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马背上的青春(39):牧马拾碎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12月04日19:08:41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马背上的青春39):牧马拾碎

贺长文

 

放马的日子我每天总要夹着一根马杆子。冬天手暴露在外很冷,但我从来没有戴过手套,为什么呢?因为戴手套手就抓不紧马杆。手与木质的马杆子接触还没什么,要是与铁器直接接触,在那么低的温度下非得粘掉一层皮不可。为了保护手,牧民们习惯戴个马蹄袖,我来马群前也请人做了一副马蹄袖。马蹄袖是羊皮做的,形状像个喇叭筒,不过袖口是个斜面,手平时就藏在皮套袖的羊毛里,套袖稍微能起到一点保温的作用。即使如此,整个冬天我的手指还是冻得粗粗的攥不紧拳头,倒是没有生过冻疮。一般来说,全身唯一暖和的地方是头顶。我们戴的是兔皮帽子,顶部是棉的,其他地方除棉花外还有一层毛皮护着後脖子和耳朵。天气太冷,有时带着皮帽子耳朵还冻得受不了,可头顶却热得难受,也许是年轻火力壮吧,所以大冬天我也剃过光头。北京那会儿冬天时兴戴毛线织的脖套,护着脖子。我们队的老马倌登都布不知找哪位知青要的毛线脖套,冬天就把它套在耳朵上。毛线织物一抻开成筛状,哪里能挡得住寒风啊!根本就不保暖。他竟毫不在意。也可能他铁青色的皮肤本身就是一个保温层。当地人比我禁冻,一样的气候条件下,耐寒能力真是差别很大。当然体质也不一样,他们一次能吃掉一个羊尾巴,我却连羊肉都很少吃。不争气的胃,让我始终无法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体内脂肪层天生薄,抗寒能力自然弱。光靠锻炼或意志恐怕也难达到牧民们抗寒的水平。好在我在额尔敦高毕放马的这个冬天天气一直不错,除了临走那天以外,从没刮过白毛风。

我在草原驯化过五匹生马。其中一匹棕色马个子高高的,额头正中有一块白斑,十分好看。从身高、身段看肯定是个杂种,它是怎么到我们马群的不得而知。因为喜欢它,所以我先去驯服它。此马腿长个头高,我上马时便有些吃力;它跑起来好看,但骑上去才知道,它跑动时身体上下波动较大,不平稳跑得也不是很快,骑着并不舒服。看来我仅会以貌取马,对良马的识别能力还不行。我自以为抢了先,其实没占到便宜。我驯化的马中还有小青马、枣红马,它们都长得很苗条,属于快马型,虽起跑快但耐力不够,也许是它们年龄尚小的缘故吧。几个人骑马一起走时,我的小马总要抢在其他几匹马前面。我只要稍微松松马嚼子,它便会冲出去,有时我索性随它去跑。可跑了不长一段路後,它的体力就会明显不支,速度也逐渐慢下来,其他人往往这时就会超过我。我的马精神可嘉,但力量不足。

和人一样,马的性格、能力也是各色各样。我曾分配来一匹放马用的老马,一骑上去它就跑,嚼口还特别硬,任凭我怎样用力拉马嚼子,它仍是死命跑,我脚蹬手拉的力量不算小,觉得似乎能把马的嘴角拉豁了口,它怎么不怕呢?原来它是咬着马嚼子的衔铁在跑,我死命拉马嚼子根本勒不着它的嘴角。其实完全松开马嚼子它跑得也不是很快,但特有耐力。了解它的牧民告诉过我,这是一匹有名的马,如果让它不间断地跑,一天能跑出二三百里地。这大概就像马拉松运动员与短跑运动员的差别一样,马也各有所长吧。

生马驯化得不好,会养成不良习惯,终生难改。比如有的马在人要坐上时爱动,不知道的人在迈腿上马速度慢时,可能会出现臀部未落在马鞍子上而坐在了马屁股上;或上马时,马习惯性突然转身,人没有防备,迈腿上马马一转没上去,再用力试一次,人也许一下子从马身上翻到另一边去了;甚至有的马有咬人的坏习惯,你在专心系马肚带,如马觉得不舒服,可能回头就给你屁股一口。这些坏习惯都是最初驯马时留下的,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从最开始训练时培养起。

放马的技能不只限于在马群。牧马人用的马笼头、马绊消耗快,往往要多准备几套,这就需要大量的皮条。皮条比较贵,为了放马有充足的备用品,我离队前买了张牛皮,请苏和巴特尔帮我制熟。谁知开春我回队将它挖出来时,部分皮子已经腐烂。我人不在生产队里,不知是苏和巴特尔不懂熟皮子的工艺流程,还是他忘记了此事。牛皮贵,在农场工作不需要那么多皮条,没准此前他就没熟过皮子,所以我求助他时他只是勉勉强强同意。整张牛皮由于腐烂了一部分,割不出较长的皮条,短皮条用处就有限了。也是自己不经心,花了钱还没得到皮条,熟皮子的流程与手艺也没掌握。按现在时髦的说法,算是交学费了,这也是年轻要付出的代价吧。熟皮子做马绊我都不会,不掌握这些手艺就成不了好马倌。

在所有与放马有关的技能之中,我驯马、摔马是最的了,不过那只是和自己的其他放马技能相比罢了,与牧民不可比。

阿拉布英和我一起放马,又承担做饭之事。我只提供了队里分配的肉(?没有印象)和基本口粮,茶、奶制品等都是他带来的。马倌一般都是走到哪,吃到哪,睡到哪,自己什么也不准备,一年四季如此。这是生活工作环境造就并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我不是有意遵照这个习俗,一些事想不到,一些事一时办不到,我过意不去,闲着的时候便拾些干牛粪回来,阿拉布英也很高兴。1970年春节前,我们带来的粮食快要吃完了,他准备去旗里买粮顺便办点事,这一趟来去起码要一个星期。他问我除了粮食还买些什么?我想了想说买两条烟吧,我抽烟的历史由此开始。

阿拉布英不在的那个星期我一个人放马和做饭,现在记不太清是怎样熬过来的了。只记得那些日子我从来没烧好过火,因为捡回来的粪外表风干了,里面还是冻着的,点着後只冒烟难起火苗,我没能吃上一顿熟面条,这让我更加想念他,盼望他尽快回来。周围的蒙古包离我们都很远,附近又没有北京知青,我不会蒙语,便没有造访其他蒙古包的愿望。几天之中仅有一次闯进过一个当地牧民家,还与这位牧民下了一盘国际象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国际象棋。进到包里,毡子上摆着一副国际象棋,主人正在自己摆棋。寒暄两句後,他指着国际象棋示意要跟我下一盘,我摇摇头表示不会,他拿起棋子示意了走法,我并没有完全明白走法,以为和中国象棋的马走日、象走田等规则差不多,就与他走了一盘,下棋总比干坐着强吧。棋当然是下输了,语言不通更让我觉得尴尬。尽管在这个蒙古包里留宿能吃碗热面条,我也没久留,喝了点热茶就出来往家赶。我怕变天找不到家。

阿拉布英从阿巴嘎旗买粮回来给我带来了两条牡丹牌香烟,这个牌子的香烟五角一分一盒、群英牌烟五角一盒,是阿巴嘎旗当时最好的两种烟。从此以後,我净买这两种相对高档的烟抽。最初我还特别喜欢给人家递烟,好像这是与人交往所必需的。确实我多了一种与人搭话的方式和话题後,交往就不显得那么尴尬了。每天把马群圈回来,换完坐骑,我与阿拉布英便习惯性坐在雪地上唠唠,递支烟过去也是对他的尊敬与感激。我也点上一支,我们边抽边聊,很随便也很自然,从中我还能获得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抽烟也给我的业余生活多了乐趣,下午回到蒙古包到晚上睡觉,这期间有很多空闲时间,往常我们只有干坐着,现在烦了就抽根烟,调剂一下气氛。俗话说饭後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我的饭後可不止一根烟。我的烟瘾越来越大,烟抽得越来越多,烟屁股也舍不得丢,将其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接着抽,久而久之,这两指的指尖,甚至指甲盖都熏成了黄色。抽烟促进了我与牧民的交往,心态放松,愉快的感觉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身旁。

抽烟也有不便之处。那时候的香烟都是软包装,我与牧民一样,开始把烟与火柴盒都放在怀里,我的皮袍子里面还有外衣,我把香烟放在上衣兜里,牧民直接就放在怀里。即使这样,在马上颠簸久了,香烟在怀里揉来揉去,一盒烟尚未抽完也会被揉散,留下一身烟末。我後来曾从家带来一个带打火机的金属烟盒,很漂亮也很重,里面正好放下20根香烟,我用了一段时间。谁知它太重了,尤其是到了夏天穿单衣骑马时它在兜里上下跳动令我感到不舒服,所以很快就弃用了。看来现代化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草原,草原有草原的规则与生活方式。当然随着烟瘾越来越大,每日抽的烟越来越多,所抽的烟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抽得时间较长的烟是黄金叶牌,价格是0.25元一盒。黄金叶的烟丝黄、烟梗少、烟灰白,我很喜欢。那时有专门用于卷烟的纸,我也买过卷着烟丝抽,最差到撕条报纸裹着烟丝抽。慢慢的我对烟的包装没有那么上心了,专注于烟要足够。据说烟硬,痰就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逼中共不能逼太紧,逼急了中共上下同仇
2018: 冬冬,俺知道的情况是这样的
2017: 恭喜美国:总统要凌驾于法律之上了。破
2017: 特朗普的税改---监守自盗
2016: 淡紫:为什么半导体是美国的夕阳行业
2016: 美国制造业回流,三个万万没想到zt
2015: 洪承畴纪念园高调开张
2015: 加州枪击案说明:MSL的暴力行为,可以
2014: 巫婆四, 你个家庭妇女又在下面乱喷, 你
2014: 也谈陪审团和种族歧视 - 与ylord789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