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我!挝?尿!
每次听到相声《方言》里关于河南方言的这段对话,我都忍不住笑个不停。侯先生这里讲述的是哪种方言最简练。场景是半夜起床撒尿时和邻居的对话。河南话虽然容易模仿,但是侯先生对那种“土”音的把握,可谓淋漓尽致。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每每心领神会,赞叹不绝。
第一次听到侯先生的相声正是我装好矿石收音机的第一天,相声的名字已经记不得了,就记得侯先生打着舌头说:
“你别来这套,我懂!我爬上去?我爬到半道,你电门一关我掉下来?”
这是第一次接触侯先生的相声,那年代,电视里没看到过侯先生,收音机里中央广播说唱团的侯先生则无疑是最常出现的大师。
其实,我懂事的时候,侯先生已经不怎么公开演出了。能接触到的都是侯先生较早时期的录影、录音。活跃在荧屏上的则大多是侯先生的徒弟。但只要是侯先生的节目,无疑就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节目。才上小学的我,就清楚无疑的知道侯先生是相声界的大师级人物。
再后来,《儿童时代》里的一篇文章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大致是侯先生自叙的贫苦童年。一场说不清的疾病,每晚定点吐血,贫穷的母亲只能把砖头烧热了给他治病。
“为了生存,侯先生幼年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一度在北京的鼓楼和天桥一带表演,1940年赴天津演出并成名。从1940年起,一直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二人捧逗默契,相得益彰,合作长达20多年。侯先生生活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动荡的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艺人在政治上地位提高,侯先生加入中国广播说唱团,积极推动相声艺术去芜存菁的“相声改进运动”,使旧时代地摊茶社里迎合小市民情趣的相声表演,注入了更为健康的内容,焕发出空前的审美光彩。侯先生对相声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代表作品有:《婚姻与迷信》、《妙手成患》、《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改行》、《醉酒》、《戏迷》等。
其实,侯先生的艺术智慧与天赋远不止此。他以学唱戏曲流派唱腔和对各地方言的摹仿更为精到和拿手,《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和《改行》,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加之他的说演语言清新洗炼,台风从容洒脱,形成了颇具学者底蕴的儒雅风格,人称“侯派”。他本人也被尊为相声大师,备受艺坛尊崇。”
---------------选自《侯宝林的一生》
文革时期,侯先生自然逃不过厄运,一顶“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一次次把老人批斗凌辱。这恐怕是一心为新中国改良相声的侯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文革之后,侯先生本人淡出舞台,而他的徒子徒孙们则继续在台上挣扎,但显然是一代不如一代。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只有让我想到恶俗两个字。
其实在那个时候起,相声已经开始走向死亡。
一九九三年,侯先生因病于北京去世。在我看来代表着中国相声彻底消亡。如果要给相声这一传统艺术写一篇祭文,就从侯先生的离去写起吧。
侯宝林,最后的相声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