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生出国,很多都有奖学金。虽然经济上拮据一些,但省吃俭用还能支持偶尔的社会活动。可是英国本地的博士生能拿到奖学金的人不多,如果没有工作过的话,到博士快毕业的时候常常是濒于破产。可是英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不一样,他们很多人把社交当氧气,兜里没钱也要呼吸。某女权主义大学者云:家境贫寒的妇女天天在锻炼着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社会应当对妇女能够如此充分运用资源的能力给予肯定。本人觉得此理论也适用于博士生。
几年前一次同学聚会,和一个同班的博士生约了一起去,说好了提前见面。因为要去人家家里聚会,所以要去买些礼物。按照惯例,到英国人家吃饭要带一瓶酒,价格5-6镑。一是感谢主人费时费力地准备,二是自带酒水。所以,客人一般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席间和主人共享。
进了超市我就直奔酒架,很快挑好一瓶。我不能喝酒,也说不出好恶,基本上是看着哪个瓶子和标签顺眼就拿哪瓶。同来的老兄站在那儿看了半天,说:“我最近酒喝得太多了,还是买软饮料吧。”于是我们找到了放果汁的架子。老兄又看了半天,说:“再看看。”不知不觉就从果汁架转到了汽水架。老兄顺手拿起一瓶桔子汁,觉得贵,又换成了商店自产的牌子,一共不到5毛钱。
到了结账的出口,可能是周末的缘故,前面排了不少买酒的人。在我们前面的一位大娘推了满满一车的啤酒,大大小小的易拉罐,估计有四五十听。老兄一边跟我说话就一边不停地打量哪一车酒。我想,这个家伙肯定是馋酒馋疯了。
正在大娘结了账准备刷卡的一瞬间,老兄忽然飞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卡,冲向大娘。跟她低声耳语了几句什么,大娘欣然应允。然后老兄把卡给了售货员。我站在旁边看得疑惑:“好阔啊,你给大娘付账了?”老兄一脸得意:“哪里哪里,我拿会员卡把她不要的点数给接过来了。”我说,“真是有福气啊,这些点数比你买的饮料可值钱多了。老兄不但不花钱,还赚了。我咋就碰不上这等好事呢?”老兄喜形于色,把嘴巴贴近我的耳朵:“老太太见了帅哥,总会很慷慨的。”
从超市出来,老兄还是一路兴奋。我们连走带说。聚会的地方在运河边上的豪华住宅区。老兄告诉我说这个同学家里跟澳大利亚的一个外交官是朋友,所以来了就住在外交官家里。这次聚会就是在外交官的住所。可是这运河区到晚上一片黯淡,我们说话间就走错了地方。别看这老兄结账时反应快,敢情不识数,愣带着我往反方向走了很远,还说在前面。直到我夺了他手里的地图,才算掉转头来。
一进门,客厅里已经人头攒动。我们跟主人打过招呼,便往外掏饮料。主人忙说,不要急。你们到厨房去,饮料都在那里。我先去招呼别的客人,你们拿了饮料就到客厅来,咱们一会儿见。
环顾四周,好大的客厅啊。已经来了几十人。我们转到厨房,果然饮料都在这里。一位老太太正在忙前忙后,见我们进来,热情地过来打招呼。我们一看都愣了:就是刚才那个买啤酒的老太太,原来是这家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