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缘之三
书缘 (上)
湘君
自认为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是这个星球上亿万个爱书人中的一个。俺读书,趣味性
随意性永远大于工具性目的性,因此,读书对于我,不为稻粱谋,也不为附庸风雅,
其实只是一种习惯,或者说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当闲下来,总喜欢有一册在手,
要不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信
然。
追溯自己最早的读书经历,应该是从小学三年级时读《闪闪的红星》开始。《闪闪的
红星》是我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翻来复去地读了好几遍,
至今还记得里面的详细情节以及书作者的名字--李心田。后来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我
一直想看,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机会。看过电影的人说电影里面的潘冬子长
得很象我,更让我心痒难熬,想要一睹为快。一直到1975年的夏天,湘妈赴县城学习,
带我和湘弟在县城呆了一个月,这才有机会看到电影《闪闪的红星》。看完以后,却
有深深的失望,电影的情节远比不上原著曲折生动。原著中,年代跨度很大,潘冬子
离开家乡后,四处流浪,流浪的时间横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国共内战期间。
最后的结局记得是:一天,已经十七岁的潘冬子闯进国共两军交战的战场前沿,他所
在山头的正下方就是国军的机枪阵地。潘冬子搬来几块巨石砸下去,砸哑了国军的机
枪,共军冲上山头,取得了战斗胜利。共军士兵把立了大功的潘冬子带到指挥部,冬
子发现共军指挥官正是他思念了十多年的父亲--已经是共军的军长了。记得最初读到
父子重逢这段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可是电影里就没有什么让我真正感动的地方。
另外,扮演冬子的祝新运长得其实并不大象我,而是更象俺家湘弟。
我读到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叫做《威震敌胆》,这部小说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读过,我古
狗了一下,竟然没有找到关于这本书的任何信息,大概已经被人们彻底忘记了。
《威震敌胆》其实是部很不错的小说。抗战后出关的东北民主联军组建炮兵部队,炮
兵部队当然需要大炮,可是大炮从哪里来?找,整个东北旮旮旯旯里找。小说描述的
就是一支找炮小分队的经历:无论什么炮,日本人的炮,老毛子的炮,东北军的炮,
只要是炮,包括炮零件,都要。有时候找来的炮缺胳膊少腿的,就用其他东西代替。
还记得书中写道,有一次战士们用木头做炮拴,有人说,我们用木头做炮栓,还不让
人蒋匪军笑掉大牙。另一个就接口说,趁他们笑的时侯,正好揍他????。东野炮纵
最初的装备,就是这样一门一门,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收集起来的,到两年以后攻锦州
的时侯,已经可以上千门大炮齐吼了,发展之快,让人震惊。遗憾的是东野炮纵司令
朱瑞在锦州战役前牺牲,没能看到那种千炮齐发的盛况。以后只要一看到与炮兵有关
的事,我总会想起儿时读过的《威震敌胆》这部小说。
我小的时候,是图书极为贫乏的时代,可读的书极少。我们家邻居龚老师家有四个孩
子,常常会从外面弄些我没读过的书回来。因此我很喜欢到龚老师家去玩,其实是去
踅摸书读。一到他们家,我便两眼便贼溜溜地四处打量,看看有没有我没读过的书。
有一次看到一本没头没尾的书,书中有中日黄海大战那一段,写到中方海军伤亡惨重,
一艘军舰打算撞击日指挥舰,却被鱼雷击中,一艘军舰逃跑时触礁沉没。这段故事让
我心情郁闷了很久。后来才知道,这大概是文革以前出的一本中国近代史课本。
还有一次,我去龚老师家时,他们正在吃饭,我看见他们书桌上有一本小说,书名我
已经不记得了,好象是讲述内蒙少先队员们和反动牧主作斗争的故事,我不管不顾地
坐那儿看上了。龚家老三跟我是同学,他吃完饭后向我要书,说他才看了一半,还没
看完。我正看到紧要处,难受极了。这时龚老师走过来对龚三毛说:“你就让他看完
你再看吧,没看到他都快哭了。”的确,我当时大概真的难受得眼睛红红的快要哭出
来了。为了一本书这样,真没出息,呵呵。
二00五年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