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摄影的困惑 |
送交者: 问题多 2008年02月02日14:34:38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去看一个摄影比赛或者摄影展,我最纳闷的是为什么看着不怎么样的作品能选上,看着挺好的却不能。 比赛和影展的缺点是,你只知道什么是评委认为好的,却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的就不好。最腻歪人的是,媒体请获奖的摄影家自己来讲解,弄不好就碰上个自己为是哲学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故弄玄虚地说一通谁也听不懂的所谓哲学大道理,有时本来挺好看的照片,让他们一分析,就变得看不得了。当然这样的还算是少数。有时候就是艺术家指着一堆狗屎说那是黄金。作为一个迷途的羔羊,这时候我就会感到,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地重要啊! 另外就是艺术鉴赏类的书籍和节目。我往往更加不能胜任了。我有一个忘年交的老太太朋友(怎么我的朋友都是老太太啊?),大概也就比我大上三十多岁吧。她很喜好艺术和哲学。退休那么多年了,还三天两头地去听哲学课。别说,她记性真好,这么大岁数了,说话满嘴冒人名。上次我见到她,她正在学习艺术鉴赏。其中一大块就是摄影艺术鉴赏。我跟她聊天时无意中说起来,我不太喜欢艺术家过度分析自己的作品,或者鉴赏家过度分析,什么结构、解构的,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采购,而且还是我的采购。我的艺术标准就是我,一个傻了吧唧的观众,进了那间屋,看着墙上挂着的那张纸,觉得顺眼,有感觉,心动,心跳加速甚至倒地,一边抽筋儿,一遍忍不住地往外掏钱就行了。艺术家,你们搞你们的,我欣赏我的,能互相理解就算交流上了。艺术鉴赏家,最好别中间添乱。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跟老太太提起来Photographer's Gallery正在展览的那位故意把照片照得模糊不清的德国摄影家。名字我当然是没想起来。摄影馆在门口放了个电视,里面有这位摄影家的一段长达十好几分钟的录像。没问题看到一半就不耐烦地走了。我想,既来之,则看完之吧。在片子里,这位长着鳄鱼眼的艺术家把自己分析得那个稀里糊涂地透彻啊。不知怎么,虽然他穿着衣服,我却觉得他好象是在搞脱衣舞,很快就把自己的作品弄得一丝不挂了。反正我是倒了胃口。真的进去看照片,其实很有那么一种莫名其妙的勾魂劲儿,应该说是个很有创意的人。说实在的,如果没看那段录像,我肯定对他的照片会更加欣赏,甚至可能会记住他的名字。 老太太耳朵失聪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我不知道她失聪得这么厉害。在我说完了我的想法以后,她开始给我长篇大论地介绍她经过学习,现在能够如何走进一家艺术馆,把一副副名画解构得支离破碎。还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老师本事更大了,一幅名画《尖叫》,她解构了三个多小时才刚讲了一半。等过了些天,我收到她的一封来信,说谢谢我给她推荐那个摄影展,她去看了,太喜欢了。特别是门口那个录像,分析得实在是太好了。我跟老太太的交情大概也有十几年了。作为两个杠头,我们的伟大友谊之所以能够维系这么长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和她耳朵不好、我记性不好有关系。 电视上前几天有一个叫Picture This的摄影比赛(网址在下面),节目形式就是电视选秀,不过参赛的选手很多都是科班出身的。关键是评委都是专业摄影师,而且选秀过程中态度非常严肃,对选择或者不选择一个人的作品都有很详细的讨论。在选秀期间还请来摄影名家给选手现场指导。这个节目让我对摄影的认识确实大大提高。后来跟几位业余喜好摄影的同事聊起来,都觉得收获很大。评委的意见也不一致,所以必须对为什么不选某些作品做出评论。他们需要彼此说服。面对的是电视观众,要用平实的语言说清楚,而不是故弄玄虚。当然,我到现在还怀疑,鉴赏家故弄玄虚的时候彼此也不一定就能听得懂。 终于听懂了,所以我就记了笔记,写出来跟摄影爱好者们分享一下。万一碰上专家,或者看过节目的,看看体会得对不对,另外有没有漏掉的。这里的笔记只能算是抛砖引玉。注意:这是转述,请阿里柠檬大菜籽儿别跟我玩命,嘿嘿。 1、 除了拍单张的照片,摄影家需要有意识地搞有主题的project。一个project里面几十张,十几张照片尽量有一定的联系。不是说静物本身有联系,是思想有联系,比如深入学习三个代表什么的。每一张照片要能够给主题增色,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群,等等,避免雷同。为了主题,宁可忍痛割爱。 2、 技术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全部。特别是,照片不一定是越清楚越好。主题在很多情况下是决定性的因素。特别是如果你让评委察觉出到你刻意追求技术,那他们很快会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这个刻意还不是指用photoshop编辑照片,而是指耀技的成分超过了主题。 3、 摄影的时候,有意识的构图非常重要。即使随意,也要随意得有意。摄影的时候允许一位摄影师对景物进行干预以便达到预想的目的,但是干预过多,或者过于追求景物设计的巧妙,就会让人觉得“假”。一次巧妙,人家觉得新鲜,巧妙得太多了,或者故意制造巧妙,反而容易成为cliché。也就是说,即使有意,理想的效果应该是貌似随意的。 4、 Fashion photography很美,也很有创意,但是不一定是自称艺术家的人所喜欢的。好像两者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界线。评委大致能在一张照片是不是fashion photography方面达成一致,但是对其是否应该获奖有争议。这跟评委的背景有关。这次比赛里面有一个评委是摄影师的经纪人,他看中的是照片能不能印出来让更多的人掏腰包买了在家里挂着,所以他比较喜欢fashion味儿十足的,但是在决赛时遭到其他几位评委的反对。 5、 摄影家出去搞一个project,应该注意和被摄对象的交流。当然,这个交流不一定是聊天,主要还是花时间了解对方。正面交流的难度挺大,人家不砸了相机就不错了。但是和景物多多地呆在一块是很重要的。 6、 拿数码相机的人的大忌:在照相的过程中没完没了地看后面的屏幕。宁可多照几张,回去再搞定。本来你跟被摄的人有不错的眼神交流,或者说服人家参与,结果你照完了连X都不放一个就忙着看相机背面的屏幕,你和被摄对象建立起来的所有交流和制造出的情绪很容易毁于一旦。一旦人家烦腻了,就没什么戏了。 7、 摄影里面可以体现一定的哲学,或者微妙的关系。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喜欢这么搞。但是,当你的所谓哲学必需用语言来解释的时候,说明你的照片作为思想的载体是失败的。 8、 摄影的类别很多,或早或晚地给自己一个定位还是很重要的。旅游摄影也算一类,但是拍旅游摄影的人很多,拍得再好也容易遭到评委的反感。问题是:照相的人不就是走到哪儿照到哪儿吗?怎么划分旅游摄影和其他摄影的界限?是不是指应该避免有名的地标?好像到一个地方给当地老百姓照相就算旅游摄影,但是让他们排一队站着合影就不一定算了。不过到底怎么判断,我还处于极度的糊涂中。 看完那个节目,我发现我的特长其实是做饭。 嘿嘿。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7: | 文静 | |
2007: | 老王其人 | |
2006: | 我的加拿大农民生活-8 | |
2006: | 印度神游 27 老爷吉普车 | |
2005: | 在我心中丈夫是最强大的男人 | |
2005: | 雨半窗: 锐与围棋 | |
2004: | 你悄悄地走了 | |
2004: | 飞鸟心情----旅加札记 | |
2003: | [ZT] 回忆鞭炮 — 一个人的现代中国鞭 | |
2003: | 痴人说梦,无觉不梦,梦境奇异色彩斑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