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上海老街倚老卖老
送交者: 徐维星 2002年03月24日19:18:29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要了解上海,就得知晓豫园;要领略豫园,就得踏访老街。这里所说的老街是指拱围于上海市南市区豫园外围的方浜中路。去年年底,随着这条著名的老街的“建旧如初”重新修缮的竣工礼炮声,上海城隍庙的老街成了人们争先前往踏访的去处。

  如果说老街的“兄弟街”、同在豫园附近的福佑路是以小商品的“丰”而著名的话,那么方浜中路的老街则是以汇聚了众多百年老店的“老”而为特色了。在这里,有创始于光
绪二十一年专营陶瓷的百年老店“葛德和”、有以继承闻名遐迩的姑苏绣艺的“姑苏绣庄”、经营文房四宝的“怡红轩”、腌腊名店万有全、老字号王大隆刀剪店、大富楼的字画店、童涵春堂国药号、昆山奥灶馆、万有全饭庄、得意楼茶馆……在豫园这寸土如金的空间里名店老店一家紧挨着一家,有如串缀在一起的一颗颗明珠。所以,如果用最精炼的话来概括这条街的魅力的话,那就是“倚老卖老”了。

  位于老街前端的“春风得意楼”是一幢两层楼的茶肆,门前黄底黑字的幌子分外显眼。底楼帐台里,一位身着长衫的老先生支应着那些干事的男女伙计们,不时叮嘱着堂馆内的事务,与顾客的谈吐则显出老到生意人的干练。趁其闲空,笔者与之攀谈起来。一谈起茶楼的历史,老者便滔滔不绝起来:上海茶楼最早的历史该从黄浦江边的上海县说起。在上海还有城垣的时期,靠黄浦江那一边的是东门,走过城墙的正门再往东便是如今方浜路的东端小东门。六七百年前,这里已是番船往来的热闹码头,那一带的茶楼大都具有面临黄浦回顾无际的气派。上海开辟租界以后,城内的茶楼便集中在城隍庙前后,春风得意楼、湖心亭、四美轩、第一楼、春江厅、雨楼、鹤园、访鹤楼、雅叙楼、赏乐楼等一批茶楼星罗棋布于闹市之中,是喝茶会友的所在,也是外国人认识上海、研究上海的最佳去处。春风得意楼创建于清末民初,和湖心亭一样是上海最早最有名气的茶楼,创建人张秀华后将此楼转卖给纸业大王詹培林。当时的春风得意楼拥有3层堂楼,可接纳1000多人;设有3个书场,说书艺人日夜两场,有时还加早场,演唱三笑、杨乃武与小白菜等节目,生意十分兴旺。因为口彩好,上海的仕女们每逢新年元旦,总要上楼喝一碗元宝茶,作春风得意之想,各色进庙烧香还愿人等每月朔望烧香之余,也上楼喝茶,显得满楼都是春色。来得意楼喝茶的有古董商人、布商、木客以周旋交易,有清茶客以棋会友,也有过路人休闲小坐,旧上海的名人大亨也都是得意楼的常客。此次上海老街重建春风得意楼,就是为了再现昔日名楼风采,让世人领略旧时茶肆的神韵。

  出得春风得意楼,但见一店铺前有一行人手提小桶大罐排着长队。在上海,排队购物似乎已经是非常久远之前的事,如今偶见此景,难免发生惊奇之感,于是前往察看。未近跟前,便飘来阵阵酒香。只见高大的篇额书以“沈永和酒馆”字样。柜台内,伙计们手执现在已不常见的那种既是量具又是盛器的“拷老酒”的长杆桶勺为自带“家什”的顾客“零拷”老酒。而店堂内,没有如今商店动辄豪华装修的气派,长凳、方桌、木棂、灯笼……活脱脱一个鲁迅笔下的绍兴小酒馆。只见店堂内座无虚席,三五人一桌的酒友们围聚在一起,借酒助兴天南地北地聊着。于是笔者也要来酒菜,与3位长者拼桌聚饮“以酒会友”攀谈开来……

  “沈永和”不是人名,而是店号。它创建于清康熙三年即1664年,创始人是沈良衡,江苏吴兴人。崇祯十七年,他只身前往绍兴,因身无分文,只得在城内一些酿造作坊做帮工。年复一年,手中攒起了一些辛苦钱,便在他人作坊搭做几缸酒、酱,自己挑担叫卖。因他为人诚实、勤劳,所做的酒、酱质量好,又童叟无欺,因而在绍兴的山阴、会稽一带颇有名气。康熙三年,沈良衡终于用自己的积蓄,创办了既酿酒、又造酱的小酿坊,为使几个儿子能同心协力,继操父业,祈望家业兴隆发达,便将酒坊命名为“永和”,意在“永世铭记,和气生财”。

  由于“沈永和”酒声誉极高,清宣统二年,沈永和酿造的酒代表绍兴参加了“南洋劝业会”展览,一举获得了清政府颁发的特等金牌,为绍兴酒争得了第一枚金奖。如今,“沈永和”这个百年老字号产品仍经久不衰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如果说“沈永和”老酒使人“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的话,那么处于老街尽头的“奥灶馆”则以富有浓郁昆山传统特色的奥灶面的喷香吸引了人们。其时未至午餐时间,但奥灶馆内已是顾客盈盈。身着蓝印腊染服饰、一身乡土打扮的服务小姐们有条不紊地招待着顾客。奥灶馆是一家有近百年的历史的老店,它的前身是昆山的“天香馆”,因为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债主赵三老太将它交给绣娘陈秀英经营,易名“颜复兴”。心灵手巧的陈秀英本来就擅长烹调精细小吃,她虚心征求意见,精心烹饪制作,结果她做出来的面果然非同凡响。只有三张半桌子的小面馆顾客盈门,名声四扬。解放后,根据“奥妙在灶头上”的意思和谐音,正式将该面馆命名为“奥灶馆”。

  奥灶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在于面汤有特色。它继承传统做法,是用青鱼的鱼肉、鱼鳞、鱼鳃、鱼的粘液煎煮提炼而出,所以味鲜异常。其次在于饺头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再有就是,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之软硬适度。奥灶面注重“五热一体,小料冲汤”。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饺头热;“小料冲汤”是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做,以保持原汁原味。

  关于“奥灶”二字,历来众说纷纭。有一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此面,乾隆对此面大为欣赏并金口赐了“奥灶”的名字,这是传说,并无实据。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黑咕隆咚;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不仔细,因此被老吃客戏称为“鏖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的名声不径而走。

  老街的老事新情说不完,一天的踏访充其量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有当您身临其境,亲自看一看,亲自尝一尝,亲自走一走,你才会领悟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影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