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不见黛玉 这是一个宝钗时代
送交者: 夜灯 2002年05月23日18:19:40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自《红楼梦》问世后,历来有拥钗尊黛二派,尊黛曾略占主流。不知为何,现在却是拥钗占了上风。前不久,一家报纸就你喜欢宝钗还是看好黛玉进行讨论,结果拥钗之声淹没了尊黛之言。一位作者说:林黛玉是曹雪芹为我们创造的一朵花,一朵让人爱怜但又不敢近前,更不敢采摘的美丽的花。而钗姐则不同,她是一位善解人意、温柔承顺的人。倘抛开
单纯择偶这一角度,将视野放宽放大,这拥钗的底蕴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

   蘅芜君于荣国府中,确是做到了“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为人处事上,她尽心揣度奉迎,且恰到好处,十分得体。论诗才,在众姊妹中除黛玉外无人能及宝钗,但元春归省时,她却道:“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一见到权贵,文人的人格便自动矮化了,甚至甘愿降至自卑的境地,这已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拍马屁”了;对地位与其平行者,她用的是收买和拉拢,就连黛玉也觉是她真是个好姐姐;对下人,则是施以小惠,她用这方法收服了袭人。

   对这位雍容华贵的薛大姐,曹雪芹还有一个称谓——时宝钗。这一个“时”字,活脱脱画出了薛宝钗趋时,奉时,迎时,从时,投时,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一面。其实,不论曹雪芹对她的美貌、才能、典雅怎样铺陈、渲染,但“时”才是她性格的本质所在,也是使她人见人爱的根本所在。而黛玉、探春直至晴雯之所以在荣府不受欢迎,其根本也在此。因为黛玉是一心要做时代的反叛,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的;探春常虑的是荣府兴衰,倡行除旧布新,兴利去弊,重振门庭;而睛雯则是严于职守,对漠视职业道德,玩忽职守者敢于进行直面的批评,显然都少了“时”的色彩。

   但是,这种崇尚和实践练达人情的人物,在性格上常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冷酷,他们没有自己的爱憎,即便有也不可使其左右自己,有的只是迎合。薛宝钗也是如此,金钏受辱,含愤投井自尽,王夫人算得上是间接杀手,在良心上尚有一些自责,即使是装模作样。但宝钗却说金钏是贪玩失脚落井而亡,与任何人无干;尤三姐不甘受辱刎剑明志后,连薛蟠尚且嘘唏叹息,但钗姐却丝毫不为所动,照样分派伙计们干活。无情至此,怎能“纵是无情亦动人”呢?

   荣国府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曹雪芹塑造出宝钗这个人物,在当时肯定是极具现实性的。曾与一位朋友讨论钗黛,我曾说:倘薛宝钗活在现在,照样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谁都想拥有个性,但又都喜欢没有个性的人围在自己周围。以此烛照现实,着实令人吃惊。

   《红楼梦》问世已有三百余年了,社会几经变迁,人事几度更替,但薛宝钗仍然具有如此强烈的现实意义,不能不让人惊异于曹雪芹的伟大。可我又不免感到悲凉,因为曹雪芹通过“红”书试图揭露,幻想改变的,仍然在一些人那里存活着。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