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留學/逃避留學/垃圾留學 |
送交者: 吾丁 2004年06月10日16:32:06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吾丁: 雲霧齋閒話(九):自由留學/逃避留學/垃圾留學 100多年以來,中國人到發達國家留學,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自由留學,逃避留學和垃圾留學。 100年以前的清朝到清末民初階段,可以說是自由留學階段。大家都知道徐志摩那些朗朗上口的詩作,很多是在康橋(劍橋)的碧波流水邊上寫成的;當年振聾發聵的《海國圖志》《天演論》等著作,也都是作者們在遊歷歐日以後寫成的;志摩以外,今天聽起來一系列的大名鼎鼎的名字,比如嚴復(與伊藤博文同為留學英國),鄭觀應,郭嵩燾,梁啓超,魯迅,蔡元培,詹天佑,郁達夫,胡適等等,都曾經在西洋或東洋的異文化的氛圍中被薰陶過,他們後來的作為,或許不盡人意,比如嚴復,雖然和伊藤博文同留學英國,但是伊藤回到日本,親自成就了偉大的明治維新,而嚴復回到清國,開頭尚有些新學氣象,到最後又徹底回歸中國傳統文化,“泯然眾人矣”。從另一個角度看,當時的學子們,是在一種自由自在的社會環境和心靈狀態下出國留學的,他們大概有三個共同點:一是舊學基礎深厚,也就是說,首先作為中國的學子,他們每個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頗有造詣;第二,他們對西方沒有偏見和拒絕,而是以虛心的態度潛心學習;第三,他們都是在成年以後,在世界觀和知識結構都趨於成熟後才開始遊歷各國,因而他們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有分析能力,也有反思能力,因而他們的著作,在今天的人們看起來,仍然具有真知灼見,甚至超過今人之思維方式。 世界對我們好像總是在玩捉迷藏遊戲。我們的先人們可以自由自在的留學各國,(他們當年不會爭先恐後地到大使館去費盡心機搞簽證吧?)以志摩為例,他往返國內外不止一次,而且並沒有什麼重大的科研任務,完全是自己的志趣所致;蔡校長也是一樣,40歲時感覺自己有必要進一步學習西洋文化,於是辭去官職再次赴德。可以想象當年“出國”對於讀書人來說是稀鬆平常的小事一樁。到了我們這一代,“到外國去留學”簡直象到月球舉行婚禮那樣艱難,為了“簽證”我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相比之下,讓人懷疑中國的國際地位到底是有所提高呢還是相反? 我們這一代人,是“逃避留學”的一代。逃避留學的意思是“為了逃避而到國外留學”。 我們這一代人,範圍比較廣,上限比較難以屆定,下限以1969年出生者為止。首先,我們這一代人包括很廣,因為“我們這一代留學生”經歷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最為畸形的朝代。簡單地說就是讀書人被放逐被迫害的朝代。請允許我把“我們這一代”擴大到開槍以後自願出國和被迫出國的人,這些人從年齡來看,上有劉賓雁那樣的老一代知識分子;中有嚴家祺胡平那一代中年學者,然後就是我們這些年近40歲的結束留學生涯不久的學子。請允許我給自己臉上貼金,把自己歸類到這些優秀的中國知識分子中,因為我自認為,至少在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方面,我和這些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是相通的。 比起當年的中國讀書人,我們都開始遠離中國傳統文化,就算是劉賓雁先生那一輩老知識分子,舊學基礎也不能與梁啓超們相提並論了。這些人的共同點是: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人整人的政治折磨;在歷次的政治鬥爭中始終保持着良知和熱血;追求客觀真理;人格和思想的獨立性;厭惡專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人幾乎都是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分子,自由的思想,是他們被放逐的主要原因。 我們這一代的下限是1969年出生的人,這是我的定義,可以商榷。為什麼這樣定呢?因為到1989年20歲的人,對於世界應該有了一些初步的看法,並且有了一些深刻的記憶,具有了反思和判斷的能力。當然這個標準並不是絕對的,一些70年代出生的人,也有相當深刻的思想和追求,只是比起60年代以往出生的人來說,這種素質的人少一些。 “逃避”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主動離開主動放棄,例如筆者,就是因為不喜歡而離開的;筆者為了簽證也費盡心機,因而十分珍惜自由世界的可貴。另外一類是被迫離開,是被動逃避。包括那些老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甚至連自由地回中國的權力都被剝奪了。因而他們的“逃避留學”是一種無奈的結局。 第三代就是所謂的“垃圾留學”。 這一代人主要指70,80年代左右出生的,現在在海外留學的一代。這些人成長在經濟高度成長,人文精神急劇萎縮的中國。他們在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精神的極度貧困的社會環境中長大,心靈狹隘和唯我為大,是他們最明顯的人格特徵。他們不知道過去,也沒有興趣了解自己國家的過去;他們不懂得自己的文化,卻口口聲聲要“回歸傳統”。他們在民族主義盛行的中國受教育,心靈對外部世界是敵對的排斥的,因而他們對於一些人類共同的價值觀抱有敵視和蔑視甚至憎惡的態度。 我接觸過一些父母,把自己的10幾歲初中畢業的孩子送到英國去讀書;我也接觸過這些在英國“讀書”的小留學生,他們會說一些英語口語,但是寫起來,拼寫一塌糊塗,文法亂七八糟。我無法對他們產生任何喜歡或尊敬的心情,因為他們實在算不上“留學生”——天曉得作為孩子的他們在遠離父母親的異鄉,過的是怎樣的日子!只有一點是可信的,那就是他們很少會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這些人,簡單地說就是:既不是中國人,也永遠不會變成外國人,他們的一生,註定要變成一種四不象的形式。他們沒有接受過完整的中國教育,對於中國幾乎完全陌生;“留學”的盲目性和放任性,又使得他們不可能了解西方文化的精義。我非常不理解的是,例如“為了社會的進步,開槍是必要的”之類的想法,為什麼會從這些孩子們的嘴裡說出來?到底是什麼力量,教給了他們這種野獸般的思維?面對這些“垃圾留學生”,我不知道說什麼,從哪裡說起,所以乾脆什麼也不說。孩子的天真和可愛在他們身上蕩然無存,過早的世故和圓滑加上與生俱來的愚昧和固執,使得他們成為一個非常不可愛的人群。 很多“留學”的人,似乎很熱衷於“中國傳統文化”,但願上帝會原諒他們,他們實在對中國人的傳統一無所知,他們自己在說什麼,他們並不知道。例如,如果面對梁啓超,我會深深地鞠一個大躬,畢恭畢敬地說:任公先生在上,請受晚學一拜。但是有某些留學生或許會徑直走到任公先生面前,拍一拍他的肩膀,高聲喝道:老梁!好樣的,你可以獨當一面! 我想,熱愛中國的文化,最起碼要懂得中國人的長幼尊卑和謙和恭敬的人生態度。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還在那裡奢談“回歸傳統”,就只能讓上帝去原諒你了。 這些人,就是實實在在的“垃圾留學生”。 從自由留學到逃避留學,再到垃圾留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步一步向下滑落的軌跡。這是一個中國人人文精神的滑落過程,在一個對人的思想實行鐵血控制的朝代,這樣的滑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必然結局。今天的中國人,在遠離自己傳統的同時,又對世界其他的文化和價值觀充滿仇恨和蔑視,這種心態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導致一種拒絕反思的態度和一種價值觀的顛倒,這種固執和顛倒,將使這個人群長久地停留在一個低水平的思維狀態,無法向前進步。 2004.06.10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