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秦川: 我心中的西安
送交者: 秦川 2009年03月26日12:20:3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每次看到有西安人寫西安,我就心癢手癢,也想說說我心中的西安。 我生在西安長在西安,可我長到很大都搞不清西安的東南西北這門那門。西安過去有很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很多西安長大的孩子和我經歷差不多,主要是長在大院裡,圍牆裡面五臟俱全,幼兒園小學中學,有的大學研究生博士都沒離開院子。大院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很多家長孩子根本不會講西安話。那四轉圍牆還給圍牆裡的孩子們帶來些許超脫這個灰突突城市的優越感。 小時候一年也進不了城幾回,每次都像是過年。遠遠看見城牆,我就快要“進城”了。城牆是永遠看不厭的景致。城牆又高又厚,很多地方都塌了,露出黃褐的夯土;城磚是明磚,又大又厚,也是斑駁陸離;每隔幾十米會有從牆頂修下來的槽,是下雨水的。小時我總琢磨是不是可以從那槽爬到牆頂上去。城牆外的護城河又臭又綠,岸上城牆腳下都是綠樹。每次快從南門進城,媽媽總要說“要鑽城門洞了!”話音剛落,公共汽車便進了大城牆和大城門洞沉沉的陰涼里,陽光和噪聲都被屏蔽掉了。然後我就緊盯着車外,看車又從車頭開始慢騰騰地進入陽光和噪聲中。每次都象是經歷一次日全食。 從四個大城門到鐘樓,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南大街是最短的。不過小時的南大街很窄,記得還有一兩個牌樓。兩邊的房子快倒了,臨街用木頭支着。記得很亂,電線似乎亂拉着,媽媽總會叮囑我不要把手伸出窗外,然後她會教我認招牌上的字。南大街是最早被改造的。後來城牆被修復,護城河被清理了一下,護城河邊修成了環城公園,城牆可以上了。我第一次登城牆就是在南門,驚喜發現城瓮原來是這麼回事,而且更驚訝的是城牆頂居然這樣的寬,寬餘當年西安城裡很多主要的大街,而這還僅僅是唐朝時的內城。爸爸說城磚是明朝的,裡面的夯土卻是唐朝的,夯土過去是用糯米湯和黃土混了砸出來的,比水泥恐怕都結實。後來又發現南門和南稍門間有個消防梯,上城牆不用交錢。 我總去南門和南大街,卻是因為南稍門的碑林和碑林外面的小店鋪。南稍門在南門往東一站地。小學三年級時爸爸第一次領我去碑林。當時碑林還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轉過街角,南大街的嘈雜就全被隔斷了,磨禿的青磚路,兩邊是大槐樹。迎面一個高大的青磚影壁,上刻着“孔廟”兩個大字,爸爸說過去孩子開始讀書都要先拜孔子拜孔廟的。影壁下一轉青磚圍着一個高土台,供着一棵幾人抱的老樹。我每每想到碑林,總是青磚路,依然綠的老樹,和地上斑駁的陽光。 碑林里是石碑和書法的世界,最外面的一塊大碑是唐玄宗的筆跡,好像碑林兩個字也是他寫的或者是唐太宗。裡面象迷宮,爸爸領我去找有趣的看,比如一筆的虎字,比如畫中藏詩,象“克己復禮,正心修身,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組成的一幅畫,還有竹葉詩圖,長安八景圖,康熙字典,還有記錄明朝大約萬曆年間河南陝西大旱多年的人間慘景。。。我爬在一座馱碑的龜身上,爸爸指着上面的碑說這是顏真卿寫的碑,我從此迷上了顏體字。我逛故宮時一點不覺得我和那些皇帝妃嬪們近,可當我看到歷史人物的碑刻,看到唐玄宗康熙乾隆的御筆,看到顏真卿柳宗元歐陽詢的碑,覺得他們就和我在一起,一起呼吸。字真的是有生命的。碑林里還存有漢唐的石刻和瓦當。有漢朝的石獅,唐太宗八駿中的五駿。簡潔矯健,充滿了力量。宋以後的中國文化日趨奢靡,尤其明清時的藝術品,繁文縟節,精雕細刻,龍也變得又肥又長又扭又花,將漢唐時的古樸質樸,簡潔活力喪失殆盡。所以我最熱愛的中國歷史是先秦的那一段,藝術品止於漢唐,不是後來的不好,只是不和我的口味。順便說一句,慈禧的字很肉。 碑林外的小店很有趣。上學時每每有親戚客人來,我都願意陪他們去碑林和外面的小店轉轉。小店裡賣筆墨紙硯,碑拓字畫和真真假假的文物,還有真真假假的高人,充滿了意外。街上有一個書院,當年大約叫“關中書院”。一次在書院門口,我看見一個滿口陝西話的農民樣的人,正在朗誦他剛寫的文言的賦,很多農民樣的人在看,很多人聽懂了,我的文言水平有限,書法還略微能看出個好壞,因為字很好,所以對我半懂不懂的寫在宣紙上的文言,除了敬仰還是敬仰。一次陪一個親戚逛店,忽然從裡面走出一位典雅的中年女人,她指着我親戚脖子上的翡翠玉佛說,“您這塊翡翠不尋常,這叫福祿壽,這麼大的很稀罕。”我親戚一愣,說是母親留下的。她們就攀談起來,得知這個店是女人家傳的,她的父親大約是什麼國畫家。她還教我如何粗斷玉和翠。還有一次我去買碑拓,路過一家賣字畫的店鋪,女主人正大聲和客人說話,說是剛走個西方客人,買了很多字畫,還偏要她門外掛的橫幅,不給賣,可他偏要,最後硬是五十塊賣了。字是頂好的,只不過那橫幅寫的是“裝裱字畫”。可女主人實在解釋不清楚,直抱怨她的店招牌沒了。眾人笑她為什麼不賣五百。很多西安人讀《廢都》覺得那不是他們生活的西安,可去碑林外的小街里轉轉,就會找到賈平凹心中的西安城了。 西大街很長,路比南大街安靜很多,靠近鐘樓鼓樓那邊店鋪多些,鼓樓後面是回民街,賈二賈三的包子在裡面。過去走在那裡,會看見很多白膚深目的人,尤其小孩,很好看。回民成年男子多帶個白帽帽,商鋪里都會掛麵鏡子,有阿拉伯文和漢字。漢字是“清真”。漢人如果無意拿着豬肉類的東西進了清真的鋪子,主人會客氣地請他把東西放在門口。如果是挑釁,大概是要打個半死的。回民會用西域的香料,做的臘牛羊肉非常好吃,還有酸辣湯牛羊肉的餃子,孜然牛肉炒的手拉麵,極好吃。十多年前,鼓樓後面的街道很安靜,鋪面也少,大門都緊閉。兩年前再回西安,鼓樓里的巷子比南門大街還熱鬧。令我驚奇的是臨街一家院門大開着,收票參觀。我探頭一看,原來是一院精緻的居所,大概有幾進院子。不過大約地方有限,比較緊湊。屋檐下的青磚被雨水滴出一溜小坑。看說明,大約是明清什麼翰林的私宅。 沿着西大街越往西門走,商鋪越少,臨街的鋪面每個大約三五米寬,大部分都用一片片半尺寬的門板封着,然後側面開一洞窄門,因為沒有門板,所以就是一個很深很暗的廊洞,盡頭滿是陽光,裡面大約是居民的院子。我無緣穿過任何一洞門,去探究門內的一洞天地,可那頭的陽光帶給我的是無盡的好奇和遐想,我想知道那邊的陽光下是什麼,什麼人在編織着什麼生活。每次坐在車走過西大街,我就盯着一個接一個移向後面的黑門洞和洞那頭的刺目的白光發呆。偶爾有人從那黑門洞裡走出來,我會生出無限的惆悵,因為他或者她是從黑暗那邊的光亮中走出來,而我卻無緣穿過黑門洞走過去。他們知道這邊和那邊陽光,我卻只知道大馬路這一側的光天化日。 東大街我幾乎沒走到頭過,從鐘樓走來,通常只走到騾馬市。郵局,新華書店都在街上,還有老孫家的泡饃店。有一家賣包子的店,過去好像叫五一飯店,包子很大,就是咬不到餡兒。小時爸爸總會帶我們到新華書店停停。記得一次象是搶東西,爸爸跑前跑後,開發票,要給我買一摞成語故事連環畫,好像當時貨不成套,爸爸看起來很無奈。我奇怪爸爸為什麼買那麼多,我沒興趣,我堅持要買鐵道游擊隊,爸爸扭不過,都買了。過了些年,那套書成語故事小人書成了我的最愛,而且一直是。感謝父親在只要學好數理化的年代裡,依然在我心中播下中國文化的種子。 過去人們都不會下館子,沒錢沒糧票沒肉票,最多找個國營的飯館或者街邊小攤,來碗涼皮或者蕎面餄酪,填肚子就好。媽媽偶爾會給我買塊大黃米大紅棗做的晉糕解饞。爸爸很少給點涼粉和炒涼粉,我一直很饞那個。我長大了才知道,那是因為涼粉那東西實在不頂飽。關中長大煙,飯鋪里的辣椒里都混有大煙殼子,無可比擬的香。要一碗麵皮,店家從十個調料盆里每個舀一勺澆上去,還沒到嘴裡,我的口水就滴滴答答往外淌了。當年肉緊張,所以肉夾饃沒人賣也沒人買。後來肉多了,老字號樊記的肉夾饃就生意興隆了起來。樊記的餅比一般賣的大些。那年來了幾個海外的遠親,問爸爸西安城什麼飯館好,爸爸居然一時語塞。二三十年,爸爸大概腦子裡只想哪裡能吃飽,哪裡衛生,卻忘了吃飯還是個樂子。不過爸爸的記憶被喚醒了。那年春節,爸爸領着我們全家來到東大街上的老孫家,我們上到二樓的雅座,爸爸先點菜點饃,然後我們用熱毛巾擦手,開始自己掰饃。掰完之後,在碗邊上夾個木卡子,上面有號。服務員端走碗,爸爸說廚師會一碗一碗煮。過了一會兒,菜上來,煮好的油花花的泡饃端上來,有牛羊肉,粉絲和白菜。每人按號領自己的碗,還有一碗撒着蔥花的極鮮的清湯,沒有什麼油鹽,然後就着辣椒醬,糖蒜,開吃。記得那頓飯花了七十五元,當年是很破費的一筆。不過全家都特別開心,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下館子。從此,春節上老孫家成了我們家的慣例。泡饃和蜂蜜糯米涼糕是必點的兩樣。我對老孫家的感情也絕不是飯好吃而已。 北大街沒什麼特別的,爸爸媽媽說我一兩歲曾在那邊住過。我唯一的印象是一個院子,院門有一個十分十分高的門檻,大約我,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實在十分十分的矮。北大街走到北門,出了城門就是火車站。城門裡頭過去有一個國營飯館。記得很小有一年爸爸帶我回老家,不知是錯過火車或者火車不開,我們在火車站等到深夜。冬天好冷,媽媽帶我去買熱餃子吃,上來大人一嘗,說是沒煮熟,大約肉還是臭的。想要別的,飯店人說要下班了,爸爸丟下不讓吃,我聞着很香,戀戀不捨,剛離開桌子,一個要飯的撲上來都倒進自己的嘴裡。我們依然在廣場上等,夜更深了,大約太冷,媽媽帶我去候車室取暖。那時的火車站候車室是個古色古香但是破敗不堪的廟堂一樣的房子,探頭往裡一看,我只記的似乎全是人,滿地滿牆一直到屋頂全是人,從地上延展到房頂上。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有一個留山羊鬍子的老人有個大脖子,媽媽看太擠,領我出來,告訴吃海帶才不得大脖子病。隨後媽媽帶我到唯一還開着的一家商店取暖。商店裡有個大鐵爐子,已經封了火,就要關門,媽媽求他們讓我在鐵封蓋上站一會,取暖,我的棉鞋開口了,媽媽用她的黑卡子使勁給我把那口子掖進去。沒兩分鐘我們被趕了出來。我忘了最後怎麼上的火車的了。我記得不少細節,只是不記得冷,以及怎麼結束的。上次回去,在城牆頂上騎車,騎過北門,到了城牆東北拐角,看見人可以從一個沒把門的樓梯上來,要知道我們在南門登城牆,一張票差不多四十塊錢。一群孩子跑上跑下,有的爬在城牆垛口上寫作業,我象是看到自己,小時放學不回家,趴在院裡的球場看台上寫作業。看西大街黑門洞的悵惘之情又漫上來,羨慕他們這樣真實地擁有這古老的城牆。 當年的西安給我的印象是黑色,灰色,亮白和夾在其中的深淺不一的綠色。和張藝謀給開幕式選的顏色,很一至。小時的西安沒什麼高樓,隨處是林蔭道,空氣也透明得多,在居民樓上,透過窗口,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那是秦嶺。每年春天四月和秋天九月是雨季,會下一個月的毛毛雨。若是雨後天晴,還可以看見山上的羊腸小道。中學時,夏天和同學騎幾個鐘頭的車到秦嶺山里去玩,溪水在最熱的天氣里也是刺骨的冷。晴天太陽快落山時,遠處的秦嶺會變成青藍色,總會讓我想起一個詞:眉若春山。只是我常倒過來想,遠岱如眉。隨着我長大,我的視力越來越差,西安的空氣也越來越髒,秦嶺漸漸淡出了我的視野。 走了一些城市,似乎就西安執着地留住了老街道和兩旁的老樹。我曾經那樣喜愛的北京,從砍中關村路邊的大楊樹開始,一直砍到紫竹院,十來年間似乎砍光了所有我曾認識的樹,變成了水泥的森林。實在是慶幸西安人愛自己的老城和老城的文化,聽說市民們遊行,強烈要求政府在城市擴建時要留住老樹。在西安常見到一條大街中道最窄,那是老街道,兩邊的新修的單行道比中道都寬,之間有大樹林蔭隔着。時隔十幾年我再回西安,什麼都變了,不過那些老街道邊的老樹都還在,我和家人,和同學,走在那些斑駁樹影下似乎還歷歷在目,出租車司機一點也糊弄不了我,我認得那些樹,所以還認得路。還有老城牆,讓我覺得這依然是我的故鄉,我也不曾真的離開過
0%(0)
0%(0)
  認真地看了一遍,以後去西安就知道看什麼地方了.  /無內容 - 小黃狗 03/28/09 (163)
  你說的大院是什麼意思? - hg57 03/27/09 (168)
  "嘎噠嗎西"是什麼意思? (真正西安人能回答)  /無內容 - Jean2009 03/27/09 (203)
  你寫的很好, 我讀了感到很親切  /無內容 - Jean2009 03/27/09 (115)
  寫得太好了,有中學語文課本上名家們散文的感覺  /無內容 - cancel 03/27/09 (179)
    不過空氣實在是太糟糕了  /無內容 - cancel 03/27/09 (154)
  寫得太好了,有中學語文課本上名家們散文的感覺  /無內容 - cancel 03/27/09 (156)
    鄒死!愣滴恨!寥咋咧!老陝念詩是這樣 - 秦川 03/27/09 (214)
  西安小南門的胡蘆頭, 一吃就拉肚子.  /無內容 - aq1sw2 03/27/09 (152)
  a lovely boy & a great city.  /無內容 - Tongxin 03/26/09 (205)
  的確是南郊的 - 秦川 03/26/09 (265)
  又是一個鄉黨 - Moblian 03/26/09 (279)
  挑挑毛病 - OHH 03/26/09 (533)
      香味不是罌粟殼子來的 - OHH 03/26/09 (413)
        應該叫含光門. 有一個問題: - vanasian 03/27/09 (244)
        長了不少知識 - 秦川 03/27/09 (206)
  不會是秦川廠的吧?  /無內容 - vanasian 03/26/09 (200)
  我們是鄉黨啊 - 竹笛 03/26/09 (179)
  很親切~~~~  /無內容 - 無為 03/26/09 (151)
  寫的好,我打算今年去一趟  /無內容 - 墩子 03/26/09 (187)
    哈哈, 你根本就 - 秦腔 03/26/09 (305)
  西安的皮帶面、湯餃和釀皮給我印象最深。  /無內容 - 西鍋 03/26/09 (243)
  喜歡你寫的西安。很有意思  /無內容 - 老王同學 03/26/09 (162)
  溫馨,好看! 要是有照片就更好了。  /無內容 - 井蛙 03/26/09 (176)
  又多了個姓秦的, 歡迎歡迎  /無內容 - 秦腔 03/26/09 (17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圖文
2008: 齋友行蹤:
2007: (原創習作)五味齋布魯士,嘿嘿
2007: 女兒喜歡拍照了
2006: 男人的尺寸憂慮 (女士莫入)
2006: 再說死刑
2005: 女高音和身材的雜談
2005: 你結婚了吧?傻了吧!(對話篇)
2004: 中國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
2004: 雲貴行不能錯過8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