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讀問題多的《一個感覺》
送交者: 西西里檸檬 2007年04月26日12:37:3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我覺得問題多的一小步,也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大步。

【孔子提出的各種社會觀點,是基於他對人作為社會的動物在社會交往中所具有
的一些本性的認識的。】

凡是人類,都具有人類性,古今東西沒有差別,比如人人皆有良知,而人人也都
有私慾。差別只在於在於不同文化對人性的鑑別和選擇有所不同,正如夏涼所思
考的,人性論正是東、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分野。

西方世俗文化是完全包容欲望的,在古希臘傳統中,人之所以為萬物的尺度,乃
是由於人有「理性」,這是西方契約文化的端倪。而把欲望歸屬於人性、以至於
人性的核心部分,這也是西方宗教所指人有原罪的現實文化基礎。談西方世俗文
化不能脫離西方宗教語境,談西方宗教也不能脫離西方世俗文化語境,比如你對
一個東方人說你有原罪,他會反彈,他會說我肯定有過失,但我沒罪。這不是措
辭上的誤解,而是東方文化相信人性本善。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儒家並不否定人慾,並不禁慾,但人慾不等於人
性。「人之異於禽獸者幾稀,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儒家思想是從人的「良知
」出發來認知和把握人性的,而良知是人人與生俱來、自然而然存在的,孟子人
性四端中對側隱之心的論證,非常雄辯,傲視千古,無人能駁。所以儒家文化是
以人的良知為人性立法,而西方傳統是以人的理性為人性立法,這是西方世俗文
化和東方儒家文化各自人性論中比較正面的概念。人性惡不是西方世俗文化中本
源性的概念,但人性中包容本能和欲望,惡則必然如影隨形。(東方文化也存在
性惡論、不善不惡論、亦善亦惡論,但思想的產生是偶然的,而歷史的選擇是必
然的。東方的歷史文化選擇了儒家的性善論。)這種文化差異的歷史影響是巨大
的,但不等於說西方人無良知,東方人無欲望,只是西人的人性良知更多地寄存
於宗教而東方人的本能欲望則從人性中劃離出去而已。再講深一點,中國文化存
在欲、情、理三個層面,中國文化中的「情」,嚴格來講無法翻譯。情裡面存在
自然本能的東西,也包含自覺理性的東西,這是中國文化非常個性化的一個重要
特徵,不理解這一點,任何人對中國文化都沒有發言權。比如「存天理,滅人慾
」讓人罵得很厲害,說中國文化窒息人性,其實還原歷史文化語境,這句話沒有
任何問題,因為後面還有「留人情」這三個字,桃李無言。所以說東、西方文化
都是人的文化,都具有人類共性,但各自的精神氣質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東方文
化是一種深情的情理文化,這一點不需要大海來做證,數千年來浩如煙海的詩詞
所表達的審美境界,足以把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芸芸眾生的人心、人性展現無餘。


【談到和諧社會,世界上那個文化不講究和諧?】

社會和諧與社會平衡、社會制衡是有區別的,這一點我同意THE TIME的看法。中
國文化的「和諧」,本源上講是一種從整體看事物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比如講
求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但人與人之間需要和諧,人自身的身與心也需要和諧,而
且人與自然之間也存在和諧關係。西方文化中有平衡、制衡概念,但和諧觀念則
是中國文化所獨有的,所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裡面,風調雨順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政通人和就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
諧。

就說這幾句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一頓大感慨
2006: 墩體感嘆:發財發不上的痛苦
2005: 我們該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文學
2005: 大老鷹: 五味壇的標誌
2004: 姚明的壽命有多長?
2004: 也來說說日本的媚中哈中現象
2003: 周恩來和他的初戀情人
2002: 雨的思憶
2002: 五味齋散記接龍(之八) --- 下半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