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吃米粉 (ZT) |
送交者: 纤云 2002年07月30日19:06:50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 单就米粉的形状而言,南宁粉条的大大咧咧与我们福建米粉的纤细大相庭径,它一条条或圆粗如筷子,或扁平如面条。如筷子的叫桂林米粉,如扁面的称南方河粉,但入口时都给人滑溜溜的快感。汤料中似乎多有辣椒、花椒和豆瓣酱出没,牛肉丁和炸黄豆若沉若浮,并星星点点地飘着麻油和棕榈油。其中辣得最强烈最痛快乃至最过瘾的一种叫“老友粉”,相传古时候某君偶感风寒,不料吞噬了一碗老朋友特制的河粉,辣得大汗淋漓,涕泪横流,结果风寒竟然无药而愈,不亦快哉,从此“老友粉”美名长传!我的同学晏健夫妻在美国定居多年,一旦回国,“老友粉”必定为南宁首日的美食!浓烈的“老友粉”饱含了多少故乡热辣辣的滋味。 桂林米粉和南方河粉之粗之扁,相形“卷筒粉”,可谓小巫见大巫。“卷筒粉”一陀有如眼镜盒一般,食客非得大嘴圆张,否则无法一饱口福。不过在品尝之前,我还是仔细欣赏了它形成的过程,先饱了一下眼福。 这是位于我下榻的金悦大酒店外街的一家姐妹店,姐姐负责招呼客人和收钱,妹妹则立于炉边,认真烹制每一道卷筒粉。现制现吃,当然更吸引人了。蜂窝煤炉火正旺,一口大铝锅蒸汽腾腾,锅面上蒙了一块白布,这便是点击卷筒粉成型的平台。这位手巧的妹子舀一勺米浆,均均地铺在热腾腾的白布上,不一会儿,米浆就成了薄薄的圆圆的米饼了。这个时候相当关键,只见她操起一把两尺余长的竹板,在冷水中浸了一下,然后迅速掀起软软的米饼,并将其卷起在竹板上。操作中稍有偏差,米饼就破裂成片,前功尽弃。桌上有口大碗,专门收拾那些失败之作,半碗的积累说明破裂还是有一定的概率。成功的米饼继而平摊在盘子上,随后就有早已备好的肉糜、笋丁、香菇碎等等丰富多采的佐料在米饼上纷纷登场,米饼将佐料们抱成一条,继而裹成枕状,“卷筒粉”算是大功告成了。上桌前主人往卷筒粉上浇了两小勺稠稠的汤汁,酸甜酸舔的,曰“枇杷酱”,是事前用捣烂的枇杷或西红柿烹制成的羹汤,总之,一切为了更滑溜、更可口,更丰美。两筒“卷筒粉”,佐一碗大骨青葱汤,基本上可挡一顿午餐。迅捷、营养,可口,真是物廉价美。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快餐”和“洋快餐”俩语词是近年时尚的写真。不过我以为过去传统中华的生活节奏即使再慢,也有急如星火的时候,断断少不了对快餐的需求, “卷筒粉”不啻为其中之一种,(当然也有的是为满足口感的丰足,而形成了潜在的快餐。)它与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包子、春卷、光饼们属一家子,如要给它更确切的定位,该是桂系“老快餐”了。只惜“老快餐”一词尚未派生,尽管在人类食之天地中它们绝对是洋快餐“汉堡”和“比萨”们的老前辈。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