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公校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把個人的語言表達及社會性及個性教育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
這樣教育學生及孩子的目的是使個體有獨立個性及適應環境能力。
不少華人家長總感覺到孩子甚至自己在所處環境中不被人重視,理解甚至誤解。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我們在孩子成長環境中缺少了交流及獨立性方面的培養。以至於對他人的誤解,不理解,甚至欺負沒有能力解決問題。這種社會能力的缺失,往往造成適應環境性差而不容易發揮個體才能。
舉例,大女,小女在從小學到中學都發生過有周圍個體或老師不友善對待的事例。但我都鼓勵她們自己去面對那些不友善及誤解。告訴對方自己不高興或對某些觀點有不同意見。希望對方考慮自己的感覺。這樣既幫助自己解決了煩惱,又使對方了解你的個人想法,化解矛盾或誤會。當然自那後,那些製造麻煩的人也會至少不來打攪甚至對你會尊重。這種解決問題技能在哪裡都很重要。家長需要一點點鼓勵孩子提高這方面能力。而人種性格內向及他族語言太歷害等不是缺少自我保護及解決問題能力低的介口。
每當在教室看到教師解決學生之間爭端,(從五,六歲學前到高中畢業班)不是評判誰對誰錯。而是讓學生自己與對方和解,互相說明對錯對自己的影響之後和解都會感慨美式社會能力培養方面的確對個體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
我們家長應重視這個性交流及適應社會環境能力教育,否則個體無論智慧再高,都不易被適應環境而不能發揮個人才能。
Sent from my 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