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活 |
送交者: 黃玲 2003年02月24日19:23:54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我先生被公司派駐埃及,我也辭去國內的工作隨行。記得甫到埃及的那個清晨,已是深秋,寒意中瞥見微露的晨曦,竟有無窮的變幻,不由人想起種種有關這個神秘國度的傳說,忘記了剛才入關時的不快。來接我的朋友問:“想走哪條路?貧民窟還是機場路?”我答到:“走貧民窟。”因為不想對這個將要呆上一陣的國家存在太美的幻想。 路上,我們都沒講話,我的朋友可能是因為睡意,而我還在想着出關的情形:只要持中國護照,除非有埃及的工作簽證,在埃及海關都會被扣至少兩個小時。原因是許多中國人通過埃及偷渡到以色列、阿聯酋等國家,而其中也有人從事非法活動。我們受到牽連雖然無奈,更多的卻感到痛心。後來拿到工作簽證,每次入關時見到有同胞被攔在一邊,希望國家強大的念頭愈發強烈。 汽車經過“死人城”———埃及人的公共墓地,到了位於開羅南郊———馬阿迪的家,我才知道這個區為什麼有那麼多外國人居住。這裡綠樹成蔭,有收費昂貴的美國學校,還有三步一哨、五步一崗的警察保安。後來發現開羅的治安非常好,這些警察做得最多的事便是幫人看着倒車,或者幫忙叫出租車。也許是因為宗教的作用,開羅的犯罪率極低,幾乎可以夜不閉戶。 到了沒幾天,我去社區服務中心看了看,非常意外。所有義工都是外國人,以美國人和法國人居多,各種服務一應俱全,還有各種培訓班:語言、手工、烹調、騎馬、舞蹈、健身······還有指導初來者在哪裡購物、怎樣在開羅生活的課程。中國人不太熱衷於公益事業在這裡也得到了體現:圖書館裡大多是人們捐的書籍,但竟沒有一本中文書,我心裡別有一番滋味,暗暗決定把帶來的中文書都捐出去。後來我參加了一個法語培訓班,結交了一些朋友。我的法語老師是個五十來歲的法國女士,她先生是埃及人,她像所有巴黎女人一樣,即使衣着樸素,也絕不馬虎,每天的搭配都十分協調。埃及90%以上的人信仰伊斯蘭教,還有一部分信天主教。在這裡,宗教就是生活,沒有宗教的生活是埃及人不可想象的。 埃及的生活節奏緩慢,人們好像也沒有時間觀念。約會遲到兩個小時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你發火,埃及人會說:“No hurry in Africa(在非洲不用急)。”即使在商務約會中,不守時也是埃及人的特色。五分鐘意味着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意味着半天,如果埃及人說一個星期,那就是永遠不來了。說是文化也好、陋習也好,埃及人就是這樣恪守着自己的節奏,在這個速度越來越快的世界,他們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卻怡然自得. 受朋友之託,我給韓國學校校長的女兒上中文課。她就像大多數韓國女子一樣,溫文爾雅、勤奮自律。給她上課的過程中,我感到中韓兩國的文化其實是同宗的,她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認同讓我這個真正的中國人自慚形穢。看來韓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沒有丟棄傳統文化,更將它發揚光大,尤為重要的是使他們的年輕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並傳承下去.這應該是值得借鑑的經驗。 也許這裡沒有國內那麼豐富的物質和娛樂,也許我們要忍受對親人的思念,但是在這裡生活沒有國內司空見慣的浮躁和喧囂,讓人更能聽清內心的指引,精神上的寧靜與富足是什麼都換不到的。埃及人說:“喝過尼羅河的水,一定會再回來。”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再來,但至少我們珍視這段經歷。林語堂所說的“enjoy life”(享受生活)也莫過於此了吧.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