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薄酒來 |
送交者: 尉遲秀 2003年11月14日16:30:1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秋末冬初的法國,好友Thierry總愛邀我一起回他里昂的老家,再邀集全家老小浩浩蕩蕩駕車開向里昂西北方的薄酒來(Beaujolais),到他們家族熟識的小酒莊買明年要喝的餐酒和宴會酒(換個說法,就是平常喝的酒和特別日子喝的酒),順便嘗一嘗剛上市的“薄酒來新酒”(BeaujolaisNouveau)。 薄酒來新酒濫觴於19世紀,原本只是釀酒人為了解當年葡萄收成的好壞,而讓酒商、餐廳、酒館、酒客們嘗鮮而用特殊方法釀造的新酒,後來竟漸漸成為巴黎以至全法的風尚。上市的法定日期從1951年規定的11月9日,到後來改成11月15日,最後又為了避開法國人抵死不肯犧牲的周末,終於定為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在這一天,薄酒來地區當年採收的葡萄所釀的新酒將在全球同步上市。新酒開封,紅酒國度的新年份便宣告誕生了。 經過法國和歐美各國酒商以及崇尚法蘭西生活的日本人多年來大力推動,歲末的薄酒來新酒行動儼然成為跨國的紅酒慶典。相較之下,啤酒節之類的活動,還得勞駕各地酒客或飛天、或遁地、或破浪前去共襄盛舉,而且僅限於一時一地,實在是辛苦了點。基本上,薄酒來新酒無遠弗屆,只要時節一到,在法國大城小鎮,幾乎所有餐廳酒肆都喝得到。而在日本,這風潮歷多年不衰,甚至連法國航空公司都要在這個以清酒聞名的酒國舉辦薄酒來新酒活動,好為自己的企業形象加分。 新酒的釀造法(“二氧化碳浸泡法”)不同於一般紅酒。由於發酵時間較短,可以快速萃取出葡萄的色素和果香,但萃取出的丹寧(tannin)較少,效果是酒色晶瑩透明,果香輕盈,雖難有一般紅酒之醇厚,但不干不澀,輕潤易飲。缺點是新酒不能久存,從11月下旬喝上一個月,過了聖誕節,如果家裡的新酒還沒喝完,比較講究的酒客就會把它送進廚房當佐料酒了。 幾年前薄酒來新酒剛在台北掀起熱潮,有便利店裡外都貼出了海報。那時,經常看見店員拿個開瓶的鑽子在幫顧客拔瓶塞。一問方知當時台北城的物質基礎還追不上這波“紅潮”,時髦的酒客家中沒有拔瓶塞的工具,而便利店為了促銷新酒,只得代客開酒,蔚成如此奇觀。 不知從哪年開始,薄酒來新酒的瓶塞讓人鑽得很是費勁,拔出來才發現是某種彈性塑料———或許因為新酒年華易逝,毋需講究,所以木塞竟用塑料瓜代。我很好奇,愛挑剔的法國人第一次拔到這種塑料瓶塞的時候,會是什麼表情。 年復一年,薄酒來新酒的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各種名目的品酒會、美食饗宴令人眼花繚亂,連酒標也極盡花俏之能事。時序一近秋末,酒商又開始發布今年新酒品質良好的消息,最近常聽到的說法是“近百年最優秀的薄酒來!”和“2003年將是超級年分!”———理由是薄酒來地區今年經歷了春天的凍霜和冰雹,加上夏天的熱浪,導致葡萄總產量減少了三成以上,但七、八月高達攝氏41度的氣溫,卻使得今年葡萄特別早熟,糖分比往年高出許多,而且果實的酸度低,丹寧成熟,結果據說是新酒的酒精度略高,果香濃郁而集中。 今年的新酒好不好,時間一到,自會揭曉。而且因為時差,愛湊熱鬧的我們還可以比法國的酒客早七個小時知道答案。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