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大伽们讨论“平”(属性),结果大家各自定义了“平面”。新野还坚持自己的定义是正确的,老明的也正确。俺之前没有好好看新野的定义,现在回去翻了翻旧贴。新野和果子狸童鞋一起定义的,发现也是“平面”的定义,而不是“平”。他们这样定义的:“在一个2维空间里选3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ABC, 并且以最短距离画出连接AB,BC与AC的3个线段,你得到的是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如果此三角形的三角之和不等于180度,你的这个2维空间就是一个曲面。如果三角之和等于180度,你的2维空间就是一个平面。”新野把果子狸的定义还“弯曲”了一下:“正确!但俺的表述更简单易懂。连接空间两点最短距离的连线叫直线”。这个是定义直线,不是定义“平”,更不是“平面”。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直线是“平”的吗?不见得!直线可以是竖直的一条线(竖线),或者斜的(斜线),不一定是“平”的。
精准定义在佛教因明里面是必须的。昨天开车的时候,我们买完午饭俺接着开上高速。老公说,大家坐好了,湘西土匪(Hunan Bandit)开车可不是盖的,拐弯又快又急。我无语啊,这为人民服务,被人民嘲笑。后来快到了,俺处在半冥想状态,在超车道开了一段时间,前后左右都没车嘛,俺爱开哪里开哪里不是?老公提醒:你打算就霸着超车道吗?这个是超车用的,可不是让你霸着的。俺大笑:你都定义我湘西土匪了,土匪可不就可以霸道吗?--可见,随便定义,是会搬石头砸脚的。
精准定义才可能精准推理。俺今天就从平的概念来推理一下佛教最重要的无我概念。
平(属性)不是“平面”也不是“直线”。这个大家可以认同吧。英语的平,可以是even, leveled, flat, tied(比赛的平),等等。平面英语是plane. 当然语言本身就不是很精确的,很难真正以语言来描述事物,只能近似。这个就是我们这个物理世界的局限性之一。人类情感以及其他深层觉知都不是语言能够描述的乃至新野后来说事物变成了抽象概念的近似。新野自己也定义了平是一个抽象概念。平面呢,在几何里面有精确定义。几何学本身,其实也是抽象的。没有人认为数学和几何不是抽象的吧?但这些抽象的概念确实可以解决我们生活里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抽象概念的作用—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数学是很重要的工具。仅仅只是工具而已。抽象工具。在现实的物理世界里,它存在吗?不存在。
以佛教二谛的观点来看,抽象概念属于无实法。如同龟毛兔角。乌龟无毛,兔子没角。但我们脑袋里可以创造出来这些概念,他们在现实生活里不存在。平,平面,在现实生活里都不存在。你可以拿笔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或者正方形,说这个就是平面。那是平面的代表,可以画出来,但不是真的“平面”。平面如同“平”,都是脑子里抽象概念,只存在于脑袋里面,跟龟毛兔角一样。你可以画一只兔子并且画上两只角,说,看看,这就是兔角。那不是兔角,现实世界里,你找不到兔角,正如你在现实中找不到平面。哪只兔子的头上都没有角。以下我们用平面来代替好一点,因为它毕竟属于不存在的“主体”,不是一个属性(平只是要给属性)。现实生活里并不存在,但我们脑袋中创造出来的概念,就叫“无实法”。现实生活里存在的,厨房里的桌子椅子等等,那些叫做有实法。有所谓的实体。以严格的因明逻辑推理,无实法不存在,只是脑袋里的增益分别念而已(记得我说的增益损减,增益就是本来没有的说成有,损减就是本来有的说成无),是不可靠的,也是空性的。这个容易理解吧。脑袋里创造出来得虚假概念。这些概念在现实中不存在,本体不存在,也就是自性不存在,是空性的。这就是自性本空的一种形式。
但是自性本空不限于无实法。有实法也是自性本空的。假如我们完全依靠严格的定义来看。什么是自性?本性,有时候也叫本体,这些概念在因明里有严格定义,但在一般佛教经典中就没有那么严格了。既然是本体,那就应该是恒常不变的了,是吧?假如这个本体是时刻变化着的,我们管哪个时刻的事物叫做本体呢?一朵花,在它没有开放的时候,不应该叫做花的本体,因为还不具有花的属性。记得属性和本体这两个概念吧,俺之前说了,属性和本体互相定义,不仅仅是属性定义本体,本体也定义属性。在中观里面,这个叫做互相观待,二者必同时存在。例如左右。若无左,也就不必定义一个右。反之亦然。若无本体(法),即无属性(法相)。若无法相(属性),我们没有办法指明一个本体(法)。我们谈论任何一个本体的时候,都会有它的属性自然相随。我们谈论属相的时候,如果不跟随本体,那就是抽象概念,是自性空(推理如上)。如果跟随一个本体,那么我们就要看这个本体是不是自相本空的。如果本体空性,那么属性就不必另说了,一定是空性的。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论证的是本体是否空性的。上面讲了,既然是本体就必须符合恒常不变这个法则,因为假如变了,就不是本体了,也就无法确定这个本体是变化之前的那个,还是变化之后的那个。所以本体的定义,必须符合恒常不变这个属性。拿我们的身体来讲,我们一般指我的时候,绝大部分时候指的是身体(新野就认为心识只是身体的附加作用,也是依靠身体产生的)。佛教经典认为身体只是色法(色受想行使五蕴中,色法是身体,其他四法是心识)。五蕴非我在中观里有非常详尽的逻辑推理。这里我们先跳过去。简单就认为身体和心识算是我。分开看,身体其实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新陈代谢啊。时间稍微长一点我们肉眼都能看出来那些变化,10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见面肯定是感慨“老啦”,发白面皱,差不多吧。这10年的变化是每时每刻的变化累计起来的,而不是一下子变的。我们不管不顾,就认为身体有个本体。按照属性定义本体,身体其实根本就没有本体的属性,绝对不是恒常的。长时间和极细微的时间跨度里,身体都不是恒常的。这就是本性空—没有本性,没有自性,不会恒常不变。
同理可以知道,我们的心识也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你刚刚捉住一个想法的时候,你的那个被捉住的想法就被你现在捉住它的想法给替换掉了。只是我们不去观察,以为自己那个想法还在,其实早就变掉了。人们一起生活很多年突然翻天覆地的吵离婚,全都是因为心识变了。不然当初怎么会结婚呢?所以,心识也是没有本体的,也是自性空。正是因为自性本空,我们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创造力。设想我们的思维有一个本体,恒常不变,我们的创造力将从何而来?绝无可能的。自性本空,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与活动空间。此即所谓缘起则可以显现。说深一点就是缘起性空。因为性空,缘起才可以显现。假如性不空,恒常不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从而显现。
除了心识与身体,我们不会去执著其他的东西为我了。心识与身体本性皆空,从来没有一个可以依赖的自性/本体,可是我们习惯了把现在这个50-60岁的老心身“假设”成当时5-6岁的小身心一样的“我”。什么都变掉了,但我们习惯性的觉得这个“我”是存在的。这个“我”,事实上在物理层面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脑袋里抽象概念的“我”。对不对?
就为了这么一个自性本空的抽象概念,我们可是在轮回里受尽了磨难并且还打算接着去迎接更多的磨难。。。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