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送交者: 宜言飲酒 2003年10月04日19:06:1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讀書 作者:丁春秋 從小就喜歡讀書,不過小時候能得到的書不多,只能將就。從殘缺的水滸紅樓到魯賓遜漂流記,從十萬個為什麼到日月星風雲雷這樣的科普讀物,反正是有什麼書就讀什麼書。當然最喜歡的還是連環畫小人書,在租攤上不看到天黑都不知道回家。小時候讀的書太雜,長大後的興趣也就太雜,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大概是什麼都感興趣的話也就無所謂興趣了。 值得一提的是讀批林批孔的學習材料,都是父親單位上發下來的。小學生的我很多字都還不認識,更談不上懂得什麼克己復禮,儒家法家。雖然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可是竟然囫圇吞棗地讀得津津有味。時至今日,回想起來還是無法理喻小時候的執着。也許,那是嬰孩對母親的依戀,是對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天然的親近,儘管那時候她是以另外一種面目出現。也許,我天生就與我們遙遠的祖先有着相通的心靈,這種心靈的融洽自然不會受到時空的阻隔,畢竟我的血液裡面隱伏着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容貌。如此想來,也就不難理解緣何對於詆毀祖國文化的思潮總有着莫名的驚詫。今天,也是先賢們的智慧鞭策着我面對慘澹的人生。說來也很有諷刺意味,對祖國文化的啟蒙認識,竟是來自於對她的批判材料。 記得還是讀小學的時候,那個暑假特別的熱,沒有什麼事情做,也不太到外面野,大部分時間只是悶在家裡讀書。都這麼多年了,情景還是那麼的清晰。那段時間讀過一本李准寫的短篇小說集,挺厚的一本書,有關農業合作社的事。書名倒是忘了,只是記得李雙雙的故事就在裡面,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好奇。想不到就是這些小時候百無聊賴的閒讀,對我思想的成長竟有如此深刻的影響。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竟然來自於小時候看似蒼白的閱讀,儘管那個時候並沒有意識到,也許是年紀太小的緣故。 讀到一本好書不容易,最喜歡那些有思想性的書。在文字的後邊隱藏着道理思想的文章,總是讓我有莫名的的興奮,愛不釋手,非細細地品味幾番不可。對瓊瑤的小兒女呻吟,總是提不起興致,即若紅樓這種驚世之作,也是無法靜下心來欣賞。也就是這種偏廢的心理,追求隱含着的信息,對文字的修飾竟然輕易地熟視無睹,並蔑其曰表面的華麗。直到現在,文章還是寫不好,給人一種粗糙的感覺,大概就是源自於文字修辭功夫的欠缺。 剛讀初中的時候,喜歡一些名人的名言,奉為至寶,跟朋友聊天辯論時也愛引用,似乎挺有學問的樣子。長大後,竟然發現這些名言是因為出自名人之口才成為名言,出自普通人之口的話,只能是普通的句子。因而對所謂的名言有了些厭煩,不敢再隨意賣弄,慢慢的也多已忘卻。對借名人之言炫耀自己的,開口閉口某某大師說了什麼的,甚至有了一些鄙視,除非是用於幫助闡述他們自己的思想。 讀書的時候,喜歡做點筆記,摘錄些有哲理性的欣賞性的句子段落。從大學時代起,這樣堅持了近十年,也有了厚厚的幾大本,可惜出國的時候都沒有帶出來,想起總有一絲隱隱的惆悵。在異國他鄉,能讀到的中文書籍少得多,這個摘錄的習慣在幾年前還是又重新拾起,現在的筆記本也有了一定的積累。閒時讀讀像“最高檔的自卑的表現就是吹噓自己幹什麼都是天才”,“在籠子裡,鳥兒有鳥兒的快樂和感受,人們何必去用自己的感情可憐它們呢?”這樣的句子,無論讀多少遍,還是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喜歡讀書,也就愛惜書籍,在書頁上是不輕易做記號的,更談不上摺疊書頁了。看到別人這麼做,心裡常有一種憤慨。也是愛屋及烏,連帶的也喜歡書籤了,有時候竟不捨得將真正的書籤夾在書本裡面,而寧願用隨手拿到的一小紙片充作書籤。真的書籤,成了一種收藏,甚是可笑。 從中考的時候開始,有了制定讀書計劃的習慣。之後,無論是在學校讀書,還是在工廠工作,基本上都能夠按時完成讀書計劃,心裡常為自我的約束能力竊喜。然而,近些年就不太一樣了,終日的奔波,為稻粱謀,竟是難得靜下心來讀書,讀書計劃也已經荒廢了很久。偶爾夜半靜思,也有一種衝動,要好好讀一本書,到頭來還是沒有能夠完成。隨着年歲的增長,讀書越來越成了一種奢侈,心裡甚是惶恐,看來長大也不總是件好事。 喜歡讀書,也喜歡讀書的人。喜歡懂得讀書的人,更喜歡讀得懂書的人。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