 "價值"的顛覆達到了令人發笑的程度。這是一種從網絡時代的深處湧現出的"灰色無聊病毒"。而正是從這種 極度的無聊中產生了"有聊性",即話語本身所散發出的顛覆魔力。大話者用"小雞程式"過濾權威和偶像,將 其改造成雞零狗碎和毫無價值的廢物,其功能完全等同於那些溶解和銷蝕文本文件的"病毒",它在破壞威權 主義或流行文化程序的同時,也破壞了真理探索的機制。在後資本主義時代,這種機制竟是如此的脆弱,它 甚至不能喊出黑夜裡的抗議聲音。 毫無疑問,我們正生活在大話魔法所產生的雙效後果之中。第三等級所引發的動盪和混亂還將持續下 去,而病入膏肓的文學並不能因而得到拯救。從這一亞文化的雜碎中只能產生一些有趣的怪物。文學創造的 使命,遠不是大話或小資運動所能完成的。在大話時代奠定了自由主義的根基之後,我們將繼續期盼創造性 時代的降臨。儘管這只是一種令人心酸的奢望。 原載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1年12月號,(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文化研究所),頁111-116。 注釋: 1 這三種小資精神常常在某些人身上發生混合或互滲。 2 《第一次親密接觸》,痞子蔡(台灣)著。另外還有根據該書改編的同名大陸電影。 3 參見笨笨飛豬:《青年男作家為什麼喜歡安妮寶貝?》(摘自"新浪網"),該文準確地描述了小資女作家 的真實狀態。 4 伊阿努斯,希臘神話里的兩面神,其形象是前後兩張面孔,一張衰老,一張年輕。 5 "世紀中國"的"世紀沙龍"是這方面的範例。這裡幾乎出現過所有可資研究的生猛個案。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