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老本说“对大多数人来说, 理想是制造生活麻烦的东西。让孩子念太多的书往往得不偿失”。那么让孩子学太多东西呢?
中国人有“从小看大,三岁看老”的说法。说的是三岁就能看出孩子的将来。所以,大人们常常问小孩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有的人说,这样问是想看看孩子有什么理想。好对症下药去培养。我也被问过很多次。长大后才知道,那个“什么”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理想。
我们家父母那一辈人多。过年过节总是聚在一起。孩子们会从长辈手中获得礼物。但同时你常常听到的就是这句话。据说我的回答总是在变。三岁的时候,我对小姨说长大要当蛋糕师傅。理由是可以每天吃到好吃的蛋糕。四岁时又对舅舅说以后要开玩具店。五岁时希望能在动物园做管理员。六岁时又要当幼儿园老师了。总之,与我表哥表姐们的科学家,画家,钢琴家,博士等等伟大理想比起来,没有一个上档次的。搞得我父母诚惶诚恐很没面子。以至于不管我是否喜欢,就把我送到美院学绘画。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五棵松。每到周日早上,我都得被早早提溜起来,背上画夹先乘地铁,再换汽车地折腾。那时最怕过周末。每次我都拉着小脸一路不高兴。大人们总是用手指一指旁边那个同样背着画夹的男孩或者背着雅马哈电子琴的女孩说,你看人家也是去学习的。不学将来怎么办。我稀里糊涂地似乎明白了这就跟每天去学校一样。不然就没有了未来。后来因为我父母要出国。这样的日子才结束(出国好像重于一切)。这期间,为了能让我全面发展,我还参加过一个舞蹈班,也砸过几天我表姐的钢琴。拉过几天小提琴。打过乒乓。对对,还学过写大字。
尽管我也有自己的理想。但生活告诉我理想就是憧憬一下的事情。很难真地实现。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幼儿园老师。这种愿望随着年龄增长在不断地膨大。我喜欢小孩子。据说我上幼大班的时候就帮老师去照顾小班的孩子。上小学时,一到周末,我就往小姨家跑。因为她有了孩子。十四岁那年我家搬来个邻居。有一个两岁的特别可爱的男孩。我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在家没有。要是没在,我就跑去幼儿园把他接回来。摸着他的嫩嫩的小手和胖胖的脸蛋,逗着他说话非常开心。他们家搬走了以后我很失落。有一年夏天,去北戴河。没住两天,同一栋楼里的小孩子就都不跟父母了。连四岁的都来问“东城姐姐,什么时候去抓螃蟹”。现在想起来才明白原委。
在一片“师范没前途!舞蹈是青春饭”的声浪中。我去读了医学院。毕业后直奔美国。出国是重于一切的。博士毕业时,外籍学生多是由父母来参加毕业式的。我来的都是同学和朋友。有人问我什么感觉?我说“跟昨天没什么区别,待会儿还去蹦迪”。07年夏天回国,我们的大家庭再一次聚到一起。所有人都为我的博士头衔兴奋。尤其是那些还在读中小学的孩子们。看我的时候,眼里满是羡慕。为了不扫他们的兴,我没敢对他们说“其实我想去幼儿园当老师”。我知道我不仅不敢大声说出来,而且也许这辈子都只是想一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