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寡人好色
齐宣王说,孟子先生,你有所不知啊!我不只爱财,我还有一个大毛病,我好色。
孟子说,不要紧,好色有什么关系。他又提出周朝的太王——文王的祖父——古公
亶父的事迹,他也有好色的档案,在《诗经·大雅·绵之篇》里就有记载,当年太
王为了躲避狄人的攻击,要迁往歧山,通宵整理行装。第二天一早,骑马出发,沿
着漆水、沮水,到了歧山的下面。带着他喜爱的外国太太姜女,到这里察看未来定
居的地方。在那个时候,大王的国境之内,家家户户都是成双成对的,没有嫁不出
去、找不到丈夫的怨女,也没有娶不到太太的旷男。每一个家庭,都幸福圆满。现
在你齐宣王好色,有什么关系,只要和大王一样,把你好色的心理,扩而充之,使
全国百姓都能有美满的家庭生活,这岂非是大好事!你怎么还耿耿于怀呢?
这时我们必须了解一件事,周朝七百多年的天下,诚然是肇基于太王在西歧的
仁心德政,而后才有武王伐纣的成功,同时在文化方面也发展出灿烂的成果。周朝
的根基,扎得很深远,很巩固,如果我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穷本探源的话,那就
还要追溯到公刘迁自的生聚经营。自公刘又传了九世,到大王——古公直父的手里,
因避狄乱而迁到西歧,于流离播迁之际,又以百姓的宜室直家为要务,奠下了稳固
的政基。
因此,我们也可说,公刘开始了周代后来的工业,而太王更为这已开始的工业,
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如果拿建筑作比方的话,公刘就好比一个垦荒者,开拓出一块
建地。而太王则是架地梁、筑地基的人。文王、武王则负责盖起了这栋美仑美美、
坚固耐用的巍巍大厦。所以对于周朝,对于后世几千年来直到今天的中国文化,公
刘与太王都有很大的贡献。他们不但在政治上、私生活上,乃至其他方面,也都有
很好的德性,并不像一般只顾个人私欲的庸主。孟子在此举他们为例,而谈好货好
色,只是一种权巧方便,借此诱导宣王向他们的功勋德业看齐而已。
眼看孟子被宣王的一招“野马分鬃”,又推于千里之外,可怜兮兮的。但齐宣
王这一招,又被孟子破了,推也推不开,又落了下风。而且,齐宣王也不是什么好
色的人,为了逃避孟子,而硬把自己说成是好色之徒,这也是他的可怜之处。
奈何后世的人,读了这段书,发生了误解,以为太王和齐宣王真是好色之徒。
乃至一般好冶游的人,往往引齐宣王这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的话来自我解嘲,
这真文过饰非了。
其次,有一点要附带声明的。诸位看了孟子引用的这段《诗经》,或许以为太
王专宠了一位妃子。其实不然,因为在夏、商以前,并没有分别后妃的明文规定。
国君的太太,都称作妃。所以黄帝、帝誉都有四个妃,而不见有后。一直到了周朝,
武王平定天下以后,才确立制度,天子立后,正嫡称后,其他的叫做妃。所以孟子
这里所说的“大王好色爱厥妃”,不能视为他冷落元配,而专宠一个姨太太。
丑与美
刚才说过,齐宣王的好色,不一定是真的,他只是用“好色”来打太极拳,企
图把孟子推开。事实上他娶了一位历史上最著名的丑女人作夫人,如果他真的好色,
怎么会娶那么难看的女人?这五女人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无盐”。其实无盐不是她
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名,她是在这个地方的人。她复姓钟离,单名春,用现在南方
习惯的叫法,应该叫她“阿春”。这位阿春丑到什么程度呢?依照书上的记载,可
真有得看的了。她的前额突出,而且特别宽,当然就形成了倒三角脸。眼睛深陷下
去,鼻梁又长得很高,倒似乎有点像现代的西方人。但那时代西方人还没有来到中
国,这深目高鼻的样子,在人们的视觉上就很不习惯,太别扭了。还有,一个女人
家,居然长了个大大的喉结,鼓鼓地突出来。很可能还缺乏碘质,脖子特别粗大,
衣领都包不住。背又是驼的,手指特别长,脚也特别大,头发又黄又乱,像秋天的
一堆枯草,皮肤像黑漆似的。假如把这些特征画出来,可真是不堪入目。当然,这
副长相是嫁不出去的,当她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是“小姑居处尚无郎”哩!
一天,齐宣王在他曾经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的雪宫里,大摆筵席,招待
天下的美小姐们,正在兴高采烈地饮酒作乐时,我们这位奇丑无比的阿春小姐,穿
了一身又脏又破的衣服,来到了雪宫,求见齐宣王。宫门口的警卫们看到她又丑、
又脏、又破,当然伸手一把拦住,不让她闯进去。她却理直气壮地说要见齐宣王。
雪宫的卫队长看见她这副样子,居然要求见齐宣王,也许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蛮
好玩的。同时,因为太违反常情了,也许真的是什么异人,也不敢怠慢,原原本本,
去报告了齐宣王。齐宣王听到报告,也感到奇怪,正是雪宫里美女如云的时候,一
个丑女子求见,总该不会来赛美的,于是也好奇地召见了她。见面后,齐宣王问她,
你一普通老百姓的妇道人家,今天要来见我,难道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大本领吗?你
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本事呢?阿春说她会打哑谜。于是齐宣王要她打一个哑谜给
大家猜猜。阿春就做了九个动作,把眉毛眼睛斜斜地向上一翻;咧开厚嘴唇,露出
一排凹凸不平的牙齿;举起一只手指与手掌长度不相称的手,另一只手拍拍自己的
膝盖。做了这么些个怪异的动作,可以说丑上加丑。她还问齐宣王,懂不懂她这几
个动作所表示的是什么意思。齐宣王当然不懂。
于是阿春解释说,我翻眼睛,是告诉你敌国快要打来了,你危险得很;露牙齿,
是告诉你,左右大臣都要不得,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她又建议齐宣王不要用王(马
雚)、驺衍这班人。她最后说,你好色是要不得的,你应该娶我,表示你好德不好色,
而且我非正宫娘娘不干。奇怪的是齐宣王果然娶了她,并且封她为无盐君。这是很
尊贵的封号,像当时的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等等,都是不得了的人物。阿春虽
然反对驺衍这一派的人,但却尊敬孟子。总之,从这段丑夫人的记载可以证明,齐
宣王并不好色。他自称好色,只不过是和孟子打太极拳使用的招术而已。
在我们中国历史文化上,素来是反对好色的,但很妙的是,却允许帝王好色,
三宫六院,甚至更多也无妨,愈多愈好,而且建立制度规章,法令也明文规定。儒
家讲了几千年的不可好色,但却没有改变了哪一个帝王这种好色的生活。想来帝王
也是教化之民吧?英明的帝王好色,美色只是生活的点缀,并不会影响他的事功。
差等的皇帝,一沉迷美色,就昏天黑地去了,亡国灭家在所难免。
色字诗话的插曲
讲到历代帝王好色的故事,只要从古代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到很多,如果把这
些诗词集中起来,一一加以阐述、讨论一番,又可以编辑成有关这方面的诗话了。
我们仅仅随意举几个例子来研究。
唐末的诗人李山甫题《石头城》那一首七律说:“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
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体。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岂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丽莎烟草石城秋。”这是李山甫在南京,有感于南北朝时代,在
此立都,沉迷歌舞女色而亡国的_名诗。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南朝的皇帝们差不多
都是战场上打下来的江山,辛苦多年,流血拼命所争取到手的,结果却为了几场歌
舞,转手让人。
像远古的尧舜,以道德垂拱,结果天下太平,人心归向。而秦始皇以武力统一
了天下,又继之以严刑峻法,结果却不足以保妻子。所谓“南朝金粉”,当时这座
帝王都城,在风流皇帝的奢靡下,不知是何等风光!而今,往日的荣华安在?摆在
眼前的,就是这座石头城上的荒草,在细雨之中,摇曳在秋风里。
这首诗委婉地写出了南朝帝王好色的后果,也提到尧的圣德。后来宋太祖看见
了这首诗,叫大臣写下来,在宫廷立了一个碑,希望后代子孙看到这首诗,能够有
所警惕。但是到了徽宗,仍然走进了这座窄门。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经常在讨论好色与政治的问题,自然就涉及到一些美人。
如西施、王昭君、杨贵妃等等,为数很多。其中有人是谴责她们的,也有为她们叫
屈的。几千年来,一直在争论不休,不曾得到定论。
有关王昭君案外的评语
像清代刘献廷咏王昭君的诗说:“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嗤。宫中多
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汉元帝时,宫廷中设有画师,
把宫女们的像,画给皇帝去选择,以便召幸。当时的画师毛延寿没有把美丽的王昭
君画好,以致她未得到宠幸,而被送给外国人了。汉元帝因此非常生气,把那名画
师毛延寿杀了。杀掉毛延寿的传说,可靠性不大,因为后人为昭君抱不平,就都想
把毛延寿杀掉。
这首诗是说,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个人的审美观点,本来
就不完全相同的,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可能还多的是,只因为昭
君要嫁到外国,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时,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至于那些始终没被
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表面看来这是为毛延寿喊冤的诗,
其实也是对历史评论的反驳。主要寓意,则是对古代帝王后宫美女太多的一种评责。
昭君出塞的这段史实,不知博得多少人的同声一叹,感叹着红颜薄命的悲凉。
另外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则有不同的论调,另持一种观点,也是明代诗人的名诗: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这首诗以王昭君的口吻说,将军战士们出关,是拿了兵器打仗;而我王昭君一
个弱女子出关去,是遵奉国家的外交政策,通婚和番,嫁给外族人,以谋国家安宁,
同样都是奉了国家的命令,远出塞外。多少战士们在国外战死了;而我,身负和平
使命,必须活着留下来。死者生者,都是为了国家。如今我这个弱女子,虽然远离
故土,到那蛮荒的塞外,终此一生,又哪敢怨叹呢?他这一首诗,把王昭君对国家
的忠义之情,推崇得就高了。昭君地下有知的话,不知作何感想!
唐代和番政策的感伤
另外,在唐代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中国西北边疆的回纥、突厥等,在汉唐两
代的时候,经常在边界上闹事出问题。而汉唐两代,对边防外族的确是没什么高明
的办法。唯一省事的办法,是靠女人来安抚。汉唐两代,是我们声威最盛的时期,
可是外交政策上却走女人和番的路线。对大汉天威而言,不能说不是一项污损。如
果站在中国妇女的立场来写历史,应该说汉、唐两代外交上的辉煌史迹,大多是靠
女性挣来的。因此清人刘献廷有诗感叹说:“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唐大历四年,回纥很强,向中国要求通婚,要一个公主嫁给他。当然,皇帝不
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回纥,于是在后宫中挑选了一名宫女,封为崇徽公主,嫁到回
纥去。当出嫁行列经过山西汾州,即将出关的时候,崇徽公主怀着满腔的怨恨,无
奈又绝望地伏靠在关口的石壁上,真是凄凄又侧侧。然而,无奈归无奈,绝望归绝
望,最后只得狠下心来,尽力一推,把自己推向那无边的塞外,真是一推成永别。
美人含悲而去,石壁上则留下了她手掌的痕迹,后来有人在此,立了一座崇徽公主
手痕碑,记述这件事情。
诗人李山甫经过这里的时候,就写了这样一首诗:“一掐纤痕更不收,翠微苍
藓几经秋?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着恨长留。
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留有崇徽公主手痕的石壁,长满了苔藓,经
历了无数的春秋。究竟是谁想出这种以女子和番的办法?我们这些保国有责的男子
汉,看到这种事情,不禁要为国家的声威而感到羞耻。这名女子为国牺牲的事迹,
虽然像山上的花香一样,随着寒雨而逝,被人们淡忘了。可是那满含着幽怨隐恨的
手痕,却仍然笼罩在烟云中。这汾河里的水,似乎也通晓人意,仍然伴着这石上的
痕迹,呜咽地流着。
前面说到李山甫悲南朝那些风流皇帝的诗,有多少兴亡慨叹!同在唐代,名诗
人韦庄的七律咏南国英雄,也是令人吟后荡气回肠,啼嘘不已的。他的诗说:“南
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自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残花旧宅悲
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毕竟霸图何物在,石麒麟没卧秋风。”他感叹南朝各国的
几十个帝王英雄,互相争夺,此起彼落,不但国与国争,姓与姓斗,甚至骨肉相残。
虽然强者一时得势,不久又可能被人踩到脚底。到头来,国也好,家也好,权也好,
势也好,都不过是一场幻梦。所谓“南朝金粉”,由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繁
华的盛况。但也只是“想见”而已,不但是现在无众目睹,就是距离那个时代很近
的韦庄,也只见到残花旧苑、落日青山而已。表志功业的石麒麟,早已湮没在秋风
荒野之中,徒然使人悲吊那江令、谢公。试问当年的霸业,又留下了什么呢?这是
人生的感慨,乱世的悲叹!也是站在另一角度的政治哲理吧!这似乎是对只求现实
权力者的一种告诫。其实看历史文化,也不必如此的悲叹。宋代谢涛一首《梦中咏
史》吟得好:“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
生民。”现实的权势过后必然落空,而一种正确的文化思想,如周公孔子的仁义之
道,则是千古不变的。
从这些正面反面的诗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政治哲学。我常常告诉这一
辈的青年人,如果不深入中国的诗词,就无法了解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因为中国
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形态与结构不一样,中国文化的文学与哲学是分不开的,中国文
化的诗词里往往都含有哲学思想,而高深的哲学思想也往往以优美的文字来表达,
尤其喜欢透过有节奏、有旋律、有音韵美的诗词来陈述。
这些有关“好色”的正反两面的文哲思想,颇为有趣。同时也看到,在历史上
和女人有关的政治资料,以及各种不同的见解。
杨贵妃的翻案语
顺便,我们再看看有名的杨贵妃。历史上说,由于唐明皇的好色,引起了安禄
山之乱,因此部队发生了兵变,把唐明皇所喜欢的杨贵妃,活活吊死在马鬼坡。后
世有许多诗文骂杨贵妃,也有许多诗文为杨贵妃叫冤。在唐明皇之后,那位喜欢吃
喝玩乐,说他自己打球的技巧可以考状元的僖宗皇帝,为了避黄巢之乱,逃到四川,
经过了当年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吊死杨贵妃的马鬼坡。于是就有人在马鬼坡的驿
馆题了一首诗道:“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
更怨杨妃。”也有人传说这首诗是罗隐作的。他咏叹说,马鬼坡的杨柳树,和以前
一样,正是诗情画意的时候。唐朝的末代皇帝僖宗,又是为了逃难远离宫城,路过
此地。玄宗地下有知的话,应该会说,你们这一次出的乱子,再也不会推到我那位
杨太妃身上来了吧!(唐玄宗小名阿蛮)这是为贵妃所作翻案文章中最精彩、最有
趣的一首诗。
再说寡人好色的公案
我从前读《史记》读到《越世家》的时候,有所感触,曾写下这样的一首七言
绝句:“玉颜不意自成名,当日那知事重轻。存越亡吴论功罪,妾身恩怨未分明。”
历史上的美人不少,而被议论得最多的,乃至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最多的,恐
怕是西施了。她之所以在几千年后,还有这许多人研究她,讨论她,批评她,歌颂
她,扮演她,除了归之于“命运”外,恐怕很难有更好的理由了。其实她自己不过
是诸暨乡芒罗村里,一个以卖柴为生的樵夫的女儿。可能是因为常常挨饿,罹患了
胃病,就常常扪住胸口,皱起眉头。那样子也怪惹人怜爱的。乡下人嘛,在村里村
外走动的,看到她那娇弱的样子,和一般粗野的村姑大不相同。男孩子都认为她很
美,别的女孩子也跟她学起来,于是名声就传出去了。这时越国被吴国打败了,带
了仅仅五千人。困在会稽这个小地方。为了找美女献到吴国去求和,地方小,人口
少,西施就被负责选美的范蠡选上了,把她送到吴国去。在她当时,只知道去侍奉
一个外国人,可以多得一些赏钱,孝养她的父亲,哪里知道这许多国家大事的重要
性。后来越王勾践灭了吴王夫差,报了仇。站在勾践一边的说她好,而为吴国说话
的则骂她是罪人。直到现在,她在历史上的恩怨是非,还没有定论。
其实不论是功是过,都是后世的人,借用了她这一个出身山村美人的遭遇,来
发挥自己对历史的政治哲学观点,或者抒发自己的一些感触而已。对于西施没有多
大的关系。当我写出上面这首诗时,我的儿子说,好像曾经看过古人有同样的句子,
但是出自哪里,一时找不出来。所以在此特别声明,“书有未曾经我读”,有些与
古偶合,事非得已。不然,被别人发现了,还以为我犯了偷诗的盗窃罪呢。
像上面这类的诗文很多,虽然大家会喜欢这一类文学作品,但这里到底是研究
《孟子》这本书,如果反宾为主,再继续引出这类诗词来讨论,那就有太过好色之
嫌了。(一笑)就此打住。
http://shixiu.fjbtv.com/nanshi/zhuzuo/mzp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