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北平情结” (作者不祥)
把《茶馆》中“常四爷”一角演活了的郑榕老先生,这次在“再别康桥——中外诗歌散文撷英音乐朗诵会”上,依然演绎老舍的作品——散文小品《想北平》。年逾古稀的郑老先生打算将此次朗诵会作为告别舞台的最后一场演出,一直在精心地准备作品,反复地琢磨语句,一定要为自己丰富精彩的演艺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小品文。老舍是著名的“京味作家”,他用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个“艺术的北京”,从此人们对北京的关照就不能不带上老舍的眼光。这一切和老舍土生土长于京,对北京极为熟悉并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是分不开的,我们从他大多数作品中都能体味到作家对北平至深的情感。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于是就创作了这篇真情流露的《想北平》。
作为人艺的老演员,郑榕对老舍的作品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二度创作中对作品也有独到的见解。郑榕先生反对将朗诵处理为加入情感的背诵,他认为传神的语言如同画画,在一片珠字玉句中,让观众看到老北平的风采。他希望自己的朗诵能让观众感觉到最让老舍思念的不是庄重的宫殿楼阁,而是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不是秀丽多姿的皇家园林,而是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的柿子……这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蕴含着老舍心目中的传统文化魅力,让他“直想得要落下眼泪”……
郑榕先生在他的话剧表演和朗诵中,尤其强调要将生活规律运用在艺术里。《想北平》中描写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召来蝴蝶呀!”在一种平静甚至是拉家常一般的语气中,郑榕将老舍的北平情结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今年“五一”《中外文学作品撷英音乐朗诵会》的第一乐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撷英音乐朗诵会》演出时,许多观众为郑榕先生的朗诵艺术而倾倒,恍惚听到了老舍先生自己在声声絮语“想北平”;郑榕先生也为观众的热情而感染,在演出中真的是情不自禁地“要落泪了”。爱北平的京城观众将再有机会和老舍、郑榕先生一道品味“老北平”了。
from 《文化经典》