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从“不得妄议”到河南大学对其大礼堂灭顶火灾事件的禁言
送交者: 历程历程 2024年06月09日05:52:18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从“莫问国是”和“不得妄议”到河南大学对其大礼堂灭顶火灾事件的禁言


在谈论本文的主题之前,让我们对这个主题的两个序曲做一番考证。

据考证,“莫问国是”这句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在《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里,贾宝玉与甄士隐有一段对话。甄士隐对贾宝玉说:“莫问国是,空对国是垂涕泣”。意思是劝贾宝玉不要去问国家大事,只能徒然为国家的现状悲叹。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奈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莫问国是”逐渐被引用和演绎,成为对那些对国家事务不关心或无法插手的人们的一种描述,反映了对政治和社会现状的一种消极态度。在老舍的小说《茶馆》里,茶馆老板在茶馆里挂上了一块“莫谈国事”的警示牌,警告人们不要在公共场合谈论政治敏感话题,以防招致麻烦或惹祸上身。这个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紧张和对政治言论的严格压制。

而“不得妄议”这句当代政治成语,源自“不得妄议中央”这个中共中央对自己党员的约束令,其具体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共中央在不同场合和文件中对中共党内政治纪律的强调。例如,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禁止党员对中央的决策和政策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条例规定:“严禁公开发表与党中央决定相悖的言论,严禁妄议中央大政方针。” 这条规定意在维护中共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防止内部不一致的声音对外扩散,从而影响中共中央的权威和政策的执行。 另外,虽然“不得妄议中央”作为中共党内纪律主要针对其党员,但通过媒体、法律法规和社会氛围的作用,它的影响也延伸到了社会公众,形成了对言论的严格管控。

今天,“莫问国是”和“不得妄议”似乎在中国已经蔚成风气,被各个层级的权力机构广泛采纳、监督、行使,同时也被其治下的社会公众所普遍心照不宣地遵循。 在应对众多突发事件时,统治和被统治双方循此而表现出的默契和和谐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话说2024年5月2日深夜,位于河南开封市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建成于1934年的“中山大礼堂”,全称“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简称“大礼堂”,在修缮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堪称灭顶之难的火灾。大火过后,整个建筑的木制部分被完全烧掉了,残存的仅剩烟熏火燎状态凄惨的砖石结构部分。

5月3日上午,河南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5月2日23时20分许,在修缮施工期间的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现火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被扑灭,无人员伤亡。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对于此次火灾,我们无比痛心、自责,向全体师生、校友以及关心学校的社会各界表示深深歉意。学校将尽一切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河南大学于1912年建校时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3年改称“中州大学”,1930年成为“省立河南大学”并开始大兴土木。大礼堂即为这个大规模建设时期的标志性成果。如果把河南大学有深厚历史意义的建筑群看成是一个“舰队”,大礼堂则是这个舰队当之无愧的“旗舰”。它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主力铁甲舰(旗舰)“定远号”、日本帝国联合舰队的防护巡洋舰(旗舰)“松岛号”、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两栖指挥舰(旗舰)“蓝岭号”。

此次河南大学大礼堂遭遇的厄运,对河大师生来说等于把与他们记忆同在的标志性建筑物,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最惨烈的方式毁掉了。河大师生为此经历和承受了巨大的悲痛。

但是,非常令人不解和奇怪的是,表达和交流这种悲痛是被河南大学领导所堂而皇之地禁止的。

他们这么做,可以被看做是“不得妄议”指令在应对基层工作失误时的舆论管控措施方面的发扬光大。做得“有理、有据、有力”,毕竟,因为有恃无恐,才能做起来表现得底气十足。

事实上,在大礼堂刚刚被烧毁后的大约20个小时的时间里,很多河大师生和校友曾经通过网络,特别是微信,做出过一些表达。这些表达,一时间也是来势汹涌。

“这是河大的魂,没有毁于战火却毁于岁月静好之时。”

“毁的不是一幢建筑,而是河大学子的根。”

“烧了,付之一炬了。” 

“有些事情不能以一句道歉就了事!”

“都烧成这样了,还怎么降低损失?”

“这届校领导没有能力保护好历史古迹。烧了旧房子好盖新楼吗?”

“校领导自己出钱修复吧,算是弥补自己的过错。别到时候拿公款招标修复再从中谋利。”

“深夜一场大火,灼痛万千“河大人”。”

“大礼堂成为了河大的圆明园。”

“太痛心了,国家级文保,河大人的精神图腾。大礼堂之于河大,如故宫博物院之于中国。开工建设于1931年,落成于1934年,历经九十年,见证了河南近代高等教育,也见证了历史沧桑。痛心啊!”

“痛失大礼堂——河大学子的青春记忆以后只能从旧照中和睡梦中寻觅。”

“今夜痛哭,用泪水扑灭火焰。今夜无眠,心再也无处安放。”

“现在就想找几个同学喝酒,直接喝醉。”

“对于每一个河大人来说,用“校殇”来形容这次的火灾,一点也不为过。”

“败家之事,必有败家之贼。”

“河大现任领导难辞其咎,应该集体辞职谢罪。”

“学校通报说,要把损失降到最低。都烧完了,还怎么降到最低?我看他们的意思是说,要把他们在舆论上的损失降到最低。”

“河南大学大礼堂的一场火灾,不仅仅摧毁了一座宏伟的建筑,更可能抹去了一段无法复制的历史篇章。这种损失,远远超出了金钱的衡量范畴,它是对我们文化传承的一次重创。”

“大礼堂现在已成一座废墟。这座废墟对于河大的意义,如同哭墙对于以色列。”

哭,也的确在那个时候成为了河大师生校友的一种强烈的表达和宣泄方式。人们看到,有已离任的校领导在烧毁的大礼堂前面跪地痛哭, 也有女教师结伴去那里献花、致哀、相拥而泣。

这时,校方的对策就是按“不得妄议”这个“既定方针”的精神行事的。 他们行动迅速,“禁言令”在5月3日就到达基层。

5月3日下午,河大各院系各部门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到会,传达校领导口头指令(此指令不发文件、传达时也不许录音)。 指令要求师生和员工不得谈论或者关注大礼堂火灾事件,而是把注意力放到其它日常工作中去。指令的具体要求包括:1、不拍照。2、不议论。3、不发朋友圈。4、不围观现场。5、管好自己和家人。同时,学校安全保卫部门严格执行封闭大礼堂周围区域的指示。特别地,鲜花成为了禁品而不容许被带入校区。

那天,在禁言令的传达过程中,没有师生员工对此公开表示反对或者不解。似乎一切都是在顺理成章的轨道上运行着。


【画外音】不发文件和不许录音的传达方式本身就表明,这个指令,既不光明,也不磊落。他们怕什么?怕被历史记住?

 

河大校方的这个禁言令,似乎与河大校外对这个事故的官方态度一致:官方媒体对大礼堂被烧毁事件似乎没有任何报道,好像此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有人说,河大校方厉害,可以让开封市地方媒体、河南省地方媒体、中央媒体都闭嘴。也有人说,不对啊,应该是河大校方在执行高层对这个事件的禁言令,所以才有现在的“万马齐喑、万物俱寂”现象。

从大礼堂事件的禁言令看,“不得妄议”,已经开始普遍适用于局部和孤立的突发事件,而不再仅限于对上层建筑涉及政治和政策的事情了。

必须指出,这个禁言令发得及时而有效,起到了对舆情紧急刹车的作用:河大师生校友此后的表现如同乐团看到乐团指挥发出了要求停止的手势那样都顿时沉默了。沉默得坦然而彻底。

 

【画外音】乐团指挥让音乐停止的手势通常是通过一个明确且有力的动作来实现的。以下是乐团指挥常用的两种手势来停止音乐。 1、手掌向上举起:指挥会将一只或两只手掌向上举起,手指并拢并且手掌向外。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指示乐团要立刻停止演奏。2、手掌向下按:指挥将手掌向下按,类似于按压的动作,这也是一个常见的手势,表示乐团要逐渐减弱并停止演奏。

 

【画外音】神奇啊。一个禁言令就让河大师生校友都集体哑巴了。这么看来,“杯水车薪”在今天的现实环境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在象征着禁言令的“杯水”的背后,有权力所赋予的神秘力量。而象征着河大师生校友的悲愤情感的“车薪”,在傲慢的权力面前是没有它的存在感和尊严的,所以可以被忽略不计和完全碾压。

 

河大校方,在自己的无可争议的败家事件面前,敢于向全校师生员工发禁言令,这本身就是一种胆大妄为的行为。这个行为表明了校方对全校师生员工包括前任领导的不尊重甚至是藐视的态度。

另一方面,河大师生员工对校方发出的禁言令的配合,也表明了他们自身的怯懦和卑微。这种怯懦和卑微,只会继续助长校方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胆大妄为和目空一切的态度。


毫无疑问,河大大礼堂的被焚毁事件、河大校方随后发布的禁言令、河大师生员工对禁言令所表现出的懦弱和沉默这三件事,都是会被历史同时记住的。

 

【画外音】要获得他人的尊敬,首先需要自己有自尊。通常,“自尊”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可和尊重。这样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线,能够拒绝不合理的要求,维护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禁言令事件是对河大师生的自尊程度的一次检验。

 

今天的河大,仍然是过去的河大。人们继续在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轨迹上忙碌着,一切如旧。唯一不同的是,在5月2日后,大礼堂已经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废墟,静静地躺在原地。让人们感叹“人是而物非”的境况在现实中也是会发生的。

大礼堂,永别了,此生不再相见。再见时,只能在梦里,或者,让时间倒流。

【画外音】“莫问国是”、“不得妄议”、“禁言令”组成近代社会生态交响曲中为民众所熟悉的三部乐章。站在普通民众的社会参与感的角度来说,这三部乐章构成了这部社会生态交响曲的最基础的“基音”部分。同时,这三部乐章的曲调由低到高,逐渐把人们带入这个时代的高潮。

 

完好时的大礼堂


大礼堂.jpg

(2024年5月1日)


燃烧中的大礼堂


大礼堂2.jpg

(2024年5月3日)

 

大礼堂现状


大礼堂3.jpg

(2024年5月4日)


【画外音】河大人在河大校方发布禁言令后表现出的沉默、怯懦、不作为,让人们怀疑他们是否能够担得住大礼堂这样的建筑所赋予和投射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许,冥冥之中正因为如此,大礼堂决意离去。


【画外音】事有凑巧,就在大礼堂火灾事件发生的不久前,河南大学的法定注册地址从开封改为郑州。至此,虽经90年的风雨相伴,大礼堂与河大的缘分的确也真实地走到了尽头。所以有人说,它,在这个时候离去,是以悲剧的形式让人们体验“归隐何须待曲终”和“辞行不必侯茶凉”这两句话的含义。



0%(0)
0%(0)
  除了义和团们的狂吠,中国已是万马齐喑。  /无内容 - gskhgd 06/11/24 (68)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阿拉一直说,给习猪头1000个狗蛋,丫也
2023: 【RRN】军队前往迈阿密保护川普总统
2022: 狗血谷爱凌
2022: 不出阿拉所料吧。媒体已经开始对老白痴
2021: 美国认为中国是它的威胁,这可是种赞美
2021: 又一被违规文:海龟抹了鼠鸡,两个我都
2020: 这个录像很快就会被删掉.已经删了好多
2020: 深度|这次美游行示威,打砸抢的究竟是什
2019: 【七绝】三姓家奴
2019: 吉首公孙衍在不清楚秦国干的是啥之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