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老本說“對大多數人來說, 理想是製造生活麻煩的東西。讓孩子念太多的書往往得不償失”。那麼讓孩子學太多東西呢?
中國人有“從小看大,三歲看老”的說法。說的是三歲就能看出孩子的將來。所以,大人們常常問小孩子“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呀?” 有的人說,這樣問是想看看孩子有什麼理想。好對症下藥去培養。我也被問過很多次。長大後才知道,那個“什麼” 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理想。
我們家父母那一輩人多。過年過節總是聚在一起。孩子們會從長輩手中獲得禮物。但同時你常常聽到的就是這句話。據說我的回答總是在變。三歲的時候,我對小姨說長大要當蛋糕師傅。理由是可以每天吃到好吃的蛋糕。四歲時又對舅舅說以後要開玩具店。五歲時希望能在動物園做管理員。六歲時又要當幼兒園老師了。總之,與我表哥表姐們的科學家,畫家,鋼琴家,博士等等偉大理想比起來,沒有一個上檔次的。搞得我父母誠惶誠恐很沒面子。以至於不管我是否喜歡,就把我送到美院學繪畫。那時候我們家住在五棵松。每到周日早上,我都得被早早提溜起來,背上畫夾先乘地鐵,再換汽車地折騰。那時最怕過周末。每次我都拉着小臉一路不高興。大人們總是用手指一指旁邊那個同樣背着畫夾的男孩或者背着雅馬哈電子琴的女孩說,你看人家也是去學習的。不學將來怎麼辦。我稀里糊塗地似乎明白了這就跟每天去學校一樣。不然就沒有了未來。後來因為我父母要出國。這樣的日子才結束(出國好像重於一切)。這期間,為了能讓我全面發展,我還參加過一個舞蹈班,也砸過幾天我表姐的鋼琴。拉過幾天小提琴。打過乒乓。對對,還學過寫大字。
儘管我也有自己的理想。但生活告訴我理想就是憧憬一下的事情。很難真地實現。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幼兒園老師。這種願望隨着年齡增長在不斷地膨大。我喜歡小孩子。據說我上幼大班的時候就幫老師去照顧小班的孩子。上小學時,一到周末,我就往小姨家跑。因為她有了孩子。十四歲那年我家搬來個鄰居。有一個兩歲的特別可愛的男孩。我每天放學後放下書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在家沒有。要是沒在,我就跑去幼兒園把他接回來。摸着他的嫩嫩的小手和胖胖的臉蛋,逗着他說話非常開心。他們家搬走了以後我很失落。有一年夏天,去北戴河。沒住兩天,同一棟樓里的小孩子就都不跟父母了。連四歲的都來問“東城姐姐,什麼時候去抓螃蟹”。現在想起來才明白原委。
在一片“師範沒前途!舞蹈是青春飯”的聲浪中。我去讀了醫學院。畢業後直奔美國。出國是重於一切的。博士畢業時,外籍學生多是由父母來參加畢業式的。我來的都是同學和朋友。有人問我什麼感覺?我說“跟昨天沒什麼區別,待會兒還去蹦迪”。07年夏天回國,我們的大家庭再一次聚到一起。所有人都為我的博士頭銜興奮。尤其是那些還在讀中小學的孩子們。看我的時候,眼裡滿是羨慕。為了不掃他們的興,我沒敢對他們說“其實我想去幼兒園當老師”。我知道我不僅不敢大聲說出來,而且也許這輩子都只是想一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