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怎一个“韧”字了得
送交者: 朱蓬蓬 2004年09月30日16:06:16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怎一个“韧”字了得
朱蓬蓬
自杨振宁回国在清华园定居以后,我们已经听到了他的好几个讲话。尽管他是研究物理学的,但我们所感受到的却是他爱祖国爱人民的一片爱心。
杨振宁说:“传统中国文化的韧性与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是中国在过去20年能够崛起的重要因素。”他在解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时指出,中国的传统是人本文化。人
本文化是基于人和人的关系,讲究忠、孝、恕、仁等观念。而西方的传统是神本文化。神本文化是基于人跟神的关系,所以它的发展方向是个人主义方向。
人本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坚韧、温顺、勤俭的民风,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这些加起来就造成了中国今天崛起的奇迹。
杨振宁在讲到近代科学时说:“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振宁认为,人类的思维方法有归纳和推演法,近代科学就是把这两者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的归纳法来源于《易经》。《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中华文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
但国内易学研究权威学者对此说法提出质疑。著名易学专家刘大钧教授认为,杨振宁的演讲“有很多常识性错误”。对此,文博说:“目前对易经的研究,除了若干考古学成果,实在乏善可陈。市面上各式各样与易经易学相关联的神怪之书(预测、算卦、风水、看命等)实在太多,而一些所谓易学大家名家的易经易学研究,或是迎合这种神怪市场,或是完全脱离现代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使大量的有限资源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讨论之中。最可笑的是还专门设立了易学研究的所,谓人文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他们取得的重大成果,到底有多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呢?中国社会最需要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而现在的易学研究恰恰是在走另一条路,不少研究者借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来弘扬易经易学,实际上不过
是替自己的研究找了一件护身衣而已。他们要么炒剩饭,要么故弄玄虚,与我们这个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的时代不协调。想想若干年前的气功热和特异功能热,就应该深刻反思现今的易学或易经现象,至少应当使现代的易学和易经研究走上科学的轨道。
从一个“韧”字的肯定到对《易经》的批判,我们普通老百姓虽然只懂一点常识,但却认为杨振宁讲得好,讲得对。他,一位80对岁的科学家,经过慎重考虑回到祖国,这件事的本身就说明祖国是有希望的,有伟大的前途的,中国共产党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出了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更可以看出“韧”性的实在。一个“韧”字实在了得。
希望有关方面能把杨振宁的讲话广为印发传播。
2004年9月30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京城杂忆 -- 之八
2003: 我家老婆得了嫁人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