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藏地行旅(续):一名旅行者眼中的阿坝
送交者: 绿茶 2003年09月01日21:34:41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藏地行旅③:雪后郎木寺

1、风景总是在路上

美好的总是短暂的,让人震撼的拉卜楞也不能使我们停止脚步,对于自助旅行,时间是最重要,前面的路还很远,我们决定于当天下午就包车前往郎木寺。从夏河县城出来没多远,就进入桑科大草原腹地,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其感动程度绝不压于面对辽阔的大海。

草原是藏民的生命,他们栖息在这里放牧,生活,表情看起来是那么满足,在如此辽阔的天地,人的心胸怎能不随之开阔,心情怎能不舒畅,我羡慕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看似平坦的草原并不平坦,通往郎木寺的路崎岖难走。我们乘座面的没有减震装置,所有人被夸张的上下左右震动,还好窗外景色迷人,平静,让我们多少减轻一点辛苦的滋味。

风景总是在路上。这是我一生走过最困难的路,最美的路,最难忘的路。听同伴说,以后的路都将是这么美。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旅行,其实就是在路上。目的地是整理和释放这一路美景的驿站。所谓幸福,不过是一路颠簸地走在辽阔无边的路上,欣赏着窗外的美景。

2、平静之后是感动

到达郎木寺已经是夜晚,我们已经筋疲力尽。夜晚,平静地度过。从北京出来,我们就处于亢奋的状态,没有一个夜晚是平静地度过的,总是闹到很晚很晚才舍得入睡。郎木,在藏语中有“仙女”的意思,今晚就让我们在梦中和仙女相会吧。

窗外人身嘈杂,我梦中的仙女乘驾而去。从睡袋中钻出,探头向窗外,一种感动袭了过来。五月的天,窗外白茫茫一片,下雪了。我是南方的孩子,对雪有种特殊的感情和期待,加上今年北京没下雪,能在这里看到雪白的天地,真是感动的不行。暗自庆幸昨天明智的选择,提前来到这里,要不就看不到这千载难逢的景观了,别说见不着,没准雪后路滑,想来都难。

3、雪后郎木寺

郎木寺地处四川和甘肃交界,一条白龙江顺坡而下,北为甘肃塞赤寺,南为四川格尔底寺,统称为郎木寺。和拉卜楞寺比起来,郎木寺显得很小,无论是规模还是气势。但是这里地势优越,在两山之间,显得幽静,乡民和寺庙混居,协调而合理。不像拉卜楞那么喧闹而繁华。我喜欢这里的感觉。再加上一场大雪,更增加了我们游览的兴致。

藏红,土黄,青山,白雪,这几种颜色构成一种绝妙的景观,感觉进入仙境。山披着白花花的晨装,散落在山坡上的寺庙,有藏红的,有土黄,像口红,像胭脂,也像一个个修制精美的小花。远出有一大片森林,雪花披在树上,像遮着云雾。我见过雪,在城市,在乡村,但那所有的一切,都没有这次在山里,在藏传佛教寺庙间见到的那么合拍,那么惬意,那么另我感动。我想,这难道是拜佛光所赐?这真是神奇。这时候,照片不能说明什么?文字不能说明什么?只有内心最强烈的感受,我的生活何等幸福啊!

4、所谓幸福?

所谓幸福,不就是经过长途的劳累,看到一片白花花的大雪披在山上,寺庙间,乡村里,路上,留在我的记忆里吗?所以,我选择了旅行。 藏地行旅④:在黄河边发呆 文/绿茶

领教了甘南颠簸的路,从郎木寺到玛曲,我们包了一辆三菱越野。雪后,路上非常泥泞,而且更艰难的是,需要翻过两座大山。在第一座山的山腰,我们几乎绝望了,眼前一片巨大的泥泞路简直不可逾越,想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陷进去,要么划下去。好心的回民司机愿意为我们试一次。我们从车上下来减轻一点重量,看着车加足马力,冲向那一片泥泞,司机师傅水平实在一流,左右转动着方向盘,不至于让轱辘陷进去。汽车终于走出了泥泞,带我们继续奔向前方。不知道前面还会碰到什么困难?翻过第一座山,迎面碰见一辆面的载着一群旅行者过来,我们才终于对行程有了信心,因为面的可以过来的路,我们的车肯定是没问题。

两天来,见到都是宽旷的大草原,而进入高山,又是另一翻美的感受。从高山俯视,草原显得更开阔,山的后面,一座座雪山像波浪一样,随着我们的起伏而波动,只有牦牛在静静地吃草,它们是主人。翻过了高山,天空变的晴朗,路也比原先平坦了许多。有人唱歌,有人睡觉,有人发呆,有人和司机师傅攀谈。中间停了几次车,为了留下那美丽的景色。在路上,这一次是畅快的。

玛曲,黄河第一弯

我们的母亲河,你从遥远的青海翻山越岭流到渤海。你带来了生命,孕育了文明;你偶尔平静,偶尔怒吼;你清澈过,又浑浊了;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渴望走进,感受你的魅力。

火车到兰州,我看到了黄河,我惊讶于她的狭窄,她的平缓,她的浑浊,看起来发红。这就是我期盼的母亲河吗?

车到玛曲,我们第一时间去了黄河边。她看起来那么清秀,平静,没有一点杂质,在群山环绕下,她很安详。这幅景象我觉得熟悉,似乎在梦中,或是在画中见过。

我的朋友古清生,参与了“走马黄河”,回来写了一本《黄河弯,黄河长》,用他的文字触及了黄河的各个角落,其中就重点突出了玛曲的黄河弯。临行前他还跟我说,到了玛曲一定要好好去品位一下黄河。发源于青海的黄河,弯弯向东流,但是到了甘肃玛曲,或许是出于对家乡的眷恋,一个大拐弯又回到了青海。

黄昏,黄河边……

夕阳下,宁静的黄河更平静了,感染的我也有点昏昏欲睡。我是江南水乡长大的,对于水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尤其是在大西北,看到这么清澈的黄河水,冰凉透骨,这是何等的兴奋,我甚至有跃入水中畅游一番的冲动。

你见过群山环绕着一大片草原,草原中流淌着一条清澈的河流吗?我见过,她此时就在我面前,我就站在黄河岸边。

所谓幸福,不就是放下一切世俗,在黄昏,黄河边,对着夕阳发呆吗?

认识黄河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黄河像一个“几”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黄河流经9个省(自治区)。上高中的时候,自己翻地图并记住了黄河沿岸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水库(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上大学的时候,北上求学,火车经过济南第一次看到黄河。这是我对黄河的认识历程。今天,我亲自站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我觉得我已经认识她了,我们的母亲河,她很伟大。

伟大的河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家,有水的地方就有财富,有水的地方就有文明。黄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

在兰州的时候,哥哥(他在兰州很多年了)开车带我游览了40公里长的“黄河风景线”,有“西北外滩”之称。两岸的繁华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城市。在我的印象中,兰州是一个落后的,污染严重的城市,而亲临之后对兰州的印象大为改观,这里不仅繁荣,而且干静、漂亮。我想,这应该是拜黄河所赐吧。黄河沿岸还有很多大型的城市,如银川、包头、郑州、开封、济南等等,想来这些有黄河哺育的城市其繁华程度应该也不错,可惜我都没去过。

一条河,她如果和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洲的命运息息相关,那这条河就是伟大的。就像长江、黄河之于中国,尼罗河之于非洲,多瑙河、莱茵河之于欧洲,亚马逊之于南美洲、恒河之于南亚,媚公河之于东南亚。

河,其实是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藏地行旅⑤:阿坝·一个有故事的人 文/绿茶

只所以选择名不见经传的阿坝县,而没有选择去大名远扬的九寨沟,是因为同伴中的一个在阿坝的朋友阿戈(萨布旦),他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18岁入寺当喇嘛,28岁还俗,现在主要从事摄影。没想到这次的选择给了我们最深刻的记忆,在阿坝的两日是我们此行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旅途。

从玛曲到阿坝,需要坐12个小时的长途车。在玛曲的当晚,我们去车站问票的事,结果售票员告之票已经售空,这给我们很大的打击,如果站着过去,这可是很要命的事情。第二天早上,我们5点就出发去车站,希望能出现奇迹,终于,还是拖别人给我们弄了5张座票。

由于连日来的睡眠不足,我们都睡着了,顾不上依然美丽的路上风光。中午十分抵达齐哈玛大桥,用午餐。齐哈玛大桥是三省交界处,北边是甘肃,南边是四川,西边是青海。过了大桥就进入青海界,经过青海的九治县在绕回到阿坝。

这次西北之行,我所见所闻对我而言都很新鲜,就像在齐哈玛大桥见到“日晕”一样。天空湛蓝,白云朵朵,太阳周围很大的面积,漆黑一片,围绕太阳,两个像彩虹一样的光环,呈放射状,真是美妙壮观。这是我至今所见最美丽的天文现象。问当地藏民,是否经常有这种现象,他们也说第一次所见,我想,我们是幸运的。

在阿坝,只所以说收获最大,是因为我们的藏族朋友阿戈,因为有了他的指引,我们深入接触了藏传佛教和藏地民居,领略了藏族这个伟大民族的精神实质。他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两日来,我们听了他讲述的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都让我们对藏族和藏传佛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在后面的文字中会把他讲述的故事穿插在我的游记中。他不仅会讲故事,他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先来认识一下我这位藏族朋友吧!

有故事的人

---我们的藏族朋友萨布旦(阿戈)

由于旅途的不测,到达阿坝已经是晚上8点多,阿戈已经在车站恭候多时。初见阿戈,微胖,流粗粗的胡子,穿花格子衬衫,登山鞋,戴灰色破旧的帽子,这个装束不像几日来见过的藏民,他,土生土长的藏民。

阿戈的家就在车站的正对面,一个不小的院子。登上木头搭的楼梯,客厅很大,几个沙发并排着,坐着几位看上去也是旅行者摸样的人,后来知道,她们是阿戈的朋友,日本女孩。阿戈家里经常有这样的朋友,因为阿坝没有被开发,在四川及其他的旅游手册上,看不到对阿坝的介绍,这里规定外国人不许露宿,所以,很多外国旅游者都跑到阿戈家来。

阿戈说不太流利的汉语,但英语说的很棒,他没上过正规的学校,18岁入寺当了喇嘛,主修因明,也就是论理专业(相当于现在的逻辑学),同时附修天文和时轮金刚,28岁才还俗搞起了现在的摄影。他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写一本藏语的摄影书,让更多的藏族人民了解摄影,热爱摄影,把藏族美丽的人文景观存留下来。

他认为,摄影是世界的语言。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也许他们的语言,文字是不通的,但是摄影,一定是相通的。他的摄影技艺全数自学,99年,他独自骑车去拉萨,目的是为了学习摄影,结果,西藏的摄影家们让他很失望,什么都没学到。于是他改变想法,发起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西藏—成都骑车行。一路上,他不仅宣传环境意识,同时摄影和记录,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民间材料和摄影作品,他在家给我们放幻灯片,那一幅幅震撼心灵的照片,的确让我们对藏族的神秘有了更深的认识。

出于对世界和佛教发源地的好奇,89年的时候,他只身去了印度和尼泊尔,旅行、学习,他对佛教有很深的感情,即便现在不当喇嘛了,他依然钻研佛教知识。在我们两天的行程中,他向我们讲述了很多佛教的知识,的确受益非浅。

今年,听说阿坝对外开放了,阿戈正在忙着把他家的院子改建为一个旅馆,供旅行者住宿休闲,他对旅馆的定位很清楚,旅行、摄影和宗教主题。房间不一定很豪华,但一定要舒适,茶楼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可以聊天,喝茶,看幻灯,办宗教系列的讲座。他收集了包括民俗的、宗教的、野生动物以及各类藏族各种资料和物件,这些都将是将来旅馆的主要展示。我们走的时候,他家后院已经动工,他希望我们明年再去,看看他的家,他的旅馆,他梦想的一切。

-------------------------------------------------------------------------------- 藏地行旅⑥:阿坝·藏传佛教圣地 文/绿茶

让我们惊讶的是阿坝县居然有四十多座佛教寺庙,包括了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和藏族苯教,分别是宁玛派(红教)、格鲁派(黄教)、葛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觉囊派和藏族本土的苯教。先前我们奔波数百公里仅看了拉卜楞寺和郎木寺两座寺庙。而在阿坝可以一网打尽。

在甘南,进寺庙都要买票,很多地方不允许拍照,一些重要的仪式不允许参观,大有走马观花之感。在阿坝,所有的寺庙不设门票,我们参观了很多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活佛、喇嘛有很深入的交流,听了很多佛教的故事。这是我推崇阿坝的原因之一。

1、萨尔岗寺

萨尔岗寺属于花教,住持突尔坦是朋友阿戈的舅舅,先前在阿戈家喝茶的时候见过他,以为是很普通的老喇嘛,没想到他是住持,而且是活佛。

寺院的住持一般有自己私人的经堂,突尔坦活佛就是在他私人的经堂里接待了我们。经堂不大,但看起来很气派,供奉的几座佛像都是从尼泊尔请过来的,堂内藏有大藏经一部,及历代喇嘛修研大藏经的著作若干。墙上挂满了名贵的唐卡,每个唐卡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命运,突尔坦活佛向我们一一讲解,阿戈给我们翻译。

文革时期,萨尔岗寺遭到很严重的破坏,众多的铜像被掠走,数以万计的唐卡被烧毁,现在保存的都是文革后从民间或其他寺院收集来的,其中最多的是花教创始人贡觉杰布及五大弟子的画像和故事。我们注意到有一张唐卡一角是补起来的,色彩和新旧程度有很大区别,活佛说每次看到这张唐卡都会想起文革时期。

应我们的要求,突尔坦活佛为我们身边的饰物开关。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抓着大米撒向饰物,短短几分中,开关完毕。据说,开过关的东西带在身上可以给你带来吉祥,因为佛已经赋予它一种神奇的力量。

活佛在起居室招待我们喝酥油茶,桌子上摆这各种藏族当地的食品和各种饮料,我们围成一圈,向活佛请教着各种问题,他一一回答并向我们讲解关于藏传佛教的知识。我们轻松畅谈着。后来,来了几位藏民请突尔坦活佛去做法事,我们只好和他告别,临行时,他送了我们每人一张开过关的唐卡。

在萨尔岗,收获不少。

2、东日寺

在东日寺,我们很幸运地赶上喇嘛们正在制作“坛城”,“坛城”是藏传佛教很重要的仪式之一。在郎木寺的时候,我们见过坛城,可惜当时仪式已经结束,“坛城”里堆着柴火燃烧过后的灰烬。“坛城”是一座城,也是一个世界。仪式当天,请来各路神仙,他们掌管着人类和万事万物,这一天,每位神仙向佛祖报告他掌管世界的情况。

“坛城”内方外圆,内为城,外为佛光。整个制作过程,四位喇嘛需要历时两个多月,每一道工序都细致入微,每一个部位都精美绝伦。制作材料是山里的砾石,磨成粉染上色,利用一个很细的铜管,轻微的震动以使颗粒撒出细细的线条,绘制出精美的图案。

“坛城”仪式结束后,要焚烧送走各路神仙,喇嘛们费几个月制作出来的作品也宣告消失。这或许是世界上生命里最短的艺术品了。据说美国曾请西藏的喇嘛做过一个“坛城”,花了3千万美金。后来,美国人把“坛城”用玻璃密封起来,供游人参观,赚了很多钱。

刚好中午,喇嘛们请我们去僧舍喝茶。僧舍很简陋,一张床,一个锅炉,上面随时热着酥油茶。他们拿出一种据说专门待客的食品,由酥油、青稞和奶渣共同制作而成。由于我们始终记不住藏语的叫法,干脆叫它“藏族巧克力”。味道很怪,吃着有点不习惯,但同伴们都说很好吃。

3、郎依寺

郎依寺是一个苯教寺庙,在一片荒凉的山腰上,是现存最大的苯教寺庙。苯教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前藏族的原始宗教。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天神和自然物。佛教传入中国后,苯教吸收了很多佛教的教义,建立了苯教教义,但基本上已经和佛教雷同。但为了区别于佛教,采取了一些反佛教的做法,最明显的就是苯教逆时针方向转经。

在郎依寺,我们有幸看到了久仰的“辩经”。喇嘛们列队在一个大操场上,辩论者坐在地上,提问者站其对面,口中念念有词,击掌表示提问,辩论者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对提问者做出回答,双方持续而激烈的辩论者,其情形比“大专辩论赛”要精彩许多。

郎依寺住持带我们参观了大殿,向我们讲述了苯教的一些知识。其中和佛教有明显区别的是,苯教分显宗、密宗和大圆满三个阶段修炼,而佛教好象只有两个阶段。苯教历代宗师中,有三十多位修炼成大圆满。

郎依寺的结构和先前看的佛教寺庙也略有区别,不管是外部结构还是内部气势,都没有佛教寺庙那么雄伟,这也许和苯教势力在慢慢减弱有关。

4、安斗寺

安斗寺是阿坝现存最古老的寺庙,有700多年的历史。建寺的活佛一生修建过108座寺庙,这是第一座。由于古老,显得破落不堪,由于古老,规模看起来也很小。现在来寺里朝拜的藏民也越来越少,喇嘛也不多。

他老的没有力气向我们讲述他的故事,我们也就没再打扰下去。望着土坡上古老的安斗寺,我想,他真的老了,看不到挺拔的身躯了。那么,就让他静静的休息吧,不要再打搅他了。

5、格尔登寺

格尔登寺是我们在阿坝参观的最后一座寺庙,因为他就在县城的西北角,要去很方便。他是格鲁派黄教寺庙,是阿坝地区现存最大的寺庙。在我看来,他的规模和我先前见过的藏传佛教六大寺庙之一的拉卜楞寺都差不多。其实,他是郎木寺的分寺,但现在的规模比郎木寺大很多,可见,在阿坝,佛教势力是如何强大,阿坝人民是如何虔诚。

来到格尔登,阿戈就像回到家一样,因为毕竟他在这座寺庙生活学习了十年。一路上他频频和师兄弟们大招呼,看了很让人羡慕。他让我们四处转转,他去看望恩师,听说他恩师最近病了,正躺在床上。

可能是连日来参观的寺庙太多了,对一般的寺庙已经不像刚开始看到时那么兴奋了。但是在格尔登,我还是不由地激动。这是几日来见过最雄伟、壮观、气派的寺庙,每一座大殿独立成气候,又和总体结构那么和谐,建寺庙的设计者一定是位完美主义者,不然,不会有这么高雅的美学感受。尤其是远近闻名的大白塔,更是气派雄伟,让人望塔兴叹。

……………

短短的阿坝两日,参观了五座寺庙,已经让我对阿坝另眼相看,阿坝,无愧于藏传佛教圣地。这个神奇的民族,他和他们的宗教是那么神秘却感染人,短短地两日接触,我已经开始喜欢上这个民族和他们的宗教,理解了他们的虔诚和他们的生活。我想他们是幸福的。

所谓幸福,不就是在阿坝的两日里,我的旅行和我内心的感受? 藏地行旅⑦:一名旅行者眼中的阿坝 文/绿茶

如果把这次藏地旅行算作一次完美的旅行的话,那阿坝应该是旅行中的高潮,因为它是藏地非常罕见而完整的标本。拥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宁玛派、格鲁派、葛举派、萨迦派、觉囊派)和藏族苯教计四十多座寺庙,保留着建筑科学,讲究实用的藏族民居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是我此前走过的藏区中所没有的。刚到这个古老的小县城时,感觉自己从新世界边缘走到旧世界中心。

阿坝州是四川旅游的热点区域,而阿坝县是一个旅游盲点,据我的藏族朋友阿戈说,阿坝县是四川唯一没有对外开放旅游的地区,至今,都不允许外国旅游者过夜。我们在的那几天,没有碰见除我们之外的旅行者。正是因为这样,阿坝县才保留了它自然而淳朴的藏地风情。关于它,我要说的东西太多,所以都不知道从那里说起。

在阿坝,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这里的民族气息。作为一名旅行者,一名过客,即便用再大的热情仔细的观察也只能了解这个地区,这个民族的一鳞半爪。我甚至放弃了想把他们表达出来的努力,尽管我可以以旅行者的视觉话出一张草图。

闲步大街,随着人流从一家商店到另一家商店,就可以感受到当地的民俗和传统。他们似乎蜂拥而来,从四面八方压迫着你。而这种美妙的感受正是我旅行所追求的,可以使我对这个城市,这个民族了解的更多深入,审视它,感受它,一天到晚由着性儿反反复复地欣赏它。

尽管大多数现代化城镇都想方设法把城市建设的舒舒服服,然而,无论走到何处,总是人潮泛滥。黄昏,当你散步于公园,你会发现大批的人群擦肩而过;当你在一个阴暗的角落徘徊,也总会有闲逛的人搅和你的清净;甚至你转入胡同或小街,都能看到人头攒动的窗户;拥挤的小道内停满了汽车。

然而在阿坝,眼前一望无际的草原,辽阔,壮美,说它有多美就有多美。更让人赞叹的是,那些古老的寺庙和传统的民居点缀其间,赋予他一种和谐。这个场景中每一种成分都显示出那壮丽的美,也显现出这个民族的独具魅力。再没有一个地方能造出如此实在的景观了。

朋友阿戈是土生土长的阿坝人,曾当过喇嘛,现在还俗干起了专业摄影。在他的向导下,我们参观了一座座寺庙,拜访了一户户藏民的家。在我们去阿戈小舅舅家的路上,看到一户人家正在盖房,我们停下了脚步,用眼睛和相机观察着他们。

勤劳的藏族妇女笑迎着我们,一群小孩也好奇的围观过来,在我们用相机对准时又纷纷散去,这场景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对什么都好奇的小心灵。妇女们用竹框来回运土,男人们用他们健壮的手臂将泥土建成坚实的土墙。藏族悠扬的歌声衬托着劳动的气氛,这场面,温情感人。

藏民告诉我们,他们的房子坚实耐用,能经受再大的风吹雨打,这样一座房子,造价在十几万到二是几万不等,墙上画的红黄白等线条代表吉祥,房内全部木结构,一楼供牛羊栖息。进门往左,沿楼梯上到而楼,两边厢房堆放杂物及牛样饲料,过道走廊挂有很多转经筒,每次经过都顺手转经。拐过屏风是厨房,厨房位于屏风后面,屏风的橱窗里摆放着各种陶器。正对着是客厅,有沙发和木制茶几,茶几旁边放着精致的烽火炉,炉内长期热着酥油茶和砖茶,有客来可以直接饮用。

客厅两边是卧室,室内很简陋,没有床,没有装饰,人们就躺在厚厚的藏族地毯上入眠。阁楼是藏民最引以为毫的地方,那里设立着经堂,藏族人每户家里都有,只不过豪华程度不同。经堂内金碧辉煌,正对着墙上立着成百上千的佛像,墙壁四周挂满了唐卡,每张唐卡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房顶的石柱上画着各种佛教故事和佛像。比起简陋的客厅和卧室,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同一个屋子里。虔诚的藏族人民把一生的心血全部花在经堂里。

藏族人民以放牧为生,牛羊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朋友阿戈的舅舅已经摆脱了传统的生存方式,经营起商品流通,来回奔波与尼泊尔、印度和阿坝之间,通过商品交换获取经济利益。据他介绍,现在从事这种买卖的藏民已经有很多,还有很多藏民以手工制作藏族饰物为生,他们有很高的技艺,可以创造出各种精美的民族饰物,阿坝县城几乎全部是这种商店。

阿坝是个待开放的地区,据阿戈说,今年开始,阿坝有可能对外开放旅游,他也正在准备把家该为旅馆,供旅行者食宿,旅馆的主题定为旅行、摄影和宗教。他是位有心人,利用地域的优势收集了很多主题相关资料,拍摄了很多民族风情的照片,他梦想有朝一日人们能够通过他这里了解阿坝,认识阿坝。

两日的阿坝逗留实在是太短太短了,可以说对于阿坝,我写的仅仅是第一印象。然而,就是这第一印象已经在我心中激起万端感触。本文就是在这种魅力尚未消减之际重新玩味的结果。相信等阿坝正式对外开放后,会有更多的旅行者踏入这片令人赞叹的土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处男要不得
2002: 天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