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繼續之前做幾個補充 1. 爺爺是中國第一所軍醫學校畢業。在部隊中還是以西醫為主。 2. 奶奶家的家譜中指出,康熙的老九是其祖先。老家為東北鐵嶺。換句話說,奶奶家不但跟孫大炮有過節,跟雍正同志也不對付 3. 爺爺跟奶奶的婚事是奶奶的哥哥促成,因為他們在一個部隊 4. 爺爺最早跟的軍閥部隊是屬於直系,就是吳佩孚同志屬下。 老爸的四年初中應該說是平淡的過去了,沒聽說在這期間老爸交到一個生死之交,也沒聽說在學業上有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他一直耿耿於懷的是初中有些浪費,因為這時候為以後各科都應該打下基礎。數理化以後好補,但語文和英語卻一直是老爸一生中的遺憾。 說到這裡,想起我25000同學。由於沒有中學,我們的語文就相當於小學五,六年級的水平。根本就無法補回來。 初中畢業後的選擇有二:考職業學校,相當於如今的中專。當時的職業學校很吃香,畢業後都有薪水頗高的位置可供挑選。比如當時的稅務專科,郵政專科,鐵路專科。(曾經寫到我大爺去上了醫學專科,一畢業就拿到每月60大洋)這類學校學制一般三年,而且能在讀書期間拿到類似獎學金的補助。毫無疑問,考這類學校估計就和改革開放初期考大學的難度類似。 第二個選擇是考高中。老爸根據當時自己的實力,捨棄了專科這條路,沖高中而去。我們已經知道北京當時就只有五所公立男中。老爸考入三中插班高二。五所公立高中,四中最好 (至今北京四中仍是最好的中學之一),其次為一中。三中估計墊底。 當時的私立中學多為基督教辦的,比如比較著名的匯文,育英,崇實等男中;具滿和崇慈女中。而公立女中只有女一中。高中是老爸的一個轉折點。老爸逐漸開始用功,至於為什麼,也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比如為國?為民?等等。我想我們奮鬥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改變自己的地位加上榮耀父母。 進入高中不久,老爸就升到前三,數理化三科屬於強項。這個優勢一直延續多年。而英文和國文卻一直屬於拉後腿的科目。 在高中,老爸倒是交了幾個好友。其中一位是旗人,名叫端弘。民國後,旗人往往受到歧視,所以都給自己加個漢姓,端弘的漢姓為“陳”。我奶奶家都改姓為“金”,皇族嘛,嘿嘿。 端弘比老爸稍低,每天下午放學總是一起出校門走同一條路回家。端弘先到家。然後老爸要走錦什邡街回到學院胡同的家。老爸說其實跟端弘一起走是稍微繞了點兒。但友誼高於多磨點兒鞋底。端弘畢業後考取杭州的航校成為一名有擊落兩架日機的戰鬥機戰士,但不幸在保衛武漢中為國捐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