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没有可用之人了
张鸣
晚清最後几年,一有急难,朝廷中人就会感慨,没有可用之人,满朝文武,找不到人才。在西太後的最後岁月,虽说改革,弄得乱七八糟,但却频频以光绪的名义,下诏让封疆大吏保举人才。可是,但凡有事,还是找不到可用之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朝廷连个带兵镇压的人都找不到,逼着陆军大臣荫昌亲自出征,而恰恰这个满人纨绔,干不了这个。
其实,清朝之大,人才是有的。但是,朝廷不肯用,不敢用。新政需要新式人才。但留学生,朝廷总是觉得不可靠,甚至有人说留学生都是革命党。其实,留学欧美者基本上没有革命党,留学日本的几万人,参加同盟会的,不过四五百人。即使这四五百人,真正靠革命吃饭的,也寥寥无几。那些被各地督抚认为不可靠的士官生,真要是被大用了,用好了,即使参加过同盟会的,也就把反心收了。阎锡山後来说他自己在留学日本的时候,就参加过同盟会,但回国之後,一直规规矩矩,直到辛亥天下大乱了,才被推举造了反,其实,蔡锷也是如此,他跟唐继尧这个士官生,都跟革命党没有多少关系。即使後来成为隐患的吴禄祯,其实也不是孙黄同人。至于那些被朝廷用得很好的留日学生曹汝霖、章宗祥之辈,则更没有造反的意思。
1903年,新政伊始,朝廷开经济特科,初试考完,就哄传说净是革命党,康党,然後就没有结果了。初试三鼎甲,梁士诒、杨度和张一麐,以当时而论,都是一世之雄,然而,朝廷一个都没有用。最後都被袁世凯收为幕中,後来都成了大人物。
载沣做摄政王之後,拼了命地裁掉汉人,任用满人。显然不是因为满人人才多,恰恰相反,到了那个时候,满人根本就没有人才了。跟西太後废掉经济特科一样,他考虑的恰是所用之人对朝廷的忠心。一个当家人,总是惦记着让人家效忠自己,还感慨没有人才,那就是扯蛋了。这种时候,效忠你的人,恰恰是无用之辈,除了溜须拍马,没有别的本事。
在古代的任何一个朝廷,一旦把忠心放在第一位,那么势必就挤满了阿谀逢迎之辈。稍微像点样的人,就自己靠边站了。因为有才能的人,不屑于跟这些无耻之徒为伍。而无耻之徒干事不行,但挤兑人,整人,却一个顶俩。人才就是不想走,也被挤走了。
任何时代,忠心都是相对的,当头的本是无能之辈,用人只用可靠忠心的,那就别指望真正的人才效忠于你。急难之时,无可用之人,就是一个宿命。多少人,待到人家打上门来,才知道自己原来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