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楼上的邻居是位长者,知识分子,信佛,食素,却喝牛奶。总有人问他,说牛奶也是荤食,因为是动物源的,为何他能喝。于是这位居士就笑眯眯的回答说,喝牛奶不杀生,对吗?
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是诡辩,但他也不在意,说诡辩的事情多了去了,比如众所周知的一个所谓有关佛教的故事,其中有三个和尚的对话,第一个说幡动,第二个说风动,第三个说心动,究竟谁对谁错,你能讲清楚吗?
后来,我在很多书中都看到这个故事,仔细想来,三种说法都对,但各自所指的领域不同。我的感触是这种争论实在不严格或不严谨,以至于在对问题的范畴没有确切定义的前提下,这种争论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问题来了,既然这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领域不确切,概念混淆的问题,却成为几百年来引人悟道的经典,这又是怎么回事?
风动与幡动都是物理世界的问题,取个合适的空间座标系就可以讨论。心动却是生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问题,不能与风动或幡动用同样的量纲来讨论,为什么要把这些事情搅到一起呢?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的话,佛教是以教人脱离与生俱在的痛苦为宗旨的。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点,很多推理是经不起逻辑验证的。偷换领域和主题,混淆概念的事情好像不能被避免,这又如何使人产生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