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风席卷而来,为何要抵制圣诞节? |
送交者: 夕子 2017年12月25日08:19:08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十多年前,就在报纸上看到过呼吁抵制圣诞节和所谓文化侵略的文章。只是到了这两年,这样的杂音似乎越来越大,并且不再是止于纸面上的呼吁,而是已经侵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我看到一个视频,不知道是哪个城市,有人推倒了城市街头的圣诞树;我还看到另一个视频,同样不知道是哪个城市,一群老人上街游行,喊着抵制圣诞节的口号。 更让人不安的是这样一张图,是某个小学二年级的班会,孩子站在讲台上,举手宣誓“和洋节说不”。 这些都不是普遍现象,但它们背后的思潮,在以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速度慢慢地扩大蔓延。 圣诞节原本的确是一个宗教节日,但即使在欧美它的宗教氛围也已经变得很淡,更不用说在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宗教情结的中国。把圣诞节冠之于文化侵略更是荒谬到不值一驳,其实还是那种冷战思维所培养的敌我二元对抗的世界观。 1897年,纽约上西区一个叫弗吉尼娅 (Virginia O’Hanlon) 的8岁小女孩,写信给纽约《太阳报》,说有小朋友告诉她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所以她想请《太阳报》告诉她真相——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 《太阳报》的编辑弗兰西斯·丘奇 (Francis Church) 给弗吉尼亚写了一封回信,他以斩钉截铁不可怀疑的语气,对弗吉尼娅以及所有的孩子们说,“圣诞老人是真的,他就和爱、慷慨和奉献一样,是确切存在的。” 丘奇写道,“如果没有圣诞老人,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无趣!就像没有了所有叫弗吉尼娅的人一样无趣。那样的话,就没有了孩子气的信仰,没有了诗歌,没有了浪漫,人生将变得难以忍受。照亮世界的那永恒的来自童年的光,将从此永远地熄灭。” “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即使世界上所有最强壮的人一起用力,也无法撕开笼罩在未知世界上的薄纱。只有信仰、想象、诗歌、爱和浪漫能够掀开那层帷幕,看到超凡的美好和荣光。这些都是真的吗?是的,弗吉尼娅,没有什么比这些东西更真实、更永恒。” 这封回信作为社论发表在《太阳报》的头版,标题就叫《是的,弗吉尼娅,圣诞老人是真的》。弗吉尼娅当然也看到了。晚年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当年的那篇文章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持久的正面的影响,一个孩子童年时期所接收到的善意和爱,转化成了支撑她一辈子的正能量。 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那篇文章不断地被《太阳报》重新刊登,被无数其他媒体转载,成为英文媒体里重印次数最多的经典社论。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圣诞节就只是一个深入人心的童话故事而已,是让每个孩子都愿意去相信的一个美好的梦。随着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他们总有一天会分清现实和童话世界的区别,会明白驯鹿并不会飞,圣诞老人也没办法在平安夜挨家挨户地送礼物。 但是,那些曾经在童年相信过圣诞老人的人,不会完全失去相信童话的能力。那些美好的感受会永远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进入他们的血液和基因,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爱与力量,也让他们相信真诚,相信浪漫,相信美好。 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够感受这样的美好。 ——选自假装在纽约 《为什么要抵制圣诞节?》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6: | 冬冬是不是要庆幸没有被美国当小白鼠去 | |
2016: | 老秃:台湾人民早晚成为汉奸 | |
2015: | 革命后问题的解决与毛泽东被迫选择“终 | |
2015: | 幼河:舅舅的婚姻 | |
2014: | 来段法语朗读,根据伊沙贝尔于贝尔在电 | |
2014: | 楞哥的英文朗诵,怎么讲呢,有点央视刚 | |
2013: | 想看看大家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唉,最 | |
2013: | 俺真觉得俺是碰到小人领导了,要不要离 | |
2012: | 读“五毛随便的奖状”感言 | |
2012: | 五毛随便的奖状。。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