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憶苦思甜-西方古代的飲食
送交者: TOP10 2002年12月02日18:24:34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憶苦思甜-西方古代的飲食


現在西方的很多主要的食品在中古時尚還未傳入歐洲,如土豆、番薯、玉米、西紅柿等等,而在上古時甚至連豆子都沒有,除了主食小麥大麥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外(但是烹飪方法今古也差別很大),歐洲人的飲食結構今古是區別很大的。
百年戰爭的時候,人們吃麵包,奶酪,醃肥肉,燉菜,家禽,蛋類,那些封建領主還有野豬啊、鹿啊什麼的野味可以吃,還有甜食,做成城堡形狀的烤麵團、用麵糊、蜂蜜和水果做成灰白色豬腸子狀的甜食等等。

那個時候的麵包~~~味道不會很好。古代歐洲因為沒有充足的飼料,所以在過冬的時候經常把不留做種畜的牲畜都殺掉做鹹肉。沒有肉桂、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鹹肉的味道也是很恐怖的鹹肉的一大好處是出門不用另帶鹽了,吃飯是切下一小片和其他菜一起煮就行了,這也說明了鹹肉為什麼都鹹得讓人受不了的原因。 。所以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都在探索香料航道。

香料、黃金、絲綢,這是中世紀西方國家夢寐以求的東西。前者更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每一艘自東方滿載香料回來的航船,獲得的巨額利潤,驅使人們不畏驚濤駭浪,遠涉重洋,倒霉的成了異國亡魂,幸運的一夜暴富。由此出現的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的掠奪行徑,殖民時代的血與火……
一磅豆蔻可以換一群羊,一磅丁香等於三倍重量的黃金,這樣的買賣,就是殺頭都有人會搶着做!
“南洋一個窮困的土人每頓飯使用的香料是在歐洲的國王也不敢想象的奢侈享受…”
還有,我看過一個描述東南亞窮孩子飲食的話,談到他每天只能吃和搗碎的香料(不知道是那種香料)混在一起的米飯………………我想他每頓所吃香料的價值如果在歐洲足夠享受滿漢全席了吧^-^!

熏肉的香味跟熏的木材關係很大
以前德國農村也像我們這邊一樣
用柏樹等的樹枝熏,會有很不錯的香味
其實真正熏肉的香味不在於香料
而在於肉和煙熏相互作用後釋放出來的香味
這才是最自然的

中世紀歐洲其實一般老百姓哪裡能天天吃肉
多半有些麵包就不錯了
一天到晚忙死忙活,也沒什麼功夫注意烹調
只有貴族老爺才那麼講究
(不過比起現代人,路易十四和腓特烈大帝也不過如此罷了,hehe)

這邊有些主食麵包估計很多人吃不慣
比如這邊經常用原麥粒做成麵包
有的時候加上向日葵種子(沒炒過的)
吃起來有股酸味,不過據說營養豐富

中世紀的歐洲人其實營養是相當不好的
19世紀的德國人平均身高也不過一米六幾
從那些城堡和騎士盔甲就可以看出來了
現在真正的古代城堡很多地方都很狹窄,矮小
那些騎士盔甲極其窄小,連我都穿不上
騎士如此,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階級差別和地域差別肯定是同時存在的,不能絕對化
(對了,南歐的烹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用酒調味
酒中的醇能夠和動物組織中的脂肪酸生成有強烈香味的酯
並可以去除魚中的腥味,對於海洋文化的南歐是很有用的)
但是地域差別確實是有的
同樣是窮人,某些地方的可能就要會烹調一些
據說吉普賽人就經常用死狗死貓以及歐洲人扔掉的下水
做出美味佳餚

歐洲人身高增長之迅速從他們的設施就可以看出來了
很多十幾二十年前的設施比如電車對於現在的人的身高已經變得很勉強了
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他們不把東西造大一點,節省材料?


西方人的主食當然是麵包,但麵包的主要成分卻未必是小麥,在整個中世紀,西歐經常處於階段性的糧食危機中,危機的原因來自各個方面,一個主要方面是低產--知道一點農業知識的人都知道,小麥的單位產量在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小麥、水稻、玉米)中是最低的,加上農業水平的低下,歐洲的氣候又比現在冷的多,所以在整個中世紀(可以說這個匱乏時代幾乎延續到17世紀)小麥的產量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之下。所以各式各樣的代用品包括大麥、黑麥、雙粒小麥之類的穀物都被做成麵包,甚至用栗子和豆子磨粉來做麵包。窮人長期以來食用成分複雜的麵包,白麵包則歸富人、貴族和教會特權者享用。當時的一種白麵包叫做司鐸麵包,還有一種加入牛奶並且用啤酒酵母來代替普通發麵的精白小麵包,叫做皇后麵包。按法國革命家的說法,體現了教會和王權一體的醜惡。
肉類:
  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當時的歐洲人吃肉很多,但不是現在我們印象中的牛排,而是豬肉。當時的歐洲森林和公共荒地很多,豬基本上是放養,所以有牧豬人這樣的職業。豬肉在中世紀一直是西方的主要肉食。牛肉和羊肉也占一定比例,但不高。養羊主要是為了獲取羊毛和乳品,大規模養牛供食用當時還比較少見,主要也是為了獲取乳品--奶酪和黃油。
  順便說一句,現在歐洲人對我們食用豬下水不解,其實當時的歐洲人也食用豬下水和豬血。這個習慣到20世紀在東歐還有保留。
  野味也是肉食的一大來源,但這基本上歸領主貴族享用,包括鹿、野豬、野兔和淡水魚。中世紀歐洲貴族的第一大娛樂就是狩獵,因此嚴厲禁止私獵。但農民偷獵的情況還是經常發生的,到城市興起以後,野味也開始滲透的市民的餐桌上來。
禽類:
  閹雞(為了肉質肥嫩)和肥鵝是中世紀的美食。還有許多野禽可供食用,天鵝和孔雀一度都是美食家的大菜,至於味道如何,不敢想象。
魚:
  一位歷史學家說過,在歐洲中世紀,青魚是一位歷史人物。在天主教的齋戒期內,魚和蛋類是唯一可以食用的葷菜。因此醃製的青魚(也包括其他的魚類)是極受歡迎的商品,窮人幾乎常年食用以作為蛋白質的來源。青魚洄游路線的改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漢薩的衰落和阿姆斯特丹的興起(這個說法不是很妥當,只是說說而已)。
油脂:
  地中海地區主要食用橄欖油,北方則食用黃油。
酒類:
  葡萄酒和啤酒是當時主要的2種酒類,與中國不同,酒是歐洲人的常備食品,而非慶祝宴會上的興奮劑。無論窮富高低,酒都是每餐的必須品。當時的軍需供應表上每個士兵應當每餐可以發多少葡萄酒多少麵包都是有詳細規定的,其地位簡直不亞於麵包。當然酒有好壞之分,也是有三六九等的。一般說在葡萄酒產地(歐洲的南部),葡萄酒是大眾飲料。當時的葡萄酒已經有紅白之分,但葡萄燒酒(既帖主所說的白蘭地)還沒有出現。酒主要用木桶裝運,當時可能在釀酒技術上還不過關,當年新釀之酒一般價值都十倍於隔年的陳酒--因為後者往往會變酸,無法入口。
  中世紀的啤酒概念與我們的不同,不很恰當的說,與現代啤酒的相似程度還不如與我們的黃酒的相似程度來的高,當時的一些現在的基本啤酒工藝還沒有出現,使用蛇麻子則是晚近的事情。啤酒就是一種穀物酒的代名詞,但它仍舊是一種發酵酒,而非蒸餾出來的穀物燒酒(威士忌就是穀物燒酒)。啤酒主要在不產葡萄的地區流行,上層人物一般以喝葡萄酒為貴,啤酒主要是下層的飲料。
香料:  
  簡單說,歐洲的中世紀,冬季比現在冷得多。缺少飼料使得餵養牲畜的農民必須在冬季來臨前屠宰無法餵養的牲畜,醃製鹹肉和烹調都需要香料.


要憶苦思甜,非用原版鹹肉不可,要教育後人先輩創業之艱難,不然總以為先人每天就是法國麵包配英國奶酪,配菜是德國酸菜小香腸呢。哈哈哈!

附:
查理大帝的皇莊的財產清單。

  我們在阿斯那匹木地方皇莊上看到了一座皇家的石頭宮殿,建造極好。有三間大廳,全部房子有陽台環繞,有十一個婦女住的房間;下有一個地下室,正門前有二個迴廊;此外在院庭內,又有寸十七個木房,具有同樣數目的房間,並有其他設備。建築甚佳;此外又有—馬廄、—廚房、—磨房、一倉房、三草料房。
遮蓋物有:為一床用的床單、一桌布、一手巾。

用具有:二銅壺、二酒杯、二青銅釜、一鐵鍋、一炒鍋、—法碼秤、鐵薪架一雙、一燈、二手斧、一磐(應為金字底,而不是石字底)、二鑽、—斧、一刀、—大木扳、一小木板、二長柄鐮刀、二鐮刀、二鐵刃鏟,並有充足的木器。

  農產品:去年收穫的德意志小麥九O筐,可磨成麵粉四五O磅,大麥一百米伊德;今年收穫德意志小麥一一O筐,巳用去六O筐播種,其餘部分保存;小麥一百米伊德,六O米伊德用於播種,餘存;裸麥九八米伊格全部用於播種;大麥一萬八千米伊德,一千一百米伊德用於播種,餘存;燕麥四三O米伊德;大豆一米伊德;豌豆十二米伊德,在五個磨房中,有麵粉八00小米伊德;在四個釀酒房中有酒六五O小米伊德,除已付莊園教士二四O米伊德外,餘存;在兩橋梁處,存鹽六O米伊德,錢二先令;在四個園圃中,十一先令。蜜三米伊德;黃油的一米伊德;去年存下豬油十片;新豬油二OO片,帶有碎肉及肥肉,今年收酪干四三磅。

  家畜:大牲口五一頭、五頭三歲的、七頭兩歲的、七頭一歲的;十匹二歲小馬、八匹一歲的、三牡馬;十六母牛;二驢五O頭帶小牛的母牛、二O頭小水牛、三八頭一歲小牛、三頭公牛;二六O只豬、一百隻小豬、五口公豬;一五o只帶羔羊的羊、二OO只一歲羊、一二o只公羊、三。只帶小山羊的山羊、三O只一歲山羊、三隻公山羊;三O只鵝;八O只雞;二隻孔雀。

  屬於上述宮廷的莊園:在格里修莊,我們看見有莊園建築物,共中省三個草料房,一個被籬笆圈起的院子。又有一個花園,其中有樹木、十隻鵝、八隻鴨、三O只雞。
在另一個莊園我們看見有莊園建築物;一個具有籬牆的院子,其中有三個草料房;有一個葡萄園、一個樹園、十五隻鵝、二O只雞。
在第三個莊園上,有房屋、存二個草料房、一個穀倉、一個花園、一個又有籬笆的院子。那裡和宮殿中一樣,有乾量器與濕量器。我們沒有看見金匠、銀匠、鐵匠、獵夫或其他服役之人。


註:參考鐵甲熊貓,urielamuka等多人文貼編輯而成。 TOP10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