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马背上的青春(33):马驼鞍具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11月26日21:40:11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马背上的青春33):马驼鞍具

贺长文

 

马背上的民族可以炫耀的东西中,鞍具是最重要的一项。鞍具有不同的样式、不同的材质。牧民用的马鞍骨架是木制的,前後翘起;部队用的马鞍与牧民用的马鞍样式不同,鞍座平缓,是用牛皮包裹的。马鞍的装饰也各式各样,牧民用的鞍条、鞍花特别讲究,银饰精雕细琢,透着古香古色的韵味儿。这样的马鞍不仅是用具,也是艺术品。

知青的马鞍是用国家拨款由各生产队准备的。可能是草原上一下子来的知青太多,工厂生产不过来吧,我们到大队的时候鞍具还没准备好。我们都想尽快骑上马,自然十分渴望尽早见到属于自己的马鞍。

马鞍发下来的时候我可高兴了。抱起了马鞍才知其组成,鞍座连着鞍韂和马镫,毡垫与鞍座是分开的。鞍韂是用来保护马肚皮的,免得行进中脚蹬子不停地撞击马肚子,它也可以防止骑手的裤子与马身直接摩擦,新的鞍韂挺光亮。毡垫是用来保护马脊背的,抱马鞍子得连同毡垫一起抱。马鞍子抱起来感觉挺重,因为两边各缀着一个马镫。马镫是铸铁的,整个一块铁疙瘩。要把马鞍子放在马背上,尤其是马比较高或人比较矮时,要将外手的马镫甩过去还真得费点劲。随着鞍具发下来的还有马笼头等,这些都是知青们从未接触过的新玩意儿。高兴劲还没过,就听说这样的马鞍子不能用,我有点儿失望。原来发下来的马鞍子是裸鞍,不能马上使用。为了保护鞍具,也是为了美观和骑着舒服,还要对它做最後的一些加工,包括上鞍条镶鞍花等。我一听就晕,谁也不认识,什么货也没有,我哪儿找银子啊?谁给我做呀?束手无策。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其他知青也与我一样。听到知青中有谁找到牧民帮助装修马鞍时,我就更着急了。还好,没多久知青遇到的这个普遍问题就得到解决。现在已经记不起谁帮我做的这些事,至今印象深刻的仅存马鞍上的鞍条。牧民的马鞍子上用的是银条,我们用什么替代了呢?用塑料鞋底,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小青年中流行的黑布面白塑料底懒汉鞋的鞋底,太意外了。我没有带塑料底布鞋去草原,那么多知青的马鞍,上哪去找到这么多塑料鞋底我已记不得了。这事真得感谢牧民们。

知青们的马鞍子大体上都是用塑料鞋底制作出的鞍条、鞍花镶嵌的,并不影响骑马,既朴实也挺好看,这确实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鞍子到手了就等着分配坐骑了,可这时我骑马的机会却流失了。因为我一直从事着与牧业无关的体力劳动,等我真正从事放牧工作时已进入冬季,冬季放羊的人开始骑骆驼了。我最先接触的放牧工作是放羊,所以最先熟悉的鞍具是骆驼鞍子。

骑骆驼也需要鞍具,骆驼鞍子是块厚毡垫配两只脚蹬,比马鞍子简单多了。国家拨的钱不足,生产队没有为知青配备骆驼鞍子 我们到草原不久,部队来生产队挑选战马,吸引了男知青们的注意。被部队选中的马要点眼药以排除患有鼻疽病,我们得以接触到骑兵们用的马鞍子。骑兵的马镫比牧民用的马镫精巧轻便,而且可开合,能够避免骑手落马後拖蹬。这种马镫设计比较科学,知青们要是也用这种马镫就可避免後来发生的拖蹬危及生命的情况生发。可惜的是我比较木讷,没能抓住这个机会尝试一下坐在军用马鞍上的舒适度,只有事後羡慕他人的份儿。

马鞍子应该算是牧民家里的重要家产了。牧民看得重,不仅因为离不开它,其价值也相对较高,所以牧民家一般没有备用的马鞍子。我第一次骑达布嘎的马因为不会拴马让马戴着笼头跑了,幸好下马後我先把马鞍子卸了下来。但我把鞍子存放在一位不认识的牧民家里,差一点儿给搞丢了。当时我还真不理解马鞍主人达布嘎心里的焦急劲儿,为此我对达布嘎一直心存愧疚。

鞍具在草原上如此贵重,但知青们却不太看重,离开草原时很多知青对马鞍的处理很随意。我看主要原因是因为马鞍不是用自己劳动所得买的,所以不知道珍惜。另一个原因就是知青离开草原时一般都比较匆忙,自己买的或新的物品可能会设法兑换成现金,用过的私人物件便来不及处理了。以当时的认知,将国家发下来的东西兑换成现钞,这种思想也普遍不被认同。

周钟林走时把马鞍放到我在公社的住处,留给了我,我夏天驯马用的就是周钟林的马鞍子。不幸的是,这次驯马还没等我坐到鞍座上,马便直立起来向後倒去,我躲避得快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鞍架却在一声爆响中被马的身体压瘪了。碎了的鞍架已无可补救,留下了鞍垫、鞍韂和马镫。这些东西我离开公社时转送给了别人。

我走的时候只记得将望远镜送给了孟和的弟弟满都呼,而那一整套马具和马杆却不记得如何处理的了。鞍具在草原上是十分重要的工具,价值更高,我怎么会记不清送谁了呢,究其原因有个因素不能不提,就是我觉得知青来草原的时间不长,对马鞍的感情远不如牧民。鞍具只对马背上的民族有着特别的意义,那种情感是溶在血脉里世代相传的。因此我觉得《雕花的马鞍》这首歌不是每个人都能唱出韵味的。

刚刚开始学习蒙语的时候我就注意到,牧民爱马,因而有关马的词语特别丰富。对于不同颜色、不同年龄的马,对于马的步态、神态,以及与马相关的用具,细到小小的部件,都有特定的名称。怎么称呼不同年龄的小马我还没记住就遇到了一个新问题。一天我马绊上的一小节木头掉了,它的作用相当于扣子,我向牧民怎么解释也说不清楚丢了什么东西。与此相同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攒马杆子需要一块木头粘在马杆子的末端,我与牧民交流时必须连说带比划颇费口舌,甚至向汉族社员打听也需要解释半天。牧民们则用一个词就说明白了,牧民称马绊上的那节小木棍为乔德日(马绊)尼体格鲁日(挡头或绊住),称马杆末端的木疙瘩为博罗。专有名词虽有长有短但一个词就可解决问题,大大方便了交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川普对钢铁以及铝上关税,严重打击美国
2018: 感恩节,过了吗? 嘿嘿
2017: 说说中国人被政府鼓励的乐此不疲的的歧
2017: [转帖]夜访被“清退”中的京三村
2016: 联邦制度下的选举人制度。
2016: 多200万票
2015: 火鸡入炉。4小时后再报。
2015: 今年我们学校的圣诞聚餐, 我就不去了
2014: 这次俺同意西老大,大陪审团是被县检察
2014: 继皮教授之后,俺也建议班长封了J66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