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吴钩霜雪明-刀论-中国长期挨打重要原因之一是冶炼技术落后
送交者: FVCK 2023年05月05日13:39:07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Katana. (Credit: Tim Hughes/Getty Images)幺幺没有读过-或者没有认真读过世界历史。我在这里说过多次: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套
历史书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Will Durant)其中第一卷《东方遗产》对刀的冶炼有
专门的说明:作者认为大马士革的刀早期很锋利,但是后来的日本刀更先进,可以把敌人
劈成两半。

穆斯林的锋利弯刀打遍欧洲,而日本的武士刀却打得明朝不得不自己海禁。
镰仓时代是日本刀大步发展的时代,后世的日本刀流派的“五传”就是在镰仓时代逐渐成形
的。而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刀工-冈崎五郎入道正宗,就活跃在镰仓时代中后期.
最优秀的武士以闪电般的一击斩杀敌人的能力而闻名,他们的刀剑常常被尊崇为珍贵的艺术品。

顺便提及历史上著名的刀剑:
也许比其他任何武器都更重要的是,短剑帮助建立了罗马帝国。 与 pilum(矛)和 scutum(盾)
一起,这把两英尺长的双刃短剑是征服地中海盆地的军团的主要武器之一。 它的设计经过几个世
纪的演变,但通常具有锋利的尖端和由高级钢锻造而成的坚固可靠的刀片。 短剑主要是一种刺伤
武器,在纪律严明的阵型中使用时最有效,在这种阵型中,部队可以用盾牌保护自己,同时对敌
人进行恶毒的突刺攻击。 “在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士兵手中,这是古代军队生产的所有武器中最
致命的武器,”历史学家理查德·A·加布里埃尔 (Richard A. Gabriel) 和
凯伦·S. 梅茨 (Karen S. Metz) 写道,“它比任何其他武器杀死的士兵都多 直到枪支发明的历史。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Ulfberhts 是由从伊斯兰世界进口的钢铁制成的,那里的金属加工更为先
进,而其他人则认为它们是由位于德国的矿床锻造而成。

匈奴阿提拉的战神之剑
许多传说都围绕着匈奴人阿提拉的生平展开,这位野蛮统治者因在公元 5 世纪对东罗马的毁灭性
袭击而被称为“上帝之鞭”,但最著名的传说之一是他的个人战剑。 根据古代历史学家约旦内斯的
说法,一位匈奴牧羊人从他的羊群放牧的田野中挖掘出这把制作精良的刀片后,将其献给了阿提
拉。 阿提拉相信这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他宣称这把剑属于罗马战神马尔斯,并将其展示给匈奴人
作为他注定要在所有军事行动中取得成功的证据。 他继续携带着他的“火星之剑”,直到公
元 453 年去世,但这把传说中的剑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大马士革刀在多次与欧洲入侵者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威名,尤其是在历次十字军东征中,阿拉伯
骑士挥舞着大马士革刀席卷而来,闪耀着寒光的锋刃将全身武装重铠的十字军骑士一劈两半而不
卷刃,欧洲骑士被打得溃不成军。
  决定刀剑是否锋利的不仅有开刃角度、刃口半径等,大马士革钢的材质特性,也对锋利度有
着直接影响。
  (1)大马士革刀的晶粒足够致密。
  在反复折叠锻打过程中,形成了大马士革钢均匀致密的晶粒,因为晶粒细小致密,才有可
能磨出特别薄的刀刃。
我们都知道,大马士革钢为多种软硬不同的钢材反复折叠锻打而成,结果就是形成了上图这种蜿
蜒曲折的花纹,所以,它打磨成刀锋后,也就是无数个微观锯齿,自然比普通刀剑的刃口要锋利。
大马士革刀足够硬。
  大马士革钢经过淬火,硬度在HRC60左右,超硬的刃口无疑锋利度很高,因为太软的钢材极容
易卷口,而卷口形成的毛边会大大影响锋利度。
  (4)大马士革刀有足够的韧性。
  刚则易折,刀剑自然也不是越硬越好,大马士革钢中的软性钢材可以缓冲压力,才能保证削
铁而不崩口伤刃。
  (5)大马士革刀有足够的刃口保持度。
  不像其他刀剑经不得久,开始性能很强,使用几次之后,刃口受损,如果反复打磨会炸刃、掉
钢。大马士革钢的刃口保持度,也还是跟折叠锻打工艺有关。

大马士革刀的锋利度远胜于普通的夹钢、包钢,拥有“吹毛透风”之誉,曹植在《宝刀赋》中曾这样
描述曹操的花纹钢刀剑:“其利陆断犀革,水断龙鱼;轻击浮截,刀不纤削。


大马士革刀
大马士革刀使用古印度南部地区的乌兹钢锭制造  ,表面拥有铸造型花纹的刀具,古时作为印度、波
斯、阿拉伯等国的兵器
大马士革刀最大的特点是刀身布满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这种花纹是在铸造中形成
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马士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术秘
密,不为外界所知。大马士革刀以伊朗为代表。伊朗古代铁兵器极为著名,当时的蒙古、印度、土
耳其以及东方各国王室均聘用波斯良匠铸兵器,但是各国的兵器形状不同,而制刃者又未留铭文,随
着年代的推移,人们已无法辨认这是波斯人造的,因此只能用伊朗境内自用兵器为代表。比较而
言,波斯出产的熔冶花纹钢刃,其脉络犹如丝绸织纹,光泽夺目;印度出产的花纹钢刃,其横行脉
络常呈数十层云梯形,即所谓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贵;土耳其刀的花纹呈翻卷形,其脉络犹如玛瑙
形。 [3]
其实大马士革钢刀是欧洲人的叫法,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
纹,所以它是属于花纹钢中的铸造型花纹钢,区别于折叠锻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纹钢(包括中国
剑、马来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纹钢(日本刀),当然,几乎所有古代的花纹钢都是用来制作武
器的,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使得刀剑更加锋利。大马士革
钢刀上的魔性的花纹简直就是锋利和珍贵的象征。

最伟大的英雄:萨拉丁
公元1191年9月3日,第三次十字军东侵的主力部队在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的率领下逐渐接近雅
法城附近的一片开阔的平地阿尔苏夫(Arsuf),那里将是两位浪漫主义传奇英雄的相会和碰撞
之处,传说的另一位主角是一位同样威震天下的库尔德人穆斯林君王,他的名字叫做萨拉丁,是
阿尤布王朝的开国君主,这位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君王率领着他的大军与理查相对而行。双方
在9月4日先后进入了战场,并且立即开始布阵,一时间两军各成战阵,遥遥观去旌旗如海、矛
如苇列、盾如重墙。就在这个时候,萨拉丁的军使驰向十字军的阵前,喊话邀请理查出阵和萨
拉丁一见。理查欣然策马出阵会见萨拉丁,显然两人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上有过一
次激烈的争论,萨拉丁为了向理查示威,掏出一袭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拔出随身的宝剑向纱
巾一剑挥去,竟然将漂浮在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割成了两半。这一奇观令平生见过无数
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
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锋利至极。并引发了骑士们对这种刀剑
无尽的渴求。这种神秘的刀剑以它的原材料命名:“乌兹”(wootz)钢刀剑,或者以它的锻造产
地命名:“大马士革”(Damascus)钢刀剑。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旭烈兀两次率大军西侵,大马士革和周边的诸多城市遭受重
创。蒙古军下令屠城,只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可以保存性命,但必须跟随蒙古军回京。就这样,
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被掳掠回京城大都(今北京)。与此同时,元朝下令在大都以南约300里
处兴建城池,起名保定,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许多从大马士革掳掠来的工匠,编为
“匠户”,被安排在保定,专门为京城的王宫贵族打造奢侈品,并为军队制造兵器。匠户由政
府发放补助,但必须“父传子承,世代为匠”。大马士革钢刀的制作工艺由此传入中国,开始
生根发芽。值的一提的是,在元朝以前,也偶有大马士革刀作为战利品或者商品流入中国,
但是成规模的引进大马士革刀制作技术,开始生产大马士革钢刀,却是从元朝开始,以保
定为起点。由于“匠户”禁止迁徙,大马士革钢刀的用途又比较有限,时至今日,这项工艺
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匠户制度直到清朝顺治年间被明令废除,匠户重获自由,同
时失去了政府的供养,多数匠户转做其他行业,只有极少数家族一直以父传子承的方式延
续着这项手艺。经保定市民政局批准,专门成立了保定市上谷冷兵器研究会,对大马士革
刀制作工艺在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进行保护性研究。主要由匠户后人组成的匠人工坊,至今
仍坚持用传统的纯手工锻造方法制作大马士革刀。
刀具锋利原因
大马士革弯刀之所以如此锋利,主要是因为其锻造方法与众不同。现代科学家经过研究发
现,大马士革弯刀独特的花纹竟然是由无数肉眼难看到的小锯齿组成的,正是这些小锯齿
增加了大马士革弯刀的威力。大马士革钢刀上的花纹简直是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因动人
的传说和自身的优异性能,大马士革钢制成的刀具,成为刀具收藏界的极品。近年来有一
些公司采用镀锡工艺模仿大马士革钢的花纹,真正的大马士革钢又称为结晶花纹钢,是古
代粉末冶金和锻造技术完美的结合,大马士革钢刀上的花纹基本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
料,亮的地方是纯的雪明炭铁,硬度比玻璃还大,暗的地方的结构是属于沃斯田铁和波
来铁,整体含炭量大约是在1.5~2.0 % 之间,在韧性高的波来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
硬的雪明炭铁,使得大马士革钢刀具有非常锋利的刀刃,也非常坚韧而不会折断的刀身。
大马士革钢的花纹和摺叠钢有明显的差别,大马士革钢刀花纹比较细致,看起来比较自
然,黑白的对比也比较大,在古代由于有在刃上喂毒的情形。很多大马士革钢的刀刃呈
现黑色的现象,在黑色的刀刃上分布着亮晶晶的雪明炭铁,古代波斯人把它形容成像夜
空中的繁星一样漂亮,此外大马士革钢比起摺叠钢来是很不容易生锈,几百年下来不用
像日本刀一样的费心保养却也能光亮如新不生锈。  
乌兹钢的冶炼
乌兹钢原产地是古印度,分为铸造型和焊接型两种,以铸造型最为经典和贵重。西方学
者莫里斯·隆巴哈认为,印度人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就已经生产乌兹钢了。但限于当时冶炼
铁矿的条件,尚不能建设巨型竖炉,只能建立大约一人多高、上面有开口的馒头型圆炉。
圆炉用泥土和石块垒成,在炉子的旁边有用来鼓风的几个羊皮囊。冶炼时将印度原产或
非洲东海岸柏柏尔人控制区出产的优质磁铁矿和木炭、竹炭层层叠加置入炉里,点火后
用皮囊鼓风持续加热。由于炉温最高只有1000℃左右,铁矿石只能被冶炼成间杂着各种
杂质的熟铁块。这是第一道工序,然后利用一种特殊的坩锅将熟铁冶炼成为钢材。
根据西方冶金学家在印度海得拉巴(传说最好的乌兹钢产地)、萨利姆等地的考察日记
记载,工匠们主要有两种方法冶炼铸造型乌兹钢,分别以两地名称命名。
海得拉巴法坩埚用花岗岩质的耐火粘土制造,并混以稻壳,使坩埚内壁含有10%的碳质
材料。坩埚内不装其他辅助添加物。将其放在圆形的木炭炉内加热,设置在炉顶的4只
鼓风器向下吹送空气,加热持续24小时,其温度能保持在1300℃左右,根据这种坩埚的
实物分析,某些部位温度甚至高达1470℃,已经接近纯铁的熔化温度。炼成的钢内部仍
为熟铁,含碳量0.5%以下,而表面含碳量则可达到0.8%。
萨利姆法把熟铁和一定量的木炭、竹炭粉、竹木屑、石灰和含磷的动物骨灰等放入坩
埚,然后封闭,把它放在敞炉中强制通风加热4小时以上,直到熔化后凝成钢锭。这
种钢的含碳量平均为1%~1.6%,具有均匀的渗碳体和珠光体组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在坩锅冷却之后,将其打碎即可得到圆饼形的乌兹钢锭,每
块乌兹钢圆饼大约重650~700g。根据周纬先生之著作《亚洲古兵器图说》中记载,乌
兹钢的含碳量可达0.5%~1.677%(乌兹钢块含碳量并不均匀,有高有低),
含硅量0.01%~0.5%,含锰量0.05%~0.4%,含磷量可高达0.04%~0.2%,含硫量极低。冶
炼完毕的乌兹钢圆饼已经显现出尚不明显的纹路,但是铸造型乌兹钢花纹的成因与因
反复折叠锻打而有花纹的焊接型花纹钢完全不同,是渗碳时磷、碳凝固产生偏析而形
成的,所以研究界命名为“铸造型花纹钢”。
这些冶炼出来的乌兹钢圆饼大多并不在印度本地锻造成刀剑,而是通过陆路与海路运
输销往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或者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并在那里接受刀匠师傅们
的锤炼。
乌兹钢刀剑的锻造技术
锻造乌兹钢刀剑的主要燃料是木炭,较好的木炭由松木烧制而成。因为木炭不含硫,所
以冶炼时不会影响钢铁的成分,但缺点是燃烧温度较低。乌兹钢圆饼的大小、重量各
不相同,所以制造短刀剑时需要一块或半块圆饼,锻造长刀剑时则一般需要两块圆
饼。锻造时将圆饼放入长方形的木炭炉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然后用大铁锤奋力
锻打,使其中的杂质随着碳组分挤出,同时钢材的组织进一步致密化。钢铁冷却后,
再加热、锻打,大约需要数十次的锤炼,直到圆饼变成所需刀剑的大致形状。最后是
对刀剑进行淬火和研磨。
有资料显示,1825年间,驻叙利亚北部地区总领事巴克先生在《兵器制造、研磨及武
器出售手记》中曾记述了大马士革地区的刀剑的淬火和研磨技术。巴克在当地买到了
两把乌兹钢刀剑,但是由于刀身上有些地方已经锈蚀,所以巴克雇来当地刀匠对刀剑
重新研磨。借这一机会,西方人有幸目睹了乌兹钢刀剑的淬火和研磨全过程:根据刀
匠的要求,淬火工作在太阳升起前开始,以避免阳光影响对刀剑加热后辐射火色的
观察。刀剑淬火前的加热全凭刀匠的经验掌控,等刀剑的辐射火色变成草莓般艳红
色时迅速将其抽出,放入一个充满淬火溶液的木槽内。淬火溶液是由芝麻油、绵羊
油、纯腊和沥青等混合而成的,近似于现代工业使用的淬火油(乌兹钢含碳量较
高,用水淬火可能会导致断裂)。刀剑在淬火溶液中冷却数十秒之后抽出,在未完
全冷却的炭火上快速擦过,以去除残余的油脂,同时刀剑得以回火。接着就是研磨
工作,先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身上的油迹,再用一块木头蘸着油和钢石粉末不断
地研磨刀剑,用赤铁矿粉将刀剑精细抛光,然后用一种弱酸性溶液涂抹刀剑,在弱
酸的清洗下,乌兹钢独有的花纹清晰地呈现出来,最后将刀剑擦拭干净、上油即可。
乌兹钢刀剑的使用范围很广,在地域上包含北非、埃及尼罗河流域、阿拉伯半岛、小
亚细亚、黑海沿岸、伊朗高原、高加索山脉、中亚沙漠和印度次大陆等地区,各个民
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刀剑型制和文化,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波斯
萨法维帝国、印度莫卧儿帝国锻造的乌兹钢刀剑。乌兹钢刀剑流传至今者多
是16~19世纪锻造的产品,种类大致如下:
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长刀
1、克利吉(Kilici、Qilidj)和帕拉(Pala):这两种长刀都为弧曲形状长
约80~100CM左右,厚0.6~1CM左右,重在1.5~2.5KG上下,相对来说帕拉较克利吉
为短也较轻,刀身全长四分之三近尖处特别加宽,在这个加宽面刀背上一般有反刃,
刀面上则施加血槽,护手做十字形,刀柄柄头多下弯成圆球形,可以防止在砍劈中
脱手,比较其他民族的乌兹钢弯刀土耳其人所用的弯刀大都较重,兼有战斧的作用。
2、 亚塔甘(Yataghan):这种弯刀为奥斯曼土耳其人独有,全刀相对较短,只
有60~70CM左右,3~5CM宽,重量较轻刀形向刀刃方向弧曲,砍劈时重心靠前,斩
切力极大,携带使时多收在刀鞘中横插在腰间。

二、伊朗萨法维帝国长刀
1、沙姆希尔(shamshir,波斯语狮子尾巴之意)。此种长刀久负盛名,大多
长1m左右,刀形如弯弓或新月,刀面宽大约3~4cm,大多无血槽,刀柄头部不大
也不做圆球形,只是下弯成直角,护手为十字形。
三、印度莫卧儿帝国长刀
1、塔勒瓦尔(talwar):印度特有的弯刀样本,刀柄做丰腰“亚字”形,部分还
加有西洋军刀似的护手,大多为金属制品,刀身与沙姆希尔类似多较窄。
2、帕塔(pata)长剑,印度独有之长剑形制,多带圆筒形长护手用于刺杀,很是便利。
此外印度尚有另外一种长剑名为法朗(farang)或法朗格(firangi),刀柄与
塔瓦长刀一致而用剑身。
四、坎贾尔
乌兹钢流传地区通用之短刀坎贾尔(kanjar或kantchar)。此类短刀极为锐利,剑
形近于古罗马短剑,长度大多不超过50cm。

穆罕默德纹

古代印度出产的乌兹钢锭

穆罕默德纹是古代印度出产的一种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阿拉伯
商人都要向印度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
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所以它是属于花纹钢中的铸造型花纹钢,区别于折
叠锻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纹钢。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
使得刀剑更加锋利。
古代印度出产的一种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
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
“穆罕默德纹”,所以它是属于花纹钢中的铸造型花纹钢,区别于折叠锻打形成的焊接
型花纹钢。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使得刀剑更
加锋利。
=============================
Katana. (Credit: Tim Hughes/Getty Images)幺幺没有读过-或者没有认真读过世界历史。我在这里说过多次: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套
历史书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Will Durant)其中第一卷《东方遗产》对刀的冶炼有
专门的说明:作者认为大马士革的刀早期很锋利,但是后来的日本刀更先进,可以把敌人
劈成两半。

穆斯林的锋利弯刀打遍欧洲,而日本的武士刀却打得明朝不得不自己海禁。
镰仓时代是日本刀大步发展的时代,后世的日本刀流派的“五传”就是在镰仓时代逐渐成形
的。而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刀工-冈崎五郎入道正宗,就活跃在镰仓时代中后期.
最优秀的武士以闪电般的一击斩杀敌人的能力而闻名,他们的刀剑常常被尊崇为珍贵的艺术品。

顺便提及历史上著名的刀剑:
也许比其他任何武器都更重要的是,短剑帮助建立了罗马帝国。 与 pilum(矛)和 scutum(盾)
一起,这把两英尺长的双刃短剑是征服地中海盆地的军团的主要武器之一。 它的设计经过几个世
纪的演变,但通常具有锋利的尖端和由高级钢锻造而成的坚固可靠的刀片。 短剑主要是一种刺伤
武器,在纪律严明的阵型中使用时最有效,在这种阵型中,部队可以用盾牌保护自己,同时对敌
人进行恶毒的突刺攻击。 “在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士兵手中,这是古代军队生产的所有武器中最
致命的武器,”历史学家理查德·A·加布里埃尔 (Richard A. Gabriel) 和
凯伦·S. 梅茨 (Karen S. Metz) 写道,“它比任何其他武器杀死的士兵都多 直到枪支发明的历史。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Ulfberhts 是由从伊斯兰世界进口的钢铁制成的,那里的金属加工更为先
进,而其他人则认为它们是由位于德国的矿床锻造而成。

匈奴阿提拉的战神之剑
许多传说都围绕着匈奴人阿提拉的生平展开,这位野蛮统治者因在公元 5 世纪对东罗马的毁灭性
袭击而被称为“上帝之鞭”,但最著名的传说之一是他的个人战剑。 根据古代历史学家约旦内斯的
说法,一位匈奴牧羊人从他的羊群放牧的田野中挖掘出这把制作精良的刀片后,将其献给了阿提
拉。 阿提拉相信这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他宣称这把剑属于罗马战神马尔斯,并将其展示给匈奴人
作为他注定要在所有军事行动中取得成功的证据。 他继续携带着他的“火星之剑”,直到公
元 453 年去世,但这把传说中的剑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大马士革刀在多次与欧洲入侵者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威名,尤其是在历次十字军东征中,阿拉伯
骑士挥舞着大马士革刀席卷而来,闪耀着寒光的锋刃将全身武装重铠的十字军骑士一劈两半而不
卷刃,欧洲骑士被打得溃不成军。
  决定刀剑是否锋利的不仅有开刃角度、刃口半径等,大马士革钢的材质特性,也对锋利度有
着直接影响。
  (1)大马士革刀的晶粒足够致密。
  在反复折叠锻打过程中,形成了大马士革钢均匀致密的晶粒,因为晶粒细小致密,才有可
能磨出特别薄的刀刃。
我们都知道,大马士革钢为多种软硬不同的钢材反复折叠锻打而成,结果就是形成了上图这种蜿
蜒曲折的花纹,所以,它打磨成刀锋后,也就是无数个微观锯齿,自然比普通刀剑的刃口要锋利。
大马士革刀足够硬。
  大马士革钢经过淬火,硬度在HRC60左右,超硬的刃口无疑锋利度很高,因为太软的钢材极容
易卷口,而卷口形成的毛边会大大影响锋利度。
  (4)大马士革刀有足够的韧性。
  刚则易折,刀剑自然也不是越硬越好,大马士革钢中的软性钢材可以缓冲压力,才能保证削
铁而不崩口伤刃。
  (5)大马士革刀有足够的刃口保持度。
  不像其他刀剑经不得久,开始性能很强,使用几次之后,刃口受损,如果反复打磨会炸刃、掉
钢。大马士革钢的刃口保持度,也还是跟折叠锻打工艺有关。

大马士革刀的锋利度远胜于普通的夹钢、包钢,拥有“吹毛透风”之誉,曹植在《宝刀赋》中曾这样
描述曹操的花纹钢刀剑:“其利陆断犀革,水断龙鱼;轻击浮截,刀不纤削。


大马士革刀
大马士革刀使用古印度南部地区的乌兹钢锭制造  ,表面拥有铸造型花纹的刀具,古时作为印度、波
斯、阿拉伯等国的兵器
大马士革刀最大的特点是刀身布满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这种花纹是在铸造中形成
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马士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术秘
密,不为外界所知。大马士革刀以伊朗为代表。伊朗古代铁兵器极为著名,当时的蒙古、印度、土
耳其以及东方各国王室均聘用波斯良匠铸兵器,但是各国的兵器形状不同,而制刃者又未留铭文,随
着年代的推移,人们已无法辨认这是波斯人造的,因此只能用伊朗境内自用兵器为代表。比较而
言,波斯出产的熔冶花纹钢刃,其脉络犹如丝绸织纹,光泽夺目;印度出产的花纹钢刃,其横行脉
络常呈数十层云梯形,即所谓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贵;土耳其刀的花纹呈翻卷形,其脉络犹如玛瑙
形。 [3]
其实大马士革钢刀是欧洲人的叫法,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
纹,所以它是属于花纹钢中的铸造型花纹钢,区别于折叠锻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纹钢(包括中国
剑、马来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纹钢(日本刀),当然,几乎所有古代的花纹钢都是用来制作武
器的,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使得刀剑更加锋利。大马士革
钢刀上的魔性的花纹简直就是锋利和珍贵的象征。

最伟大的英雄:萨拉丁
公元1191年9月3日,第三次十字军东侵的主力部队在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的率领下逐渐接近雅
法城附近的一片开阔的平地阿尔苏夫(Arsuf),那里将是两位浪漫主义传奇英雄的相会和碰撞
之处,传说的另一位主角是一位同样威震天下的库尔德人穆斯林君王,他的名字叫做萨拉丁,是
阿尤布王朝的开国君主,这位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君王率领着他的大军与理查相对而行。双方
在9月4日先后进入了战场,并且立即开始布阵,一时间两军各成战阵,遥遥观去旌旗如海、矛
如苇列、盾如重墙。就在这个时候,萨拉丁的军使驰向十字军的阵前,喊话邀请理查出阵和萨
拉丁一见。理查欣然策马出阵会见萨拉丁,显然两人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上有过一
次激烈的争论,萨拉丁为了向理查示威,掏出一袭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拔出随身的宝剑向纱
巾一剑挥去,竟然将漂浮在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割成了两半。这一奇观令平生见过无数
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
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锋利至极。并引发了骑士们对这种刀剑
无尽的渴求。这种神秘的刀剑以它的原材料命名:“乌兹”(wootz)钢刀剑,或者以它的锻造产
地命名:“大马士革”(Damascus)钢刀剑。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旭烈兀两次率大军西侵,大马士革和周边的诸多城市遭受重
创。蒙古军下令屠城,只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可以保存性命,但必须跟随蒙古军回京。就这样,
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被掳掠回京城大都(今北京)。与此同时,元朝下令在大都以南约300里
处兴建城池,起名保定,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许多从大马士革掳掠来的工匠,编为
“匠户”,被安排在保定,专门为京城的王宫贵族打造奢侈品,并为军队制造兵器。匠户由政
府发放补助,但必须“父传子承,世代为匠”。大马士革钢刀的制作工艺由此传入中国,开始
生根发芽。值的一提的是,在元朝以前,也偶有大马士革刀作为战利品或者商品流入中国,
但是成规模的引进大马士革刀制作技术,开始生产大马士革钢刀,却是从元朝开始,以保
定为起点。由于“匠户”禁止迁徙,大马士革钢刀的用途又比较有限,时至今日,这项工艺
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匠户制度直到清朝顺治年间被明令废除,匠户重获自由,同
时失去了政府的供养,多数匠户转做其他行业,只有极少数家族一直以父传子承的方式延
续着这项手艺。经保定市民政局批准,专门成立了保定市上谷冷兵器研究会,对大马士革
刀制作工艺在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进行保护性研究。主要由匠户后人组成的匠人工坊,至今
仍坚持用传统的纯手工锻造方法制作大马士革刀。
刀具锋利原因
大马士革弯刀之所以如此锋利,主要是因为其锻造方法与众不同。现代科学家经过研究发
现,大马士革弯刀独特的花纹竟然是由无数肉眼难看到的小锯齿组成的,正是这些小锯齿
增加了大马士革弯刀的威力。大马士革钢刀上的花纹简直是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因动人
的传说和自身的优异性能,大马士革钢制成的刀具,成为刀具收藏界的极品。近年来有一
些公司采用镀锡工艺模仿大马士革钢的花纹,真正的大马士革钢又称为结晶花纹钢,是古
代粉末冶金和锻造技术完美的结合,大马士革钢刀上的花纹基本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
料,亮的地方是纯的雪明炭铁,硬度比玻璃还大,暗的地方的结构是属于沃斯田铁和波
来铁,整体含炭量大约是在1.5~2.0 % 之间,在韧性高的波来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
硬的雪明炭铁,使得大马士革钢刀具有非常锋利的刀刃,也非常坚韧而不会折断的刀身。
大马士革钢的花纹和摺叠钢有明显的差别,大马士革钢刀花纹比较细致,看起来比较自
然,黑白的对比也比较大,在古代由于有在刃上喂毒的情形。很多大马士革钢的刀刃呈
现黑色的现象,在黑色的刀刃上分布着亮晶晶的雪明炭铁,古代波斯人把它形容成像夜
空中的繁星一样漂亮,此外大马士革钢比起摺叠钢来是很不容易生锈,几百年下来不用
像日本刀一样的费心保养却也能光亮如新不生锈。  
乌兹钢的冶炼
乌兹钢原产地是古印度,分为铸造型和焊接型两种,以铸造型最为经典和贵重。西方学
者莫里斯·隆巴哈认为,印度人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就已经生产乌兹钢了。但限于当时冶炼
铁矿的条件,尚不能建设巨型竖炉,只能建立大约一人多高、上面有开口的馒头型圆炉。
圆炉用泥土和石块垒成,在炉子的旁边有用来鼓风的几个羊皮囊。冶炼时将印度原产或
非洲东海岸柏柏尔人控制区出产的优质磁铁矿和木炭、竹炭层层叠加置入炉里,点火后
用皮囊鼓风持续加热。由于炉温最高只有1000℃左右,铁矿石只能被冶炼成间杂着各种
杂质的熟铁块。这是第一道工序,然后利用一种特殊的坩锅将熟铁冶炼成为钢材。
根据西方冶金学家在印度海得拉巴(传说最好的乌兹钢产地)、萨利姆等地的考察日记
记载,工匠们主要有两种方法冶炼铸造型乌兹钢,分别以两地名称命名。
海得拉巴法坩埚用花岗岩质的耐火粘土制造,并混以稻壳,使坩埚内壁含有10%的碳质
材料。坩埚内不装其他辅助添加物。将其放在圆形的木炭炉内加热,设置在炉顶的4只
鼓风器向下吹送空气,加热持续24小时,其温度能保持在1300℃左右,根据这种坩埚的
实物分析,某些部位温度甚至高达1470℃,已经接近纯铁的熔化温度。炼成的钢内部仍
为熟铁,含碳量0.5%以下,而表面含碳量则可达到0.8%。
萨利姆法把熟铁和一定量的木炭、竹炭粉、竹木屑、石灰和含磷的动物骨灰等放入坩
埚,然后封闭,把它放在敞炉中强制通风加热4小时以上,直到熔化后凝成钢锭。这
种钢的含碳量平均为1%~1.6%,具有均匀的渗碳体和珠光体组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在坩锅冷却之后,将其打碎即可得到圆饼形的乌兹钢锭,每
块乌兹钢圆饼大约重650~700g。根据周纬先生之著作《亚洲古兵器图说》中记载,乌
兹钢的含碳量可达0.5%~1.677%(乌兹钢块含碳量并不均匀,有高有低),
含硅量0.01%~0.5%,含锰量0.05%~0.4%,含磷量可高达0.04%~0.2%,含硫量极低。冶
炼完毕的乌兹钢圆饼已经显现出尚不明显的纹路,但是铸造型乌兹钢花纹的成因与因
反复折叠锻打而有花纹的焊接型花纹钢完全不同,是渗碳时磷、碳凝固产生偏析而形
成的,所以研究界命名为“铸造型花纹钢”。
这些冶炼出来的乌兹钢圆饼大多并不在印度本地锻造成刀剑,而是通过陆路与海路运
输销往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或者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并在那里接受刀匠师傅们
的锤炼。
乌兹钢刀剑的锻造技术
锻造乌兹钢刀剑的主要燃料是木炭,较好的木炭由松木烧制而成。因为木炭不含硫,所
以冶炼时不会影响钢铁的成分,但缺点是燃烧温度较低。乌兹钢圆饼的大小、重量各
不相同,所以制造短刀剑时需要一块或半块圆饼,锻造长刀剑时则一般需要两块圆
饼。锻造时将圆饼放入长方形的木炭炉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然后用大铁锤奋力
锻打,使其中的杂质随着碳组分挤出,同时钢材的组织进一步致密化。钢铁冷却后,
再加热、锻打,大约需要数十次的锤炼,直到圆饼变成所需刀剑的大致形状。最后是
对刀剑进行淬火和研磨。
有资料显示,1825年间,驻叙利亚北部地区总领事巴克先生在《兵器制造、研磨及武
器出售手记》中曾记述了大马士革地区的刀剑的淬火和研磨技术。巴克在当地买到了
两把乌兹钢刀剑,但是由于刀身上有些地方已经锈蚀,所以巴克雇来当地刀匠对刀剑
重新研磨。借这一机会,西方人有幸目睹了乌兹钢刀剑的淬火和研磨全过程:根据刀
匠的要求,淬火工作在太阳升起前开始,以避免阳光影响对刀剑加热后辐射火色的
观察。刀剑淬火前的加热全凭刀匠的经验掌控,等刀剑的辐射火色变成草莓般艳红
色时迅速将其抽出,放入一个充满淬火溶液的木槽内。淬火溶液是由芝麻油、绵羊
油、纯腊和沥青等混合而成的,近似于现代工业使用的淬火油(乌兹钢含碳量较
高,用水淬火可能会导致断裂)。刀剑在淬火溶液中冷却数十秒之后抽出,在未完
全冷却的炭火上快速擦过,以去除残余的油脂,同时刀剑得以回火。接着就是研磨
工作,先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身上的油迹,再用一块木头蘸着油和钢石粉末不断
地研磨刀剑,用赤铁矿粉将刀剑精细抛光,然后用一种弱酸性溶液涂抹刀剑,在弱
酸的清洗下,乌兹钢独有的花纹清晰地呈现出来,最后将刀剑擦拭干净、上油即可。
乌兹钢刀剑的使用范围很广,在地域上包含北非、埃及尼罗河流域、阿拉伯半岛、小
亚细亚、黑海沿岸、伊朗高原、高加索山脉、中亚沙漠和印度次大陆等地区,各个民
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刀剑型制和文化,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波斯
萨法维帝国、印度莫卧儿帝国锻造的乌兹钢刀剑。乌兹钢刀剑流传至今者多
是16~19世纪锻造的产品,种类大致如下:
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长刀
1、克利吉(Kilici、Qilidj)和帕拉(Pala):这两种长刀都为弧曲形状长
约80~100CM左右,厚0.6~1CM左右,重在1.5~2.5KG上下,相对来说帕拉较克利吉
为短也较轻,刀身全长四分之三近尖处特别加宽,在这个加宽面刀背上一般有反刃,
刀面上则施加血槽,护手做十字形,刀柄柄头多下弯成圆球形,可以防止在砍劈中
脱手,比较其他民族的乌兹钢弯刀土耳其人所用的弯刀大都较重,兼有战斧的作用。
2、 亚塔甘(Yataghan):这种弯刀为奥斯曼土耳其人独有,全刀相对较短,只
有60~70CM左右,3~5CM宽,重量较轻刀形向刀刃方向弧曲,砍劈时重心靠前,斩
切力极大,携带使时多收在刀鞘中横插在腰间。

二、伊朗萨法维帝国长刀
1、沙姆希尔(shamshir,波斯语狮子尾巴之意)。此种长刀久负盛名,大多
长1m左右,刀形如弯弓或新月,刀面宽大约3~4cm,大多无血槽,刀柄头部不大
也不做圆球形,只是下弯成直角,护手为十字形。
三、印度莫卧儿帝国长刀
1、塔勒瓦尔(talwar):印度特有的弯刀样本,刀柄做丰腰“亚字”形,部分还
加有西洋军刀似的护手,大多为金属制品,刀身与沙姆希尔类似多较窄。
2、帕塔(pata)长剑,印度独有之长剑形制,多带圆筒形长护手用于刺杀,很是便利。
此外印度尚有另外一种长剑名为法朗(farang)或法朗格(firangi),刀柄与
塔瓦长刀一致而用剑身。
四、坎贾尔
乌兹钢流传地区通用之短刀坎贾尔(kanjar或kantchar)。此类短刀极为锐利,剑
形近于古罗马短剑,长度大多不超过50cm。

穆罕默德纹

古代印度出产的乌兹钢锭

穆罕默德纹是古代印度出产的一种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阿拉伯
商人都要向印度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
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所以它是属于花纹钢中的铸造型花纹钢,区别于折
叠锻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纹钢。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
使得刀剑更加锋利。
古代印度出产的一种乌兹钢锭,是制作刀剑的顶级用钢,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
进口大量的钢锭用于武器制造。这种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
“穆罕默德纹”,所以它是属于花纹钢中的铸造型花纹钢,区别于折叠锻打形成的焊接
型花纹钢。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锯齿(肉眼无法分辨),使得刀剑更
加锋利。
=============================


0%(0)
0%(0)
    犹太文化宗教场所 - FVCK 05/05/23 (111)
      你这套说辞就是无知、被洗脑的产物。  /无内容 - a自由人 05/05/23 (70)
        油太人视外邦人(回回称卡菲勒kuffār)如狗,坑狗理所当然  /无内容 - a自由人 05/05/23 (51)
          当有利益冲突的时候,  /无内容 - a自由人 05/05/23 (52)
      日本用高碳钢做刀刃,低碳钢做剑身,两块钢千锤百炼结合在一起  /无内容 - Palmoil 05/05/23 (63)
        成本太高,不如红缨枪合理。  /无内容 - 屙文哲 05/05/23 (90)
    教育固化儿童思维,反而失去创新能力  /无内容 - FVCK 05/05/23 (48)
      我没受害。因为我不看重分数,老师也拿我没办法  /无内容 - 屙文哲 05/05/23 (70)
    于是大派留学生,结果留洋的学生回来后也必然造反,  /无内容 - 果子狸 05/05/23 (64)
      于是除了大造监狱之外,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无内容 - 果子狸 05/05/23 (79)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看看“苏日中立条约”!苏是在邦中抗日
2022: 习近平需要川普这个朋友;中国却需要拜
2021: 中共义和团又受到极大侮辱:
2021: 相比于共党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巨大进步,
2020: 5味很冷清。都没话说了?
2020: 把俺也捎带上了。火鸡一句话击中要害,
2019: 周末一笑:一尊帝的十七个头衔
2019: 李伟东:美国在“六四”后的重大战略失
2018: 调味品丁香树和观赏性丁香树:
2018: 读帖有感6 知耻近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