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青春(71):“茹毛饮血”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0年02月18日18:34:37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马背上的青春(71):“茹毛饮血” 贺长文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从小就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五十年代“除四害,讲卫生”,“饭前便後要洗手”等教诲牢记心中,养成了习惯。可到了草原,为了彻底改造世界观,为了能与牧民结合得更紧密,卫生习惯几天之内便被轻易置于脑後。这一方面是环境所迫,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们幼稚。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从未教育要独立思考,因而也从不去想社会的发展是否会向草原这种生活方式看齐,从不去想城里的先辈们现在是否也过着这么不讲卫生的生活。 初到浩特体验生活时,每次吃饭前要集体起立,手捧红宝书,唱语录歌或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早请示、晚汇报是十分神圣的集体活动,事前没有安排洗手的时间主要原因是缺水。牧民每天就一顿饭,开饭前我们早就饿得不行了。在蒙古包里吃饭不像在学校食堂,可以一哄而上,而是等着女主人盛好递过来,我们再饿,也只能双手一搓等着。眼睛盯着饭锅,双手捡过牛粪的事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时填饱肚子比讲卫生更重要。再说了,牧民不洗手,你怎么能洗呢?那阶级感情不是成问题了吗?草原上的水宝贵,我们也很自觉,那几天虽然早上还坚持刷牙洗脸,但自觉仅用半勺水。接着就习惯了饭前不洗手,晚上睡前不洗脸。草原的夏天很干爽,不洗脸不洗脚也没有难受的感觉。要说不讲卫生的事,洗手还只是冰山之一角。 主妇们烧茶,先从外面用蒙古袍子的前襟把牛粪兜上,进包将牛粪倒在灶前,然後坐下来引燃牛粪,边烧着水,边准备茶叶。我们喝的砖茶其实就是压成方砖模样的茶树的嫩枝与叶子,因为是高压轧制成的,茶砖密实坚硬。每次烧茶家庭主妇们就把蒙古袍的前襟铺在地上当垫板把茶砖放在上面用刀砍,砍下的枝叶与末子被放进一个小布袋里,然後系好袋口投到锅里煮。蒙古袍前襟上的牛粪末自然而然也就混入了茶叶包,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注意到这点也提不出什么,况且奶茶浓,不透明,看不出来有什么异物。 冬天,我们取来冰雪化成水烧茶,冰雪化成的水虽然浑浊,上面飘着一些杂草,但还算是干净的。春天,冰雪消融,营盘周围无水可取,我们只能走得更远,从较近的山沟里挖残雪化水烧茶。这些残雪饱含泥沙不说,夹杂的干草、羊粪就更多了。用这雪化成的水,颜色如茶,煮出的茶就更无卫生可言。春天里天天要喝这种泡过杂草、泥沙和羊粪蛋的水,直到我们搬进靠近水源的夏营盘。 冬天走场时,第一次看到羊吃马粪我还感到好奇,以为有了新的发现。其实有青草羊绝不会去吃干草,有枯草羊也绝不会去吃马粪、骆驼粪。生存在草原上的人与畜群为伴,和畜群一样,选择是有限的。为了生存我们什么苦都得吃,都能吃。 第一个春季经历了数月的锻炼,我已经逐渐适应了游牧的生活,多脏的雪水煮的茶我都得喝下去。可有的东西在数月前我宁可饿着也无法下咽,那就是羊肉。头一次看见老乡用火钳夹着牛粪投到火里去,接下来将火钳伸入锅里翻羊肉,我还奇怪火钳怎么可以这么用。锅里的血肠、心、肝、肺以及骨头堆得高高的,沸腾的汤中有持续鼓起的气泡和漂浮的沫子。为将骨肉杂碎一起煮熟,需要用火钳不断地将它们上下翻动,翻着翻着便可见伴着血沫子会时不时的冒出几粒羊粪球,牧民不紧不慢地用勺子将其捞出倒掉,那还没翻上来的羊粪就在锅底继续煮着。这样处理後煮出的肉与汤除了羊膻味,自然还散发着一股子羊粪味。对羊膻味我还避之不及,更不用说看见汤煮羊粪了。饿极了我就尽量挑羊肝、羊心吃,剖开它们,吃里层的,心理总觉得里面的会干净些,可里面的往往没有熟透,常带着血丝甚至鲜血。若说这便是茹毛饮血,那是不对的,但从这些习俗联想到的就是原始的生存方式,文明正是从那里发展进化而来。 社会发展到今日,极其原始的烹饪过程与现代文明的食用方式并存,令人不解。在草原吃肉没有用嘴啃的,都是用刀削着吃,这一点相对比较卫生,吃相也“雅”多了,这应是现代文明。你想吃哪块肉,拿来削着吃;不想吃了,就把它放回盛肉的盆里。谁想吃它,拿去再削着吃,直到骨头上一丝肉都没有了,才会扔出去喂狗。我不习惯羊膻味和羊肚子里的粪味,很长时间饿着肚子。直到坚持数日饿极了,体内体外浸透了膻味,渐渐能吃点儿这样的肉了。由于缺少青菜吃,我的牙龈常出血,吃半生的肉更容易出血,有时牙龈肿得吃不动肉。那时凡大队举行集体活动,都会宰牛或羊。牧民们享受肉的美味时,我通常都在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小米粥。当地的习惯,在煮肉的汤里撒把小米,煮熟便成了肉汤小米粥。虽然粥里面夹杂着血沫子,看着恶心,饿极了的我也可以喝上两三大碗。在北京时,家里煮肉汤要用凉水文火慢慢地煮,水不能大开,还要不停翻动,不断打掉漂浮起来的血沫子。火大了,水上下翻滚,血沫子会沉到锅底或贴在肉和骨头上,打不干净。草原上的小米粥里混杂着丝丝的血沫子,这些血沫子也是高蛋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肉”粥。对这样的小米粥,开始我也有抵触情绪,不习惯,但耐不住饥饿,厌恶最终还是被饥饿征服。喝这样的肉粥不仅是为了活着,也成了思想改造的一部分。 有一点特别的是,这个小米粥是咸的,喝咸粥也让我不大习惯,无奈的是这或许就是我们北京知青自己影响的结果。我们刚来大队时,牧民煮肉是不放盐的,知青来了之後牧民学会了放盐,肉汤咸了,小米粥也就咸了。幸好我们生产队牧民喝的奶茶里面不放盐,粥咸了还可以喝茶。以我们生产队南边的公路为界,南部(公社)生产队的牧民喝的奶茶都是放盐的,我们队及北部公社的生产队喝的奶茶都是淡的。一条公路竟然把牧民的习俗分开了,真搞不懂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无论在大队部还是在牧民家喝的小米“肉”粥做法一样,味道一样。一碗粥里一般不会有羊粪蛋,但肯定有的是另一种常见物——动物的毛。想想啊,我们穿的、用的,处处离不开皮、毛。那么多的牲畜,每年要脱两次毛,草原上得有多少动物的毛自由自在的存在啊,饭里混进几根毛算个啥。当地百姓开玩笑讲,人在草原一生要吃进一条羊毛毡子。一条毡子得有多少根毛啊!最初听到这种说法真是觉得挺可怕的。不过知青们很快都能入乡随俗,对粥中的毛发已然是熟视无睹坦然相对了,喝粥时也不会那么仔细。 我们大队牧民的蒙古包里是很干净的,但蒙古包里飞进苍蝇也很正常,因而有时也会留有苍蝇的後代——蛆。蛆藏身何处呢?不用藏,就在肉的表面上。蒙古族牧民以肉为主食。夏季牲畜还在长膘阶段,出肉少,牧民舍不得多宰杀牛羊,更不可能总是大快朵颐。夏天每次宰杀後总要留下大部分肉慢慢吃,先吃内脏与骨头,余下的一般用小刀割成细细的肉条挂在蒙古包里。在肉条上涂一些干面粉,鲜肉很快便能风干,干肉便于保存。蒙古包里挂着干肉条,如果仔细看,常常能发现白面粉中混有许多米粒大的蛆在肉条上爬。因为蛆虫与面粉颜色相同,不细看便注意不到。风干的肉条很硬,牧民有时会顺手掰下一段肉放在嘴里嚼。他们并不感到吃进肚子里有什么不卫生。反正蛆也是高蛋白,权当蛆是调味品了。卫生条件如此之差,知青不得有怨言,不得有不满情绪,那样就不能说与贫下中牧结合了。好在知青们都年轻,容易被改造,憋了一段时间就习惯了。在同样的环境下知青也会不经意地做同样的动作。 天生的,人人都有一颗爱美的心,爱美的人都爱干净,牧民们也不例外。蒙古包不大,摆不下太多东西。除了孩子多的贫困家庭,几乎个个蒙古包都很整洁,甚至柜子、被子摆放的位置都是一致的。每逢参加聚会或社会活动,人们的打扮不仅干干净净,而且漂漂亮亮,光艳夺目。到牧民家做客,主妇递上茶之前,习惯性动作就是要擦一下茶壶茶碗。牧民家的水壶从不用来烧水,被擦的十分光亮,壶底都亮。倒茶之前,水壶也要再擦一擦。有一次,我看见主人为了去掉壶盖上面的污渍,吐了一口口水,然後用抹布使劲擦净。递过来的碗也是用这块布先擦干净後才倒茶给我们。这些习惯动作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茶壶与茶碗看上去都很光亮,但抹布、口水却很难讲卫生。 谈到习惯,有些习惯可能蒙汉是相同的,也可能是有共同历史渊源的原因吧。比如在草原喝茶,茶里面有小米,吃的时候不是借助汤勺或筷子,而是用舌头舔,哪怕茶里泡了肉片,也要用舌头将肉片钩入嘴里,舌头够不着,就转着碗舔。在北京喝面茶讲究的也是转着碗喝不用汤勺,而且喝完後碗要很干净。看过一篇文章上说过,一次饭後周总理也把碗舔得很干净,出发点是爱惜粮食。可见有些习惯虽然看上去不够卫生,传承下来却是有一定原因的。 在草原的生态世界里,人类与其他动植物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我们常年与畜群在一起,难免有些行为方式与畜群相近。牲畜吃草挑剔,我们吃草也挑剔。我们专爱吃一种叫沙葱的草,它略带一点韭菜味。既可以用来包包子,也可以存在瓶子里让它稍稍发酵,发酵的沙葱味道有点像四川泡菜。沙葱与其他不知名的草生在一起,拔时难免将其他杂草带起一起做了菜,农场的知青还有过将其他草当作沙葱包馅的经历。放羊的时候,看着羊吃草我有时也会拔根身边的沙葱放在嘴里嚼。这种生活现在很难再现。如今原生态成了时髦的词,可那时原生态的生活并不时髦。 从对草原不了解、生活上不习惯到能在贴近原生态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与贫下中牧相结合的决心起了很大作用,但环境所迫也不应当忽略。当时认为自己在向贫下中牧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可这只是表面的成果。我与牧民缺少更深入的交流,我们之间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其实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9: | 说实话我真不想给你们分享任何好东西了 | |
2019: | 总统应该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打响反 | |
2018: | 毛主席不死,国难不已。 | |
2018: | ZT:鲁炜把“皇上”气疯 | |
2017: | 美国疑似文革爆发:砸烂人民公敌媒体! | |
2017: | 刚才的帖子都是在医院发的。为保险起见 | |
2016: | 归根结蒂,梁开的那枪是有意的还是无意 | |
2016: | 黑人为了黑人权益游行,华人为了华人权 | |
2015: | 闲侃(7):从先乘除后加减,到汉语的 | |
2015: | 闰月的使用应该早于明朝,也说明阴阳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