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
不少人认为,饮食口味偏重(麻辣、油腻)易诱发大肠癌,医生也劝告人们尽量不吃或少吃辣椒,以远离大肠癌。然而,湘川地区居民口味很重,好吃麻辣, 但两地却不是大肠癌高发区。相反,苏浙沪粤港澳地区居民饮食清淡,基本不吃辣,却成为大肠癌频发地。更让人不解的是,吃辣的湘川地区在中国癌症分布地图上 榜上无名,而不吃辣的苏沪地区是胃癌高发区,同样不吃辣的粤闽地区则是肝癌高发区。莫非辣椒与癌症发生存在某种相关性?
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临床调查杂志》(JCI)发表研究论文称,辣椒所含的辣椒素(也称辣椒碱)可以显著降低小鼠患大肠癌的风险。
肠 道上皮细胞膜离子通道TPRV1是一个钙离子通道,它能感受热、酸和辣等刺激信号,由此引导细胞作出防御性响应。它最早是在感觉神经元表面被发现的,曾被 称为疼痛受体。某些致癌因素(如慢性炎症)可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导致TPRV1及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相继活化,后者反 过来再抑制EGFR活性。辣椒素通过TPRV1启动该信号转导通路后,便以一种负反馈调节方式阻断EGFR的肠道肿瘤生长及发育促进作用。
TPRV1 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缺失或突变所引起的功能障碍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当小鼠肠道的TPRV1基因被敲除后,其大肠癌发生率显著提高。在人大肠癌标本 中,可检测到大量的TPRV1基因突变。用辣椒素治疗小鼠大肠癌,可以使肿瘤大大缩小,并延长生存期达30%。
南京市中医院结直肠癌肿瘤中心金黑鹰主任医师认为,饮食和大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但是某种特殊的饮食,如辣椒,仅是从南方北方的饮食特征来考虑,没有经过统计学严格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统计,所以不能轻易得出这一结论。
“作 为一种食物,能不能抗癌,这个在动物实验也许有用,但在人群里面,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金黑鹰主任说,所谓剂量依赖性,就是说这个 成分在食物中含量有多高,吃到多少剂量才能抗癌?时间依赖性意为,这个食物在时间上要吃多长时间,才能抗癌,都需要有流行病学统计,才能确定其在人群中的 价值。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死因回顾调查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多分布于东南沿海,特别是江浙一带。结直肠癌无论发病率或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国内20多年来的研究认为,结直肠癌是由环境、饮食以及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致癌物的作用结合细胞遗传因素,导致细胞遗传基因突变,逐渐发展为肿瘤。
结直肠癌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因素(高动物脂肪、高动物蛋白、高能量和低纤维素)、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患肉病和遗传性非患肉病性结直肠癌)和疾病因素(结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和息肉病)。
近 年来,生活方式、超重和肥胖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备受关注。根据亚太地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BMI 18.5—22.9 l,g/m2为正常,23.0— 24.9 kg/m2为超重,25.0—29.9 kg/m2为肥胖,≥30 kg/m2为严重肥胖),结肠癌患者中超重和肥胖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 照组。
久坐及高强度体力工作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其他人群有显著差别。体育活动有利于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金黑鹰说,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很多过着“速食生活”的人,经常食用油炸、腌制食物,以及缺乏体育锻炼,都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与吃不吃辣椒没有特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