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进化论 |
送交者: kulturo 2003年11月06日19:02:34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写诗,对对联,古代讲平仄,平是平声,仄是上、去、入声。唐代有入声,可是宋代中原语音已逐渐失去了入声了。现代人做格律诗,为了平仄对仗,就要查工具书,弄清字的古音。文言在先秦是口头语言,鲁迅先生认为二者不一定一致。中古以来做古文的人,已经有书面与口语的差异在为难了,再高超的作家也不能写出先秦的文风。唐代的“变文”即白话,而白话文在三十年代还有人反对。鲁迅先生提倡白话文和大众语,是汉语发展史上的大功臣。汉语在字面统一的局面下,各地的读音不同,许多方言不能互通。不少不同的语言之间反而可以彼此听懂。语言分化为方言,方言可以发展为语言,如古代拉丁语方言变成了现在的罗曼语诸语言,起初各方言差别应是很小的。 英语是有词形变化的“屈折语”。古英语(450-1150年)名词、代词、形容词各有5个格-----主格、生格、与格、宾格、工具格。形容词有强变化与弱变化之分,在性、数、格上与所修饰的名词一致。动词有强变化与弱变化之分, ridan (=现在的ride)有13个不同的词形。这些现象可以有俄语和德语中来认识。现代俄语比古英语复杂的是性、数、格和动词变化。一个俄语动词理论上有二百来个变化的形式,但俄语时态很简明。德语与英语同属日耳曼语族。现代德语比古英语简化了一些,仍有4个格,动词要变化,形容词和名词要性、数、格上一致。 中古英语(1150----1450年)格的形式趋于简化,逐渐用介词表达语法意义。语序从OVS、OSV、SOV等形式并存过渡到以SVO为主(S:主语,V:动词,O:宾语)。 英语的演变有向孤立语(如汉语、越南语)看齐的趋势。Peter likes Jane. 和Jane likes Peter.语序不同,意思相反。不少虚词的作用比多数印欧语更重要,原先用词尾表示的许多意义更多地用介词、副词、连词等表示,与无词形变化的孤立语靠近了。虽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本族语优美,语法范畴恰到好处,但是性、数、格和变化果真一个都不能少吗?强变化(不规则变化)有什么意义呢?难学有什么好呢? 大同语(Mondlango)给我们满意的答案。名词的性只要自然的性,语法的性是多余的,数必不可少,格可以舍弃。形容词是修饰语,不必变化,只要起修饰作用,又有形容词标志就够了。动词变位是可以简化的,每种时只要一个词尾多好!拼读完全规则,“一音一符,一符一音”,英语无法相比。词形变化完全规则,无一例外,还要什么“不规则动词表”之类? 大同语的简单时态与俄语一样简明,时态词尾只有-an(现在),-in(过去),-on(将来)三个,还有-uz(虚拟式),-ez(祈使式)两种语气词尾。复合时态由“esi(是)+分词”构成。主动分词相当于英语的现在分词,esi的不同时式与主动分词形容词构成被动语态。被动分词相当于英语的过去分词,esi的不同时式与被动分词形容词构成被动语态。这些形式表达的时间差别十分精密,是民族语言难以比拟的。印欧系诸语言在复合时态构成上不尽一致,有的情形是这种语言不许可的结构却在另一语言中大行其道,令“普遍唯理语法”无可奈何。大同语用esi,消除了上述弊病。英语的分词可以做多种成分,起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作用,但一般学习者对此感到力不从心。大同语明确标出分词名词、分词形容词、分词副词,不是麻烦,而是更科学更易用。必须注意,大同语的复合时态不能与英语对号,不要误解。复合时态在口语中可以不用,在必要时才用。 自然语言的进化是比较慢的,不完全规则的。像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冰岛语“纯语运动”赶走外来词,俄语减少字母等人为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语言的某些特征。但是,要让俄语放弃变位,让英语读音与书写完全规则,让德语不要性、数、格,是本族语者决不会答应的。一种中立的、科学的、简便的国际辅助语,正好肩负了这样易学易用、有利于不同语言使用者沟通的使命。大同语的优势应当被公众知道和理解,进而热心地应用、推广。 2004年欧盟工作语言将达23种,翻译组合达253种。由于民族自尊的关系,谁也不肯在语言问题上让步,但耗费在翻译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多么巨大啊!讲求效率的人们为什么无动于衷?有识之士如果选择国际辅助语,每人只学一种外语,比如大同语,足以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士自由交流!任何国际会议、学术刊物采用大家都精通的大同语,翻译组合就少得多,节约出来的财富干什么不好啊?知其可而不为,算明智吗?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